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

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策略和模式
(1)发展目标
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与国家西部门户枢纽发展相适应,支持和引导乌鲁木齐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合理、布局协调、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发展策略

o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o都市区交通一体化;
o公交优先。

(3)发展模式
根据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乌鲁木齐市交通发展模式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对于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合理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


o私人小汽车:合理引导,适度发展;
o公共交通:优化调整,提升服务水平;
o慢行交通: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方便舒适性;
o静态交通:加强规划管理,扩大停车设施规模,保持动静态交通平衡;
o货运交通: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建立一个布局合理的城市物流体系。

2、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公路规划
(1)过境通道
①主过境通道:规划外环高速路
昌吉-五家渠-甘泉堡段(北环线):西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东接通往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是天山北坡东西横向联系主通道。

乌拉泊-西山农场-昌吉段(西环线):北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兰新交通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

乌拉泊-甘泉堡(东环线):北接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吐鲁番、哈密通往富康、准东方向的主要通道。

1. 副过境通道:原乌奎高速-原北联络线-东过境路
原乌奎高速市区段:道路功能转变为城市快速路,主要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西北片区,同时承担部分过境交通。

原北联络线:道路功能转变为城市快速路,串联头屯河片区、城北片区、米东片区的快速通道,同时承担部分过境交通。

东过境路:道路功能为城市快速路,穿过天山区、水磨沟东侧,承担部分过境交通。

(2)公路客运枢纽
目前乌鲁木齐城区范围内有共8个客运站,其中一级站3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4个,多数场站占地少,等级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市场需求。

《乌鲁木齐公路运输枢纽客
北疆支线。

根据乌市最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求,北疆支线沿线用地将进行“退二进三”
的转化,铁路货运需求将大幅度降低,近期北疆支线城区段除保留为东部厂区服务的功能,远期取消该支线。

③新建铁路线
在乌准铁路古牧地接入米东支线,为东部工业区服务。

(2)铁路站场
∙乌鲁木齐高铁站(二宫站)。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新建高铁站,选址于二宫站,作为兰新客运专线的始发终到站,为乌鲁木齐铁路枢纽的主要客运站,辐射整个乌昌都市区。

∙乌鲁木齐南站。

原乌鲁木齐铁路客运站,兰新客运专线引入乌鲁木齐后,南站货场移至乌北站,将南站扩建为高速通过站,主要服务南部老城区。

∙乌鲁木齐西站。

乌西站为枢纽内唯一编组站,担当兰新线东西两端全部列车的改编和中转作业,规划由二级四场扩建为三级式站型,保留现有的客运设施。

远期,区域资源物资中转、改变作业将有乌鲁木齐市向外疏解。

∙乌鲁木齐北站。

乌北站位于北疆支线上,目前承担枢纽50%以上货运量,是枢纽规划期设大型综合性货场,将成为乌鲁木齐铁路枢纽主要货运场站。

∙乌鲁木齐东站。

根据北疆支线调整,近期保留为东部厂区供货站,不再附加其他功能,远期取消或进行功能转移。

∙三坪集装箱中心站。

三坪站为乌西站辅助作业站,办理枢纽内及周边地区集装箱装卸业务,负责集装箱专列的编发和开行。

∙城北新区火车站。

新建客站,位于原北联络高速以北,城区新区南侧,与乌准铁路在同一铁路通道内布局;远期将形成辐射城北新区的客运服务中心。

3)航空规划
根据预测,到2020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250万人次;远景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05万。

机场规模的扩大与城市发展矛盾逐渐凸显。

未来城北新区与机场净空矛盾,机场成为城市进一步向北扩展的制约条件,规划方案有二。

(1)方案一
①近中期建设第二条近距离跑道(受乌昌路、乌奎高速等限制,间距仅为680米),两条近
距平行跑道满负荷可满足2020年的需求。

②远期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规划工作。

(2)方案二
①近中期建设第二条远距离平行跑道(间距大于1035米。

乌昌路、乌奎高速、乌五路需改
线),两条远距平行满负荷可满足2030年的需求。

②2020年以后考虑第二机场的选址和规划工作。

3、城市道路网规划
(1)道路网布局
城市道路网络为“环+放射线”布局,包括两条环路,如图2-8所示。

2020年规划中包括约125km的新建道路和约30km的改建道路。

道路系统的规划目标是在城市两个核心区之间或从中心区任何一点到达核心区的出行时间不大于25分钟。

图2-8 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网规划(2020)
(2)规划线路
①城市快速路
规划城市快速系统由2条快速环线和4条快速放射线组成。

