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路杆塔防腐涂装技术要求

线路杆塔防腐涂装技术要求

线路杆塔防腐涂装技术要求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线路杆塔防腐涂装技术要求一、工程概况本次施工内容一是古赵线92#、96#,机东线9#、88#,九位线17#,天晶北线28#、29#,天九南线72#,冯方线20#,电王线16#等电杆采用碳纤维防腐加固。

二是北西线6#、10#、14#、26#、27#、36#、38#,古赵线2#、6#、12#~16#、18#、94#,机东线84#、87#、93#,焦东北线2#、8#、14#,焦东南线9#,马罗线35#、38#、40#,七王线3#、7#,七朱线2#、3#、31#,天晶北线35#、36#,天九北线20#、21#、72#、79#、86#,天九南线76#、78#、85#,夏冯线10#、13#、15#、18#,新馨线2#,演九I线10#,赵赵南线25#、27#,电王线15#、17#,冯九南线15#等电杆采用普通补强加固处理。

三是马罗线35#、七王线3#、七朱线22#等电杆接箍(60个)碳纤维补强加固。

四是天九南线91#,天九北线92#铁塔采用冷涂锌防腐处理。

五是机东线56#、57#、58#塔过渡架采用冷涂锌防腐处理。

根据施工内容和施工要求,恢复其设备及构架的正常面貌,保证电力设施安全运行。

具体防腐面积统计如下:二、编制依据1.《表面处理规范》SIS—0559002.《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前处理工艺安全》GB76924.《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6.《涂料涂覆技术条件》GB 756—867.《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17208.《漆膜厚度测定法》GB17649.《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法》GB/T1730—9310.《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31—9311.《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32—9312.《建筑安装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13.《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GB/T2567~2571-199514.《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程》(CECS25: 90)15.《结构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GB/T 20490-2008三、冷涂锌防腐涂装技术要求1.1 材料的有关技术指标及用途:(1)组成:环氧树脂、超细锌粉、聚酰胺树脂、防沉剂等多种助剂组成。

(2)特性:漆膜中锌粉含量高,具有阴极保护作用。

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干燥快。

附着力强,耐冲刷、耐磨性优良。

耐酸碱、耐油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好。

1.2技术指标:1.3施工方法:(1)被涂物表面除锈应达到(St3级),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也可以采用化学清洗处理至除净全部氧化皮铁锈,并彻底中和、水洗和钝化,如人工除锈或动力工具除锈必须达到St3级。

(2)涂刷前先将甲乙组分搅拌均匀,按重量比甲:乙=10:1配制,混合均匀熟化30min后即可使用;配置好的漆应在8h内用完。

(3)涂装方法采用刷涂、喷涂皆可,采用刷涂时建议涂2~3道,涂装过程中粘度过高时可采用LX-6专用稀释剂进行稀释,以便施工。

(4)涂装完底漆后,在涂刷面漆之前不应长时间曝露,在清洁的室内环境中放置时间不应大于14天,否则底漆表面会形成锌盐,会影响后道漆的质量。

(5)施工条件:涂装温度5~35℃,相对湿度80%以下,底材表面温度高于露点3℃以上,雨、雾、风较大等恶劣天气,不能进行涂装。

1.4具体施工方法见表:冷涂锌防锈底漆涂刷技术标准:1.5 冷镀锌防腐面漆的施工要求:1.5.1材料的有关技术指标及用途:(1)组成:由橡胶、树脂、增韧剂、银浆、助剂组成的双组份重防腐蚀涂料。

(2)特性:干燥快、能迅速成膜,漆膜坚韧耐磨。

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久性、装饰性。

良好的耐酸碱性、三防性能优良,可低温施工。

密闭性优良,水蒸气渗透性低,耐水性好,耐工业大气性、耐石油化工废气性优良。

(3)用途:适用于电力系统、水电系统、港口、码头、化工、石油、轮船等行业,和冷涂锌底漆配套涂装,能达到最佳的防腐效果;是醇酸漆、聚氨酯漆的理想替代产品。

(4)技术指标:1.5.2施工方法:(1)被涂物表面必须先涂上冷涂锌底漆,并且底漆达到实干,表面无水分、油污及其它杂物。

(2)涂刷前先将甲乙组份搅拌均匀,按重量比甲:乙=4:1配制,混合均匀即可使用。

(3)涂装方法采用刷涂、喷涂皆可,采用刷涂时建议涂2~3道,涂装过程中粘度过高时可采用LX-8专用稀释进行稀释,以便施工。

(4)施工时,应严格按间隔时间加以复涂,否则,会引起咬底、流挂、起皱等不良后果。

(5)施工条件:涂装温度为10~35℃,相对湿度80%以下,底材表面温度高于露点3℃以上,雨、雾、风较大等恶劣天气,不能进行涂装。

冷涂锌防腐面漆涂刷技术标准:四、水泥砼杆补强加固技术要求(一)重度损坏水泥杆加固方案:1、施工前对受损严重的电杆要进行适当的卸载和支撑处理,以免施工中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对受损严重的水泥杆先进行凿毛处理,用角磨机打磨去水泥杆碳化的表层直至露出新的水泥层,剔打水泥杆受损部位皲裂、脱落、龟裂的水泥层直至坚实的部位。

