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元认知与实施自我评价洪庚 (扬州教育学院高邮校区江苏高邮22560)摘要:教学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而学习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多样化评价的一种形式。
本文提出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设计自我评价,并通过实施自我评价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评价的作用是在依据教育目标进行诊断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调节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是在传统教育教学中,评价观念落后,评价目标片面,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功能狭窄。
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性评价。
笔者认为,立足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多元化发展为目标的自我评价值得重视。
1评价、自我评价与元认知1.1 评价、自我评价与元认知当代教育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D.L.Stufflebeam)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为了实现这种“改进”,在实行教育评价时,人们必须依据教育目标,对于教育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诊断,进行调节和控制,并促进教育活动向着预定的目标行进。
所以,评价中包含着人们对于教育活动的导向与控制,审视与诊断,促进与激励。
而如果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那就意味着学生要进行自我导向与控制,自我审视与诊断,自我促进与激励———这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在1976年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对于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由3个心理要素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包括关于认识主体的知识,认识任务与要求的知识,认识方法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是在从事认识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指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
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产生准确的元认知体验,有利于有效地实施元认知监控;准确而积极的元认知体验,有利于有效地实施元认知监控,并由此积累正确的元认知经验和知识;有效的元认知监控,有利于产生积极的元认知体验并获得更丰富的元认知知识。
因此,元认知的3个要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协同实现对认识活动的监视、控制与调节作用。
从元认知的心理要素与结构来看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依据学习目标来实行自我审视与诊断,这就是一种对学习任务及其完成情况、学习策略、学习中的自我的认识;然后依据这种认识来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这就是对自我的控制;而要实现这种自我的控制,必须有对于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实现自我激励、自我促进的基石。
所以,自我评价的过程既是一个对学习进行诊断、调节、控制与促进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元认知的过程。
不断地实行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而且必然有利于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1.2 发展元认知的意义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元认知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
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业成绩好;反之亦然。
比如元认知在阅读、记忆、写作以及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中的作用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1985年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一种新的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
其中智力的成分理论指出智力含3种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
他认为,在3种成分中“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
“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概念体系中,元成分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基础”。
我国知名学者董奇则指出:“自我监控作为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人类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致日臻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由此可见,发展自我监控无疑是人类个体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发展任务之一”。
不难看出斯腾伯格所说的元成分以及董奇所说的自我监控,就是我们所说的元认知。
如上所述,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应当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发展任务之一”。
而自我评价既然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我诊断,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实现自我发展,也就是一种元认知的过程,因此开展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就可以为发展元认知这个“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发展任务之一”提供时机和空间;而且,如斯腾伯格所说“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因此只有发展了学生的元认知才能开展好自我评价,只有发展了学生的元认知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素养与个性其他素质的发展。
所以,发展元认知既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又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我们应当以元认知理论来指导自我评价的实施,通过自我评价的实施来促进科学素质培养,同时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2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实施自我评价2.1评价指标的制定与运作(1)指标体系的多元化教育评价是依据评价指标来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诊断的,所以评价指标就是一种对教育教学起着导向作用的指挥棒。
要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必须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要,应将评价指标定格为以下3个维度:①基础的科学知识与技能;②科学与学习的过程及方法;③不断学习和追求科学的动力。
只有实现了这样3个维度的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才能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3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应当具体化。
为此,笔者尝试制定了“化学单元学习自我评价表”,具体内容见表1由于传统评价常常忽略后两方面的目标,难以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所以对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自我评价中应突出这两方面的评价。
关注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勤奋学习的习惯“过程与方法”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两方面。
而这两方面的目标主要应当体现于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勤奋的、科学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即学习习惯上,这种习惯必将成为学生们将来继续学习、独立探索、创造发明重要的素质基础。
因此,在自我评价中要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学习科学的过程及方法,评价自己勤奋、科学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重视价值观、态度及情感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价值观是人们评价客观事物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态度是人们对事物作出行为选择的内在心理准备状态,因此人对事物的态度决定于他的价值观。
学生只有对于科学的价值、学习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才会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学习态度,才会产生较强的向往科学、努力学习的动力。
而对科学探究、真理认知产生了满足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愉悦感、兴奋感等积极情感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追求科学、勤奋学习的强烈的持久的动力。
因此,在自我评价中应当引导学生自觉地审视自己对化学科学的价值、化学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引导学生不断感悟自己对上述一类情感的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指标体系应有利于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激励为了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实施自我评价,制定的评价指标必须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自我诊断为了便于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诊断,在评价指标设计中对前述3个维度的目标进行了分解,即用二级、三级目标进行细致的说明,然后再要求学生对照细化的评价指标进行学习情况的陈述,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诊断性的质性评价。
自我激励为了引导学生自我激励,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增强自信心,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三级指标的说明使用了许多鼓励性词语,如:“提高”、“增强”、“进步”、“新认识”等等,要求学生所作的陈述也是学习中的“收获、进步、体验”等。
此外,在“教师简要评语”这一栏中还应当对学生的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学生不断努力等等。
(3)实行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由于认识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的欠缺,学生在评价自己时难免失误、失当,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
所以笔者所设计的评价表中设置了“教师简要评语”的栏目。
在这一栏目中,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直接进行评价,以便学生将自己的评价与老师作对比;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指导、评价,这样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
另外,通过这种形式还可以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2 结合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掌握元认知知识自我评价是依据评价指标来进行学习情况的诊断的,因此开展学习的自我评价必须教学生认识评价指标,而这一评价指标就是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就是学习的目标,因此认识评价指标也就是认识学习的任务与要求。
而且,在评价指标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即掌握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同时,进行学习情况的诊断就是一种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认知。
所以,开展自我评价,我们必须教学生认识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知识,教会学生自我诊断的方法,即教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
培养元认知体验自我评价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多元化发展,发展的多元化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如:学习兴趣、学习成功的愉悦感、自我效能感以及美感等等,以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而这些高级情感体验正是元认知能力培养之中应当培养的元认知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极力促成学生的这些积极情感的发生与发展,并将它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在自我评价中引导学生加以发现、加以体验,自我激励、自我培养。
提高自我监控水平同情感培养一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也是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之一,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关注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所作的努力,要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科学学习的精神风貌与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教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来实施自我监控,并在自我评价中教学生就这一目标来诊断自己的进步与发展,通过自我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的提高。
3 实施学生自我评价的初步思考基于以上思考,本人编制了“化学单元学习自我评价表”,并结合有关内容教学进行了学生自我评价的尝试。
尝试是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及“碱金属”等内容学习结束并经过纸笔测验后进行的。
初步尝试之后有如下几点思考:3.1 自我评价能够引导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评价是一种定性的评价,它应当与定量的评价(即纸笔测验)结合起来进行,可以起互相补充的作用。
在运用纸笔测验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运用这种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也就是自我诊断。
笔者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纸笔测验成绩相对照,发现在“知识技能”与“过程与方法”两部分,学生所作的质性自我评价与他们的测验成绩基本上呈正相关,说明学生能够实事求是地自我诊断,说明自我评价能够发挥引导学生自我诊断的作用。
3.2 自我评价能够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在自我评价的操作中,要弱化甄别的功能,不能强化“等级”评定的效用。
在评价前的指导语中应当讲清自评的等级是供自己今后参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事求是地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