∙内环快速:核心区快速通道,由西过境路、苏州路、七道湾路、五星路、东环路组成,规划红线50米,设计车速80km/h。

∙中环快速:环中心城区快速通道,连接南北双核心区,并承担部分过境交通,由原乌奎高速、北联络高速和东过境路组成,规划红线50-60米,设计车速80km/h。

∙放射快速:连接外部组团的快速通道,包括乌奎高速(城内段)、乌昌大道、河滩路、苏州路东西延长段。

此外还包括乌奇路、乌五路两条对外放射干道。

②主干路
中心城区主干路系统以方格网和放射线为主骨架,整体呈扇形。

∙南北向主干路:阿勒泰路、太原路、北京路、天津路、长春路、四平路、鲤鱼山路、文光路、南湖路、友好路、宝山路、长江路、扬子江路、新民路、解放路、仓房沟路。

∙东西向主干路:城北干路、迎宾路、喀什路、河北路、河南路、新医院、克拉玛依路、西虹路、光明路、青年路、黑龙江路、人民路、跃进街、延安路、三屯碑路。

4、客运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及发展策略
①规划目标
近期以公交线网优化调整为主,提高公交客运系统的可达性与舒适性,争取在2015年,常规公交出行分担比能够达到35%以上;远期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功能层次分明、线网布局合理、换乘方便的多层次、集约、高效的公交客运系统,公交分担比争取达到40%。

②发展策略
∙改变单一均质化线网布局,建立快速公交线网、普通公交线网、喂给线网组成的分层次地面公交网络;
∙建立城市南北间的公共交通联系,在轨道交通未建成之前,预留快速公交通道;
∙南部以优化、调整为主,北部以加密、完善为主,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加强公交换乘枢纽的规化建设,实现不同模式与线路之间的无缝衔接,特别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与普通公交、出租车、小汽车之间的换乘。

(2)公交客运走廊
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总体策略下,至2020年,乌鲁木齐市居民公交出行比重将达到40%以上,公交日客运量在360万人次以上,公交运量在520万乘次左右,其中25%-30%由轨道交通来承担。

根据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情况,远期乌鲁木齐市客运交通走廊将形成以联系城市双核心区的南北客运走廊为主,城市东西横向联系客运走廊为辅,以南北两核心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客运走廊为补充的总体布局。

图2-9 公交客运走廊分布
根据客流预侧,未来南北向主要客运走廊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将达到2万人次,东西向客流走廊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将在1万人次左右。

未来公交客运系统规划布局应以此为基础,建立由轨道线网、快速线网和普通线网等多层次线网构成的集约高效的公交网络。

(3)骨干线网规划
①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承担城市主要客运走廊中长距离的客流。

根据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轴向发展为目的,提出6条轨道规划线,包括2条骨干线路、3条补充线和1条远景线,覆盖主要客运走廊,衔接城市重要枢纽节点。

线路1:中心城区内南北向的基本骨架线,连接中心城区内天山区的南片核心和新市区两个城市核心区,覆盖城市最重要的发展轴向——南北向发展轴。

途经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南路、克拉玛依路、友好北路、新医路、北京路等重要交通走廊。

线路2:连接沙依巴克区和新市区,与1号线并行覆盖城市南北主客运走廊。

途经乌库路、过境路、长江路、扬子江路、友好路、长春路等交通走廊,并预留向北延伸的通道;连接火车南站、碾子沟客运站、友好商圈、人民会堂、美居物流园、城北核心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

线路3:老城区东西向补充线路,连接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主要服务于老城区和西山地区的线路。

途经延安路、中环路、幸福路、人民路、黑龙江路、宝山路、西山路等交通走廊,在南门与碾子沟换乘1、2号线路。

线路4:新市区东西向补充线路,连接中心城区与昌河城市副中心,途经昆仑路、南湖北路、河南路、迎宾路、乌昌路等交通走廊;连接着水磨沟居住区、六道湾居住区、新市区中心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