3、对暴露锈蚀的钢筋、铁箍进行打磨除锈,除锈完毕后涂刷阻锈环氧树脂,将水泥杆缺陷的部位用环氧砂浆填补找平,裂缝部位用裂缝修补专用胶屏蔽填实。

4、涂刷专用树脂胶,沿水泥杆纵向粘贴芳纶纤维ASF-60型一层将整个水泥杆环包,纵向粘贴完毕后环形粘贴宽200mm芳纶纤维环箍间距300mm。

5、待胶粘剂完全稳定后在芳纶纤维表面涂刷一层环氧树脂将粗沙粘在芳纶纤维布表面(增加保护层砂浆与芳纶纤维布的结合力),粘贴完毕后在水泥杆外部涂抹2~3mm厚抗裂砂浆作为保护层。

(二)中度损坏水泥杆加固方案:1、对中度受损的水泥杆先进行凿毛处理,用角磨机打磨去水泥杆碳化的表层直至露出新的水泥层,剔打水泥杆受损部位皲裂、脱落、龟裂的水泥层直至坚实的部位;2、对暴露锈蚀的钢筋、铁箍进行打磨除锈,除锈完毕后涂刷阻锈环氧树脂,将水泥杆缺陷的部位用环氧砂浆填补找平,裂缝部位用裂缝修补专用胶屏蔽填实;3、涂刷专用树脂胶,沿水泥杆纵向粘贴芳纶纤维ASF-40型一层将整个水泥杆环包,纵向粘贴完毕后环形粘贴宽200mm芳纶纤维环箍间距500mm;4、待胶粘剂完全稳定后在芳纶纤维表面涂刷一层环氧树脂将粗沙粘在芳纶纤维布表面(增加保护层砂浆与芳纶纤维布的结合力),粘贴完毕后在水泥杆外部涂抹2~3mm厚抗裂砂浆作为保护层。

五、碳纤维防腐技术要求1.在开始施工之前,应确认碳纤维片材扩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报告,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的要求。

(1)材料种类及一般要求:①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方法所采用的材料种类,特别指出粘结材料应为与碳纤维片材相配套的产品;原则上应有试验资料证明粘结材料与配套碳纤维片材的粘结效果,这是为了避免因粘结材料与碳纤维片材不配套而造成加固效果降低或加固失效。

②加固修复用材料的一般要求,碳纤维片材和配套粘结材料各自产品的性能必须符合本条的规定才能作为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用材料。

使用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产品进行结构加固修复会导致加固失效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③由于目前在加固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是单向碳纤维片材,故本规程列出了对单向碳纤维片材的性能指标要求,因为对各种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的基本性能要求是一致的,对于双向或多向碳纤维片材的性能指标要求并未列出,可以参照单向碳纤维片材的指标执行。

(2)碳纤维片材:①针对碳纤维布和碳纤维板两种制品形式,统称为碳纤维片材。

碳纤维布的计算厚度为理论计算值,而不是碳纤维布的实测厚度,因为碳纤维布质地柔软,实测厚度离散性很大;碳纤维板的截面积指含树脂板材的实测截面面积。

碳纤维板产品应该说明纤维的体积含量。

②碳纤维板过厚或过宽,施工质量均较难以保证,所以在设计和施工时,都应尽量使用宽度较小的碳纤维板。

材料研究表明碳纤维板中碳纤维体积含量在60%~70%时性能最好,建议碳纤维板中纤维体积含量不宜低于60%。

(3)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①采用碳纤维片材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复时,应采用配套底层树脂、找平材料、浸渍树脂或粘结树结。

②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表2、表3的要求。

底层树脂性能指标表12找平材料性能指标表③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应按附录A进行粘结性能实验,要求正拉粘结强度不小于2.5MPa,且不小于被加固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应参照GB/T 14522-93《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检验,经2000h的加速老化后,按附录A进行正拉粘结强度试验,要求粘结强度不明显降低。

2.采用碳纤维片材及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复时,应严格进行各工序隐蔽工程检验与验收。

如施工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返工。

3.碳纤维片材实际粘贴面积应不少于设计量,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

4.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片材表面的方法来检查,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95%。

当碳纤维布的空鼓面积小于10000mm2时,可采用针管注胶的方式进行补救。

空鼓面积大于10000mm2时,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片材切除,重新搭接贴上等量的碳纤维片材,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 mm。

5.施工工艺(1)表面处理:①应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用修复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

②应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灌缝或封闭处理。

③被粘贴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

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导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

④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2)涂刷底层树脂:①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材料配比进行配制;甲、乙两组胶按配比装入容器桶内,采用电锤及扩大头钻头,转速在600转/分,搅拌时间约8分钟;使胶无色差。

搅拌均匀后方可使用。

②应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

应在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3)找平处理:①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找平材料。

②应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楞角。

③转角处应用找平材料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

④应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4)粘贴碳纤维布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②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③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

滚压时不得操作碳纤维布;④多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应在纤维表面浸渍树脂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的粘贴;⑤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