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零起点留学生汉语教学对策

浅谈零起点留学生汉语教学对策

浅谈零起点留学生汉语教学对策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目前,汉语作为二语习得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德国、俄罗斯、爱尔兰已将或者即将把汉语纳入高考选课科目。

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XX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多名来华留学人员。

这些留学生群体中,有的曾在自己国家的汉语学习机构中或长或短的学习过汉语,有的从来没有学习过汉语,这些人汉语处于“零起点”学习阶段。

对于零起点的语言学习者而言,要学好一门语言,学生首先接触的是语音,发音准不准、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在词汇、语法乃至文字上的掌握;其次,发音不好,也影响理解和表达。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留学生由于汉语发音偏误或者错误会使其表达产生歧义、令人误解、曲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其意义。

长此以往,则有可能使学习者在未来因表达这一关中丧失很多和汉语相关求职、就业发展机会。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声调既是语音教学难点,也是重点之一。

本研究基于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汉语声调的教学对策。

一、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区分词义和词性。

同样的两个词,在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声调不同,词性或词义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我能“问wèn问”你吗?”和我能“吻wěn吻”你吗?这两句话唯一的区别就“wen”这个音节的声调不同,因声调不同导致了词义不同。

再比如:“种zhǒnɡ子”和“种zhònɡ地”,“种子”一词中,“种zhǒnɡ”是名词;“种地”一词中“种zhònɡ”是动词。

同一个汉字,声韵母完全相同,却因声调不同导致了词性不同。

所以,学习者在发声时,声调如果产生偏误或出现错误,结果就会要么混淆词义,要么弄错词性,要么不知所云。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人们把外国学习者发音时,因无法正确表达汉语的声调而产生的语音偏误称作“洋腔洋调”。

归纳起来留学生产生声调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留学生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语言迁移又称语际影响,是指由语言之间的异同而产生的已习得的语言对目标习得语言的影响。

已习得的语言对目标习得语言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叫正迁移,反之,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迁移叫负迁移。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而世界上其他的语言却很少有声调,如英语、法语、德语、韩语等为非声调语言。

对来自于非声调语言国家的留学生而言,他们缺少对音高变化的认知,母语负迁移对其语音学习会造成干扰,从而导致汉语声调的发音偏误。

其他语言,如越南语、泰语等语言虽然为有声调的语言,但其声调与汉语声调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虽然留学生能感受到汉语的声调变化,但由于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他们在汉语声调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偏误。

(二)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持续不断地从目的语中探索、检验与修正,直至向目的语的语言规则不断靠近的过程。

由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受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把新学到的汉语语言规则在语音、语法、语用等方面进行不适当的应用,从而出现一种泛化现象。

以上声学习为例,教师在做示范,学生在跟读过程中,学生的上声发音一般都是正确的。

但学生自己在单独读词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把需要变调上声或半上声的音读成全上声的现象。

这些目的语负迁移对留学生汉语学习所带来的困扰,只有他们在不断试错纠正语音过程中才能慢慢得到改变。

(三)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的效果。

一个班级的学习者可能来自世界各地,教师由于自身语言受限,缺乏对所有学习者母语系统的普遍了解,所以很难从语音对比的角度来给留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系统全面的讲解。

与此同时,学生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其母语中类似的语音材料对汉语的声调进行注音,如果在零起点阶段,教师对此情况不加以注意的话,极有可能导致学习者语音偏误率的上升。

另外,由于对外汉语教师的学习背景、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水平也高低不一。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而对发音的纠正不太注重。

有的教师则注重汉语语法和语句的连贯表达,对汉语发音的关注也比较少。

部分对外汉语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这样极易诱发学生产生疲劳心理,不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留学生自身个体的影响。

留学生国别不同,文化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就学习目的和动机而言,不是每个学习者都是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意愿的。

部分留学生自己不想也不太愿意学习汉语,而是受压于家人或他人才被迫到中国学习汉语。

他们对学习汉语本身就缺乏兴趣和动力。

随着汉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他们中的不少人更会因为汉语学习难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与中国本土学生的学习风格相比,西方国家的留学生更喜欢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他们中不少人更愿意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学习。

