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2分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一、实验目的与任务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力学部分热学部分电磁学学部分光学部分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基础知识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力学部分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1.目的要求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1.目的要求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g l T π2= ()()222)(⎪⎭⎫⎝⎛+⎪⎭⎫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1.目的要求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vm=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1.目的要求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2.方法原理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娈成正比,设有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钢丝,在外力F 作用下伸长了δ,则lE sF δ=,此式中比例系数E 称为杨氏模量,单位为2-⋅m N .设钢丝的直径为d ,则42d s π=,代入上式并整理得出:δπ24d FlE =。
杨式模量表达了材料抵抗外力产生拉伸(压缩)形变的能力。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尺读望远镜、螺旋测微仪、游标卡尺、砝码、米尺、金属丝4.掌握要点 学习光杠杆原理。
5.实验项目:(1)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和直径d ,金属丝直径要在金属丝下端测量。
(2)测量光杠杆镜面到直尺的距离2d 。
(3)测量光杠杆前后足尖的垂直距离1d ,可将光杠杆轻轻在纸上压下三个足痕,用游标卡尺去测量。
(4)测量加砝码m 前后的读数0A 和m A 。
(5)数据处理,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六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1.目的要求 学习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2.方法原理设导轨倾斜角为θ,滑块质量为m ,则有θsin mg ma =,当θ很小时,可以近似的看成lh tg ==θθsin ,我们认为l gh g a ==θsin 理论,对于实际测量的a 值,在无外力作用下a 恒定不变,在光电门1的位置的瞬时速度为1v ,在光电门2的位置的瞬时速度为2v ,两光电门的距离为s ,则有as v v 22122=-,推出sv v a 22122-=。
面通过光电门在数字毫秒计是有两个时间1t ∆和2t ∆,分别为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所用的时间,那么有11t v ∆∆=,22t v ∆∆=,这里cm 1=∆,是滑块上挡光片第一前沿到第二前沿的距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垫块 4.掌握要点气垫导轨调水平的方法。
5.实验项目:(1)通电,打开数字毫秒计,调节气垫导轨水平。
(2)加入cm 1的垫块,计下1t ∆和2t ∆,测三次求平均值。
(3)加入cm 5.1的垫块,计下1t ∆和2t ∆,测三次求平均值。
(4)加入cm 5.2的垫块,计下1t ∆和2t ∆,测三次求平均值。
(5)导轨两支点的距离l 是不变的,作h a ∝图象。
实验七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目的要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深入了解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2.方法原理一力学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系统上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不仅系统的动量守恒,而且机械能也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碰撞后粘在一起,以同一速度运动,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4.掌握要点气垫导轨调水平的方法,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别。
5.实验项目:(1)通电,打开数字毫秒计,调节气垫导轨水平。
(2)验证完全弹性碰撞的动量和动能守恒。
(3)验证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
实验八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1.目的要求研究刚体转动时合外力矩与刚体转动角加速度的关系,考查刚体的质量分布改变时,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2.方法原理刚体转动定律:βI M = , 平行轴定律:20mx I I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刚体转动实验仪,秒表,游标卡尺,定滑轮,砝码 4.掌握要点刚体转动实验仪的调节与使作。
5.实验项目:(1)测量出塔托的半径、重物的质量与角加速度,考查张力矩与角加速度的关系。
(2)改变重物的位置,测出角加速度,考查质量分布对转动的影响。
实验九 惯性秤1.目的要求掌握惯性秤测定物体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方法原理惯性秤称衡质量,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在失重状态下可照常使用。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惯性秤、秒表定标用标准质量块、待测圆柱体4.掌握要点惯性秤称衡质量的原理。
5.实验项目:(1)惯性秤的定标,并作出拟合曲线。
(2)测量待测物的周期,并用拟合公式求出其质量。
实验十倾斜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的研究1. 目的要求用倾斜气垫导轨测定重力加速度,并分析和校正实验中的误差。
2. 方法原理设气垫导轨倾角为θ,物体在其上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 a=gsin θ (1)该式在忽略阻力的情况下才成立,实际上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虽然没有接触摩檫,但有空气层的内摩檫,其大小与平均速度成正比,即F 阻=b v 其中比例系数 b 粘性阻尼常数,考虑阻力后(1)式改为 v b mg ma -=θsin θsin m vb a g +=(2)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气垫导轨, 滑块,电脑通用计数器,垫块,光电门 4.掌握要点测量不同倾角时的加速度 5.实验项目:(1) 调平气垫导轨 (2) 测定粘性阻尼常数(3) 测定不同倾角时滑块的加速度(4) 计算g 值及标准不确定度 实验十一 弹簧振子的研究1.目的要求研究弹簧的形状及本身质量对振动的影响 2.方法原理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悬挂负载质量为M,在忽略弹簧质量时,其振动周期的公式kmT π2= (1) 通过实验证明振动周期与弹簧本身的质量有关kcm m T 02+=π式中C 为未知系数,此实验就是研究C 值.3.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弹簧(锥形的、柱形的),停表,砝码,砝码托盘4. 掌握要点利用作图确定未知量的方法 5. 实验项目(1) 测量弹簧的质量 (2) 测量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3)利用作图确定未C 值实验十二 声速的测定1.目的要求用驻波法测定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验证声速与声源的频率无关2.方法原理用橡皮鎚敲打音叉发出声音时,声波沿空气柱传播至水面反射,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声波在水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即水面就是波节,当共鸣管中空气柱长为λ412-=n L 时,在共鸣管内形成共鸣()f L L v 13-=。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共鸣实验装置(包括铁支架,玻璃共鸣管,蓄水筒及水管等)、音叉两支、橡皮鎚、温度计 4.掌握要点用共鸣实验装置测声速的方法。
5.实验项目:(1)装好实验装置,固定音叉,注水在共鸣管中。
(2)手持蓄水筒,使筒内水平升高至管口,皮鎚敲打音叉,缓慢下降水位,找出共鸣位置,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3)继续下降水位,找出第二次共鸣和第三次共鸣的位置。
(4)根据音叉频率求出声速。
(5)换一根音叉重复上面的实验,并比较两次测得的声速。
实验十三 弦振动研究1.目的要求学会测量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的方法,用作图法验证弦振动基频与张力的关系。
2.方法原理弦线上横波传播的速度为:λ⋅=f v ,由力学知识可知ρTv =。
这两个速度相等.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低压电源、电动音叉、弦线、分析天平、滑轮、砝码、米尺 4.掌握要点弦振动基频与张力的关系。
5.实验项目:(1)保持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弦长,使驻波数分别为1、2、3、4、5,验证基频和弦长的关系(2)保持弦长不变,改变砝码的质量,使驻波数分别为1、2、3、4、5,验证基频和张力的关系。
(3)计算,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速度. 实验十四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1.目的要求熟练使用基本仪器测量长度、时间和温度,观察液体内摩擦现象,学会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2.方法原理根据斯托克斯定律rv f πη6=.考虑到各种修正()⎪⎭⎫ ⎝⎛+⎪⎭⎫ ⎝⎛+-=h r R r L tgr 3.314.219220ρρη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落球粘度仪、读数显微镜、游标卡尺、米尺、秒表、温度计、比重计、小球、蓖麻油 4.掌握要点用粘度仪测粘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1)调节粘度仪底板上的调螺钉,使玻璃筒轴线沿铅直方向。
(2)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筒仪内径D,用米尺测筒上两横线间的距离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