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本段包括四座隧道,分别五城隧道(出口段)3093 延米、方思山隧道 2802 延
1 页脚内容
GB50319-2013
米、桃源隧道 4479 延米、金山顶隧道(进口段)2756 延米,合计 13131 延米。 其中Ⅴ级围岩 928 延米(含明洞),Ⅳ级围岩 1285 延米,Ⅲ级围岩 8308 延米, Ⅱ级围岩 2525 延米。 (2)桥梁工程
2.编制依据 .................................................................... 2 3.适用范围 .................................................................... 2 4. 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 .................................................... 2 5.平面控制测量 ................................................................ 3
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 线,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沿中线布设,形成导线环。导线边长根据测量设计的 要求并考虑实际通视条件,选择长边布设(一般按每 250~500 米布设一组导线 点)。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
由洞外向洞内的测角、测距工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洞内的测角测距,在 测回间采用仪器和觇标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 观测。照准的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并保证仪器和反射镜面无水雾。
GB50319-2013
6).控制点埋设深度及规格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的要求。
5.1.2.加密点埋设标 1
65
0
2
30
0
20
3
0
45
4
0
5
65
0 45
6
0 15
0
30
注:1-盖;2-土面;3-砖;4-0 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单位:cm
5.1.3.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本 段 含桥 三座 ,分 别为 东 溪中 桥 2 ( 2-24) m 、桃 源中 桥 2(2-32)m 、 2(1-24+3-32+1-(32+48+32)m 连续梁+1-32+3-24m)。合计 448 延米。
2.编制依据
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铁四院《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铁路精密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 3.铁四院《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铁路精密控制网测量报告》; 4.铁四院《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铁路精密控制网测量平面和高程成果》; 5. 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以及现场踏勘资料; 6. 各工程公司长期从事隧道、桥梁、路基施工中所积累的控制测量和施工 测量的经验以及测量设备情况(仪器精度、性能状况)。
GB50319-2013
目录
1. 工程概况 .................................................................. 1 1.1 工程概况 ................................................................... 1 1.2 主要工程数量 ............................................................... 1
技术设计 踏勘、选点、建标、埋石
仪器设备检校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GPS)
观测原始记录检查 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
整理页成脚果内容资4 料 检查验收、上报审批
GB50319-2013
5.2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5.2.1 平面控制测设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主要是保证隧道线路正确的走向,保证贯通误差不超限。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是在设计院移交的高等级水准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高 程控制网统一采用国家 1985 基准高程系统。水准点沿线路两侧布设,点间距不 大于 300 米,以能满足施工要求为准,布设在距线路 100 米范围内又不受施工干 扰的地方,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
实地选点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水准点宜均匀布设在测区内,水准点的 位置应能保证埋设标石的稳定、安全和长期保存,并便于观测。水准点应尽可能 选在土质坚硬、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便于 长期保存的地方。施工高程控制的 水准点的位置应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来确定,应保证每个分布工程部位至少有 2 个高程点。按规范要求的规格进行水准标石的制作和埋设。
1).图形结构好,边长在 200~400 米之间。 2).选择制高点,山尖上或高建筑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 3).控制点离线路 50~300 米之间,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4).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在 1.3m 以上。 5).充分利用测区内原有控制点,以提高测量精度。
3 页脚内容
已检定
5.平面控制测量
5.1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是在中国中铁第四勘测设计院交付的 CPI 级控制点的基础上,由中 铁十一局四公司精测队对管段内控制网进行加密。加密控制点的坐标系统与工程 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平面控制网按 C 级 GPS 控制的精度要求进行加密。 每个洞口至少保证有三个 GPS 加密点,且两两通视。对于长大隧道按照《规范》 定期对洞口控制点进行量测。 5.1.1.洞外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合福铁路闽赣 I 标第一项目部标段施工控制测量。
4. 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
序号 姓 名
1
李永杰
2
石超
3
王辉
主要测量人员配置
性别
职务

测量队长

测量副队长

测量员
备注 技术总负责 外业总负责
外业观测
2 页脚内容
GB50319-2013
4
周驰阳

测量员
外业观测
5
赵永峰

测量员
外业观测
洞内高程必须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算。每隔 100~150 米设立一对高程控制 点。洞内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并定期进行复测。
5 页脚内容
GB50319-2013
洞内导线平差,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洞内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必须 依据洞外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进行传算。
6.高程控制测量
6.1.技术设计
根据测量任务和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实际情况在地形图上拟定 出合理的水准网和水准路线布设方案。
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
5.1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 3 5.2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 5 6.高程控制测量 ................................................................ 6 6.1.技术设计 ................................................................... 6 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 ............................................. 6 6.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 ......................................................... 6 6.4.普通水准测量实施 ........................................................... 7 6.5.精密水准测量实施 ........................................................... 7 7.测量资料管理及上报........................................................... 8 8.质量保证措施 ................................................................ 9 1、全站仪、水准仪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在测量作业前也 应按《测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9 2、作业条件和操作程序必须严格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 GPS 铁路测量 规程》标准执行。............................................................... 9 3、对外业实测成果,内业计算资料、现场放样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成果才能采用, 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9 4、由于诸多施工因素影响,在利用已测 GPS 点、水准点测量前,已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 移、沉降,以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一旦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立即对原控制网进行 复测。 ........................................................................ 9 5、导线测量中,坚持换手复测制度,减少人为误差(看错、读错、记错)的出现。 ......... 9 6、各种桩位、基点的埋设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并加强桩点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现象。 .. 10 9.总结 ....................................................................... 10 本隧道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通过平差计算,精度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高速铁路工 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有关要求,洞内平面坐标成果和高程成果满足施工测量要求, 可以采用。 ...................................................................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