不少留学生迟到和旷课成为常态,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在语音教学课堂上会出现部分留学生不跟读老师的现象,这将极大影响他们的汉语声调学习效果。

二、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汉语课堂上,教与学交相呼应,教师与学生之间应高度配合。

学习者之所以会产生“洋腔洋调”,不仅与教师教法有关,也与其自身相关。

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

(一)教师教学方法缺乏系统科学性。

对外汉语教师在零起点留学生声调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领读,学生后跟读,等学生跟读熟练之后,教师再逐个检验学生声调的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还会采用声调五度标记图、动作演示、图片展示等进行汉语声调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留学生反复和教师跟读单个声调,通过不断纠正后,他们一般能做到正确发音,但一旦到了真实的语境中,他们的发音就出现了“洋腔洋调”。

对于这一现象,大部分的教师除了反复纠音外,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

不同的留学生个体对于汉语声调的敏感程度会不同,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但对于同一个教师而言,面对留学生群体,教师可能并不会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二)教师自身缺乏对语音的专业性。

全面掌握汉语语音的专业性是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教师自身必须先熟知汉语语音包括声调的正确发音方法,其次要有能力针对性的指出并纠正学习者的声调偏误。

对外汉语教师会面对来自于不同语言背景的留学生,如果教师能了解并掌握多种语言的基本语音系统,那么对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留学生在汉语声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有裨益。

在零起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教师,他们在讲授个别汉语单字或词语时可能会带有乡音。

带有乡音的教师在讲授单字或词语时产生声调的变异,如果留学生长期接受这一语音环境,那么他们可能学到是非普通话的汉语。

为此,教师应了解自身语音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语音的专业性。

(三)留学生对汉语声调学习缺乏兴趣。

目前有不少学校的汉语教学仍然采用听、说、读、写、记等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又加上大部分留学生来非声调语言国家,他们缺少对声调变化的认知,这样可能导致留学生汉语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校并未设置独立的语音课程,而是将语音教学融入到如汉语综合课、听说课等课程中。

这样就会给留学生造成一种认知上的错觉,他们会认为语音课并不重要,导致其无形中减弱对汉语声调学习的兴趣。

部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也较重视日常对话用语,但他们只希望汉语的水平达到让人基本听懂即可,并不注重汉语的发音是否标准。

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声调并不是重点,同时也缺少对声调的学习兴趣。

(四)留学生主体学习存在差异性。

留学生主体学习汉语存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们学习汉语的目标不同,另外一方面是他们的母语不同。

零起点留学生大多是成年人或者即将成为成年人,他们到中国来学习汉语的目的差别较大:有人为了旅游,有人为了做生意,有人为了回国找好工作,所以他们对学习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是不同的。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了解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对不同的学生要适度区别对待,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来自不同母语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在声调学习中的偏误和所呈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如果教师对不同的留学生仍旧采用同一声调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的效果可能会差强人意。

三、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对策(一)注重循序渐进学习声调。

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的教学应该从汉语单音节词的声调开始,然后视留学生的声调掌握情况再进行双音节词的声调教学,最后逐渐过渡到多音节词的声调教学,整个声调教学过程需要做到有机结合和循序渐进。

在零起点留学生开始学习声调的初期,教师就应该向他们不断强调学好汉语声调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生学习声调的态度。

教师需要帮助留学生建立起清晰和明确的汉语声调概念,使他们在后续的汉语声调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得又快又好。

汉语声调的学习从单音节词开始逐渐过渡到双音节词再到多音节词,这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符合零起点留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如果零起点留学生面对的声调学习一开始就很难,那么长此以往他们就很有可能丧失学习汉语的信心和兴趣。

对来自不同母语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在习得声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各不相同,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有区分性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示范发音、设计练习、录音纠正等方法提高零起点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学习的效果。

(二)优化语音教学顺序。

声、韵、调先教哪一个?对于零起点水平的留学生来讲,这个问题很关键。

回答“随便先教哪一个都可以”是不可取的。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按照多数教科书上的顺序,先教声母、再教韵母,最后教声调,这样的教法,无论老师如何去强化发音方法,还是发音部位,零起点的学习者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枯燥的,脱离意义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迅速把语音跟色彩斑斓的实际生活,跟语音所对应的意义连接起来,能一边学拼读的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