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世界2012·2月中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与企业档案业务需求之间形成了真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档案的规范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将原先的职能外包转移出去,但同时不能放松对这项工作的控制,因此,需要利用档案中介机构加强管理企业档案工作,也因此,档案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必然。
同时,企业以盈利和发展为首要目标,为了发展,减少成本,企业需要也愿意把诸如档案整理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推向社会,集中精力发展生产,这样就为档案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需方市场。
由此,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有广阔的市场。
3.发展档案中介机构有利于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档案中介机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使企业、机关、个人的档案需求得到有效及时满足,也将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对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借助档案中介机构,可以摆脱原先的档案事务性工作的包袱,集中精力于宏观管理、政策导向、标准规范的制定上;改变档案部门自身的消极形象,顺应档案事业发展要求,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切实把档案工作做好;对于企业来说,借助档案中介机构可以使企业摆脱繁琐的档案事务性工作,减少成本支出,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对于个人来说,借助档案中介机构可以便捷地办理有关档案事务,而不必看档案部门脸色或一次次奔走于档案部门之间。
因此,发展档案中介机构,不论是档案部门,还是企业或者个人,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档案中介机构发展前景光明,但由于经济体制、经济基础、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档案中介机构在我国发展还很不充分。
档案行政管理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规范,促进发展,建立档案中介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档案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同时,档案中介结构应广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完善档案中介机构的服务手段;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档案中介服务队伍,满足档案中介机构整体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1]宗培岭.档案中介的社会定位[G].浙江档案,2005(5).[2]李国庆.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G].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襄樊学院管理学院张维功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有宏观与微观层次之分。
宏观上,指公文行文应遵循必要性、少而精、效用、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原则;微观上,指公文行文规则的具体规定。
文章对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具体差异作了比较分析。
公文行文规则党政机关研究摘要关键词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是党政机关行文时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规定,公文的行文过程反映了党政机关组织关系原则。
公文行文规则规范着公文处理的全过程,是公文在公务活动中发挥重要工具作用的制度保证。
但在现行公文处理和公文研究中,都存在不遵守公文行文规则或对公文行文规则理解产生歧义的问题。
探讨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对于实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的基本原则党政机关现行公文法规主要有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2001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本文对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的分析主要以上述公文法规为依据。
1.公文行文应遵循必要性原则、少而精原则、注重效用原则。
必要性原则,要求行文必须出于实际需要,凡不应发和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一律不发;其旨在于克服文山会海、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少而精原则,要求行文应短小精悍,提倡写短文,凡可长可短的公文,一律求短。
必要性原则、少而精原则,最终归结于注重实效、效用。
公文行文遵循必要性原则、少而精原则、效用原则是坚持公文处理活动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必然要求。
2.公文行文关系根据机关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原则。
行文关系是行文时发文机关与受文机关之间的关系。
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由各自的组织系统归属、地位、职责、权利范围等因素决定的。
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上下级主管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三是同一组织系统机关之间的同级平行关系;四是非同一组织系统机关之间的不相隶属关系。
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决定了行文关系,决定了公文的行文方向。
依此可确定公文三个行文方向: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党政机关行文关系根据机关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的内涵:首先,党政机关要分开行文。
该党行文的党行文,该政行文的政行文,该党政联合行文的就党政联合行文,不能以党代政,以政代党,党政机关不交叉行文;其次,各机关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应逐级行文,一般不越级行文,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影响机关办事效率;再次,不得超越机关的职责权限行文,机关行文限定于工作所管辖的职权范围内,超越了职权范围,干涉了别的机关事务,势必造成政令混乱。
二、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的具体规定1.关于上行文。
(1)关于请示与报告的规则。
党政机关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其他机关需要阅知的可以用抄送形式。
但党政机关在需要抄送机关的规定上有差异,党的机关限定的是其他相关上级机关,而行政机关限定的是其他机关,强调不得抄送给下级机关,意味着行政机关可以抄送其他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其抄送机关的范围比党的机关要宽。
党政机关规定不得越级行文。
党的机关强调不得越级请示问题,文种限定“请示”,而行政机关规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文种限定“请示”和“报告”。
党的机关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条例》规定党委各部门应当向本级党委请YANJIUTANSUO30示问题。
党的机关越级请示问题,必须有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否则不得越过本级党委向上级党委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
而行政机关只规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这意味着有例外情况,但没有说明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办法》规定,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
行政机关不须经本级政府同意或授权,可以径直向上行文。
这方面行政机关比党的机关更有自主权。
对可以越级行文的例外情况,党政机关都没作出规定,一般结合发生事件的实际情况而定,如重大紧急事项,不越级请示会延误处理等。
党政机关规定,“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但党的机关规定“不应当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这一规定就比行政机关仅限于“报告”这一种文种要宽,包括除“请示”外的所有可以上行的文种,都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2)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或领导者个人)报送公文。
党政机关规定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负责人(或领导者个人)报送公文,但都有所限定。
党的机关“除了特殊情况”,但没有具体确指,而行政机关确指“除上级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之外。
党的机关对不可报送机关负责人(或领导者个人)的文种仅限于“请示”一种,而行政机关指定的文种有“请示”、“报告”、“意见”三种,比党的机关的规定要宽。
公文必须遵循正确的传递渠道和处置程序进行处理,向机关负责人(或领导者个人)报送公文,违背了公文处理程序,不符合依法行文的要求,干扰了上级机关对文件的正常处理程序,制造了工作矛盾,延误公务,影响公文处理效率。
挟上级领导以令主管部门,企图通过领导签字表态而迫使主管部门开“方便之门”,助长了不正之风。
公文行文规则的此项具体规定是杜绝人治、倡导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3)关于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行文。
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一种各业务部门上下垂直的条条关系,其中有些部门属本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双重领导,大部分和上级业务部门之间虽然不属直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存在业务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从而形成直接的上下行文关系。
党政机关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行文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即“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另一个上级机关用抄送”。
党的机关限定于答复请示事项,由主送机关负责,而行政机关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2.关于下行文。
党政机关规定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但行政机关还包括对本系统重要行文也要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在此项规定中,《条例》的表述要更为严谨,明确抄送的直接上级机关是“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避免了《办法》所规定的“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可能会产生抄送给发文机关自己的误读。
关于部门向下行文。
党政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政各部门行文,但《条例》规定,党委其他部门不得对下级党委发布指示性公文,而《办法》规定,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但需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由部门发文,文中应当注明经政府同意。
《意见》也规定,部门如需行文时应报请本级政府批转或由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
因特殊情况确需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的,应当报经本级政府批准,并在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
关于部门内设机构向下行文。
党政办公厅(室)根据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党政其他部门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
《办法》规定,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意见》对此界定为:“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向本部门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包括本系统)制发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代替部门审批下达应当由部门审批下达的事项;与相应的其他机关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时,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
”在向下级行文的规定方面,《条例》只限于办公厅(室),而《办法》不仅限于办公厅(室),还包括经政府授权同意的机关职能部门,比《条例》规定要宽。
关于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
党政机关规定要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但政府机关有限定词“必要时”,而党的机关没有此限定。
政府机关认为不必要就可以不抄送,而党的机关就不可以,必须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党政机关行文中涉及其他机关部门业务范围时,要协商一致。
向上行文,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出面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时,主办部门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有关部门会签后报上级机关决定。
向下行文,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责令纠正或撤销。
三、关于平行文党政机关对平行文方面的规定较少。
《条例》规定,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办法》规定,政府各部门根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可以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
在《意见》中,对平行文作了较多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