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控制
一、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图纸,全面了解建筑物的平、立、剖面的形状和尺寸、构造,并复核图纸各部位尺寸,它是整过施工放线过程的依据。
2)认真学习,领会施工组织设计,全盘掌握施工段的划分,施工先后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位置。
3)测量人员的组织及测量器具的准备
选用全站仪1台、J2激光经纬仪2台、垂准仪一台,精密水准仪2台、激光水平仪2台,50m钢卷尺8把,配6名经验丰富的专职测量员,由施工负责人牵头成立一个测量小组,分工协作来完成本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测量放线工作。
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地形特点,拟定建筑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采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测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为测量放线依据,结合施工图进行施工测量定位放线,确定出测量控制主轴线。
甲方所提供的坐标点及水准点设置在工地内。
根据设计对本工程平面座标和高程的要求,准确地将建筑物的轴线与标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和放样工作。
三、主轴线的定位与放线
1、基础施工时主要轴线的定位与放线
基础垫层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将方格网中的控制轴线用经纬仪投至基坑、基槽的施工区域内,基坑轴线即从附近的控制轴线通过钢尺丈量。
控制轴线的标定在施工前期采用50×100×1000mm 木桩钉设,当一部分垫层施工完后可直接在垫层上弹墨线及标红三角。
木桩钉设的控制轴线,每次使用前必须拉线校核木桩有无移动。
垫层施工完后地面上的方格控制网必须全部引测到基坑内以便检查底板边线和基坑的轴线位置。
2、地上结构施工时轴线的定位与放线
本工程±0.00以上轴线控制均采用内控法,在浇筑到±0.00m层时,在±0.00m 楼层面上根据平面控制网测定主要控制点,例如选用1#房A轴、J轴,1轴和28轴的1m控制线作为主控制线,组成一矩形内控制网(具体控制网如下图示),并在以上各楼层楼板上与该控制点相对应的位置留出150×150㎜的预留孔,作为主要轴线点向上垂直传递的通光孔,传递到各楼层的控制点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校核,检查其相对位置是否正确,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作为该楼层各轴线平面定位的依据。
其它轴线再根据此控制线采用经纬仪及50m大尺施测。
3、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4、门窗、洞口的放样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门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5、梁、板的放样
待墙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用水准仪引测,立即在墙上用墨线弹出每层+0.500m 线,不得漏弹,再根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100mm 控制线,如图所示。
6、外墙大角的控制
待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500mm,用经纬仪竖向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
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
如图所示。
7、楼梯踏步装饰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如图示:
四、高程控制
1)建立一级水准控制网
土方开挖时先根据业主移交的水准点在施工场区周围建立一级水准控制网。
水准点控制在不容易沉降的构造物上;作为永久水准点。
2)高程控制
基础施工阶段先根据一级水准控制网在基础四周的围墙上建立二级水准控制网,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从施工区域附近的二级水准控制点引测施工控制标高并与相邻的二级水准点进行对照闭合。
二级水准控制网用水准仪结合吊钢尺的方法测设。
每层结构施工完后,即将建设单位给定的建筑物±0.00m层标高通过外围剪力墙引测至该结构层,然后用DS3级自动按平水准仪抄平,弹出该楼层1000mm处水平线。
五、精度要求
施工放线必须先进行测角,量边或方向控制点检核,符合要求后方可大面积测量放样。
1)规范规定定位轴线允许偏差: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本工程定位轴线偏差控制值:
L≤30m ≯±5㎜
30m<L≤90m ±≯7㎜
2)各层柱身的竖向允许偏差不大于±5㎜,总高度累计竖向允许差<H/1000,且≯±10㎜(标准为±30㎜),尽量避免发生误差积累现象。
3)标高控制网必须进行附合校对,闭合差≯±5㎜。
闭合差合格后,应按测绘数成正比例地分配。
校核由下而上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进行校核。
六、沉降观测
(1)根据本工程的重要性,使用要求,基础类型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沉降水准测量等级为二级水准测量,沉降观测工作在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后,即开始观测,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根据一层结构平面图观测点位置布置。
观测沉降的时间根据建筑物各施工阶段(地下室全部完成,±0.000以上每浇筑一层,内隔
墙砌筑完毕,内外粉刷贴面完成)完成时间相配合,从而观测了解荷载递增与变化。
竣工后,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沉降,一年后每半年观测一次沉降。
但是遇到
下列情况时要加测一次。
①在春节前后各观测一次;
②建筑物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进行加测一次。
(2)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安排如下:
①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②使用固定的水准尺及水准仪;
③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④按固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的精度和成果的整理:
①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1mm 。
②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进行计算,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