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氮族元素》复习学案(一)知识点[N2、NO x、NH3、NH4+]注:我已上传了该学案的多媒体课件,配套使用效果更好新大纲要求:1、氮族元素简介(B)2、氮气的化学性质(C)3、氨气的物理性质(B)、氨气的化学性质(C)、氨气的用途(B)、氨气的实验室制法(C)4、铵盐(B)学习过程:一、概述: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得电子能力________,失电子能力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___。
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________。
〖针对性训练〗已知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价B、X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C、X原子的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D、X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酸性二、氮气:电子式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分子极性__________。
[问题]氮气为什么常温下很稳定?1、物理性质:__色____味_____。
标况下的密度______,___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按要求举例说明)(1)氧化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氢气的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Mg的反应)(2)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O2的反应)3、氮的固定:4、制备:(补充实验)(1)实验室:(①NH4Cl(溶液) + NaNO2(溶液) NaCl+ N2↑+ H2②NH3+ CuO Cu+ N2↑+ H20(2)工业:蒸发液态空气法5、用途:(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氮在自然界中如何循环?第 1 页共5 页第 2 页 共 5 页三、氮的氧化物1、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 、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C 、NH 3 催化氧化为NOD 、NH 3与酸作用产生铵盐2、在新疆与青海两省区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突然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击而倒毙,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
3、常温下,在V L 密闭容器中有a mol NO 气体,压强为b kPa ,若再充入a molO 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容器内的压强是( )A 、等于1.5b kPaB 、等于2b kPaC 、小于1.5b kPaD 、大于1.5b kPa 4、将盛有12mL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 无色气体。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体积是( )A 、1.2mLB 、2.4mLC 、3.6mLD 、4mL 四、氨气电子式_______,结构式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________形,键角______,分子极性________。
1、物理性质:___色________味,比空气轻。
_____溶于水,易______,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作致冷剂。
[问题]易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水做吸收剂来做喷泉实验,如SO 2 、NH 3 。
试回答: (1)图1中出现红色喷泉,是________气体的喷泉实验。
(2)用下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已装满干燥NH 3 ,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 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 。
(3)如果只提供如2图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化学性质 (1) 与水反应: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喷泉图2 喷泉图1酚酞水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氨水是电解质溶液,其中氨主要以一水合氨形式存在,但计算其浓度时溶质是NH3;氨水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
另外液氨及氨水中均存在氢键。
(2)与酸反应分别写出硫酸、硝酸、盐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rr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浓氨水与什么类型的酸靠近就会有大量的白烟产生?(3)与氧气反应:NH3+ O2——3、用途:(1)化工原料,制硝酸、铵盐、纯碱(2)致冷剂4、实验室制法(1)写出实验室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NH3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NH3可选用 ________做干燥剂。
(注:不能CaCl2干燥氨气,它们能发生化学反应)(3)检验氨气的方法:或。
[问题](1)为何不用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写出离子方程式吗? _______________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还可用此装置哪些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可用什么方法快速制得少量氨气?(5)如何检验上述装置制得的气体是氨气?〖针对性训练〗1、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而5%的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B、大于15%C、小于15%D、无法计算2、已知NH3分子结合H+的能力比结合Ag+的能力强。
要使[Ag(NH3)2]+转化为自由的Ag+,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是,实现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空气、水等为原料制备硝酸铵的过程。
4、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间反应制备和收集少量相应气体,能采用右图实验装置的是()第 3 页共5 页第 4 页 共 5 页① 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②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③稀硝酸与铜片 ④大理石与稀盐酸 ⑤电石与饱和食盐水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A 、①⑤B 、②④C 、④⑥D 、③⑤ 五.铵盐NH 4Cl 的电子式__________,晶体类型___________ 铵盐的共性1.水溶性:铵盐都可溶于水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NH 4Cl —— NH 4HCO 3——〖指出〗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会产生NH 3 (2)与碱共热都有产生氨气(铵盐的共性)在水溶液中离子反应式:稀溶液 不加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如何检验铵盐? 3、用途:氮肥、硝铵作炸药 〖针对性训练〗1、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 A 、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 、铵盐受热易分解C 、0.1mol/L 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D 、0.1mol/L 氯化铵溶液的pH 约为52、把aL 含(NH 4)2SO 4和NH 4NO 3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
一份用b mol 烧碱刚好把NH 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 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 2,则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浓度为( )A 、12-⋅-L mol a c b B 、142-⋅-L mol a cb C 、12-⋅-L mol ac b D 、122-⋅-L mol acb 【小结】 N N N N N 54203+++-⇔⇔⇔⇔【巩固练习】1、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氨B 四氯化碳C 氮D 二氧化碳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A 氯化钠B 固体硝酸铵C 固体氢氧化钠D 生石灰3、某溶液中含有大量Ag+、NH+4、Al3+、Fe2+四种离子。
往该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充分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此时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Na+、NH+4、OH-B.Fe2+、Al3+、Cl-C.Na+、Fe3+、Al3+D.Ag+、Fe3+、NH+44、已知:NO + NO2 + 2NaOH →2NaNO2+H2O ;2NO2 + 2NaOH →NaNO3 + NaNO2 + H2O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 X ,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A、x≤1.5 B、x=1.2 C、x≥1.55、在含有酚酞的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A.变蓝色B.变深C.变浅D.不变6、将充满NO2和O2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筒体积的一半处停止了,则剩余气体的成份是()A.NO2B.NOC.O2D.NO或O27、A、B、C、D、E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分子或离子,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且A是5个原子核组成的粒子。
它们之间可发生如下变化,且D可与许多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反应。
A+B=C+D B+E=2D试回答:(1)A的电子式为;(2)化学上把原子数、电子数均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的结构和性质相似。
E的空间构型为。
8、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 0 mol·L-1、密度为0.915 g·cm -3的氨水。
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本题中氨的式量以17.0计,水的密度以1.00g·cm-3计)9、取一根镁条置于坩蜗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47Og。
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氧化镁质量为0.486 g。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燃烧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第 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