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造上册(第五版)知识点整理

建筑构造上册(第五版)知识点整理

阅读笔记
构造知识点:
1.建筑的物质实体按照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2.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3.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

4.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5.一栋民用建筑通常由结构支撑系统、围护分割系统、相关的设备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共同组成。

6.结构支撑系统起到建筑骨架的作用,一般是由基础、粱、柱、承重墙体、楼板、屋盖组成。

7.围护分割系统起到围合和分割空间的作用,一班是由外围护墙、内分隔墙、门窗等组成。

8.设备系统是建筑正常使用的保障,包括强弱电、给排水、暖通、空调等。

9.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能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10.室外的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11.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柱和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12.楼板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分割楼层空间的围护构件。

楼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13.地坪层是底层空间和地基的分割构件,应具有承载力和刚度,并需均匀传力与防潮。

14.建筑的类型在宏观上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按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按建筑层数分类: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

按设计使用年限分类:一类建筑5、二类建筑25、三类建筑50、四类建筑
100。

15.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16.耐火稳定性: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抗坍塌的能力。

17.耐火完整性: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或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

18.耐火隔热性: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能在一定时间内使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19.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20.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用者需求、建筑技术条件、建筑经济因素。

21.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坚固实用、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2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

23.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共6个,作为建筑参数。

24.分模数,指基本模数除以整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3个。

25.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1、按墙所处位置及方向:外墙、内墙;纵墙、横墙。

(长纵短横)。

2、按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隔墙)。

3、按构造方式: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

4、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

26.砖混结构的几种布置方案: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双向承重体系、局部框架承重体系。

27.横墙承重体系:适用于横墙较多且间距较小的住宅、宿舍、旅馆等,空间刚度大,结构整体性好。

28.纵墙承重体系:适用于空间较大的办公室、商店、教学楼等,房屋刚度较差。

29.双向承重体系: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

30.局部框架系统: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局部框架四周承重的方式,整体
性差。

31.提高外墙保温能力的措施: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增加外墙厚度;选用空隙率高、密度小的材料做外墙;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形成保温构造系统解决保温和承重双重问题。

2.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在靠室内高温一侧设置隔蒸汽层,阻止水蒸气进入墙体。

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选择密实度高的墙体材料,墙体内外加抹灰层,加强构件间的缝隙处理。

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

32.墙体设计在使用功能上应考虑的设计要求:1、保温与隔热要求;2、隔声方面的要求;3、防火方面的要求;4、防水方面的要求;5、建筑工业化要求。

33.墙厚主要由块材和灰缝的尺寸组合而成,常用实心砖规格240*115*53(单位mm)。

34.墙身细部构造包括墙脚、门窗洞口、墙身加固措施及变形缝构造等。

35.墙身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常用有三种:一、防水砂浆防潮层。

二、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三、油毡防潮层。

36.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略高于室内地面60mm处。

37.当屋面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和暗沟。

当屋面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和明沟。

38.过梁主要分钢筋混凝土过梁和平拱砖过梁。

39.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破,宽度一般为0.6-1m。

明沟的坡度0.5%-1%。

40.墙身加固措施:1、门垛和壁柱;2、圈梁;3、构造柱;4、空心砌块墙墙芯柱。

41.变形缝按类型和设置要求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42.变形缝的形式有:平缝、错缝、企口缝。

43.沉降缝要求基础必须断开。

44.隔墙的基本要求:自重轻,厚度薄,便于拆卸,有一定隔声能力以及满足不同使用部位的要求。

45.楼地层包括楼盖层和地坪层,是水平方向分割房屋空间的承重构件,楼盖层
分割上下楼层空间,地坪层分割大地与底层空间。

46.楼盖层通常由面层、楼板、顶棚三部分组成。

47.楼盖层设计要求:楼板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满足隔声、防火、热工等方面的要求;满足建筑经济的要求。

48.楼板的类型: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49.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50.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截面方式可分为:平板、槽型版、空心板。

51.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可分为:现浇肋粱楼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

52.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分为:密肋填充式楼板、折叠合式楼板。

53.地坪层由面层、垫层、素土夯实层(地基)组成。

54.垫层是承受并传递荷载给地基的结构层,垫层有刚性垫层和非刚性垫层之分。

55.阳台按使用要求之分:生活阳台、服务阳台。

根据阳台与建筑外墙的关系分为:挑(凸)阳台、凹阳台(凹廊)、半挑半凸阳台。

根据在外墙上所处关系分为中间阳台和转角阳台。

56.挑阳台的结构布置可采用:挑梁搭板、悬挑阳台板。

5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与《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临空高度在24m及以上时,栏杆不应低于1.10m,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

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58.《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不应低于1.10m。

59.墙面装修按材料及构造作法不同可分为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和裱糊类。

60.楼梯每一个梯段的踏步数3-18步。

61.楼梯一般由梯段、楼梯平台和栏杆扶手三个部分组成。

62.住宅建筑的踏步高在150-175mm之间,踏步宽在260-300mm之间。

63.学校、办公楼的踏步高在140-160mm之间,踏步宽在280-340mm之间。

64.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各种层数的砖混结构房屋必须设置构造柱的部位是外墙四角、较大洞口两侧及大房间内外交接处。

65.屋顶的类型按外观形式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及其他屋顶。

66.屋面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类。

67.坡度形成方式有(垫置坡度)和(搁置坡度)两种。

68.平屋顶的坡度一般小于5%,常用坡度为2%-3%。

坡屋顶的坡度一般大于10%。

69.屋顶的坡度形成中材料找坡是指选用轻质材料找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