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目标】
1、概述丛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前导读】: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
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
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一、诊断病情:
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联人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1、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了什么信息?
2、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
病人:苏联经济
病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二、医疗过程:
1
疗效: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原因:
2、勃列日涅夫的药方
【读一读】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
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疗效: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原因:
3、戈尔巴乔夫的药方
(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还减少了,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出现企业;
(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或建立家庭农场。
疗效: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4、我的药方
三、知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