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丝绸之路

第14课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讨论、启发法等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你知道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吗?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

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

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

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

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为什么只需一年半载的路程他却用了二十多年?
中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工具,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国和欧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带着这许多问题让我们来学习本课吧!
二、讲授新课:
提醒学生用表格的方法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知识(从任务、出发时间、结果、成效等方面归纳),让学生学会制表,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

知识模块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概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和结果、意义是什么?
西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
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2.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我们应学习他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最终完成使命的坚强意志等。

知识模块二丝绸之路
3.依照课本地图和相关知识,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图示。

这条要道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当时汉朝的兴盛也产生积极作用。

知识模块三对西域的管理
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管理权限,意义。

(1)公元前60年;
(2)西汉王朝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3)今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课小结:教会学生使用顺口溜的形式巧记本课重要知识:
追溯历史两汉期,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招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共同对匈来夹击。

张骞两次出西域,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历史意义了不起。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教学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讨论、启发法等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教学过程:
一、情景生成问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我们这一节课就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 2.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 3.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新课探究】:
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学生自学 :
自学指导1:阅读教材67-68页“造纸术的发明”,回答问题: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自学指导2:阅读教材69页“张仲景和华佗”,回答问题: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自学指导3:阅读教材70页“历史巨著《史记》”,回答问题: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自学指导4:阅读教材71页“道教和佛教”,回答问题: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

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

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
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外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


(1)我国秦汉时期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提出几条这方面的建议。

]2.佛教传入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你能说说有那些吗?
本课小结:PPT出示思维导读。

中国早期拥有世界最早的造纸技术,在文化上奠基了基础。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