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材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建议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bout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Course in Private Colleges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from the current socia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private colleges are analyzed, several reform recommendations for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aterial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rse system,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proposed.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大学物理实验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诸多方面得到较为系统、严格的训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及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同时,在培养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以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主。
鉴于民办高校各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物理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将不能再按照普通高校的常规方法来进行,必须在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实验题目的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消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和基本训练不足的问题,以期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 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1 教材内容老旧目前,民办高校各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普遍存在着实验内容老旧、简单的验证性项目过多、能锻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过少的缺点。
这样就造成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无法灵活地应用知识、突破创新,容易让学生觉得大学物理实验只是验证大学物理理论课的一些简单结论而已,从而阻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2 师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认识不足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看法。
教师只重视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待大学物理实验的态度不端正,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认真操作、课后对实验报告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存在造假和抄袭的现象。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目前,在每次大学物理实验课上,民办高校的大多数物理教师都把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和数据处理等全部详细介绍给学生,并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示范;然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及操作演示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只注重物理实验过程,忽视了物理实验方法训练;教师唯恐学生不会,几乎把物理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都详细介绍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自由思考的空间。
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努力重现老师的操作过程,不假思索地去完成物理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起不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违背了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其后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操作、记录和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一种扼杀,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的真正目的。
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鉴于以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现提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过程按多层次、动态式、综合化组织实验教学,加速高等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化。
要紧紧把握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发展规律,坚持“工学并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鼓励物理实验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以自主学习、综合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物理实验教学新观念,强化自主学习实践、注重创新能力训练,构建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2.2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挑战;它涉及到整个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是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重新优化整合,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条件保证[2]。
2.3 突破传统课堂组织形式,在综合提高与设计性物理实验及研究创新物理实验教学中建立以研究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研究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应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主动和谐、探索性的学习环境,要改变学生按图索骥,完成任务了事的被动学习意境,通过系统而有计划的物理实验教学,由知识到技能,再由技能到综合能力,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研究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注重选题与信息获取、课题研究式教学内容、研讨探究性教学方法、开放参与式实验过程、答辩式结果评价、论文式实验报告;形成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多学科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去领悟、掌握和应用关于方法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去提高素质。
2.4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上采取多模式教学方式,即统一组织模式、开放模式、导师模式。
在具体实验当中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等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
(1)统一组织模式: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训练,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
使学生在物理实验预习和准备、实验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方法和路线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
(2)开放模式:开放模式适用于提高性物理实验。
开放模式即定期开放或学生预约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物理实验项目,自主进行实验,提交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
注重启发和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新思想和对新方案进行尝试。
(3)导师模式:导师模式适用于研究创新性物理实验。
即由有研究课题的教师提供已研究成功或在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或学生自带课题,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外科技活动的方式在全天开放的创新实验室完成。
2.5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远程教学”通过引入国外知名高校开设的远程网上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网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和掌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
开设网上模拟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自主的进行学习,开拓学生的眼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物理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能力。
实验室应提供计算机和物理实验教学软件,根据大学物理实验的特点和复杂性,与实际实验相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组合,完成各种物理实验。
2.6 考核方法的改革以平时实验成绩为主,结合期末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及方法。
基础性物理实验和部分提高性物理实验项目考评办法为综合考核,即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综合评分。
严把“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关,关关有措施(“两签名”,一评分,一存档)。
实验预习评分根据预习报告质量及对实验内容熟悉程度综合评定。
操作分评定主要根据实验完成速度、数据获取的正确性来综合评定。
预习报告须经教师签名认可,并规定学生没有预习报告不能进入实验室。
实验操作当堂评分,实验原始数据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老师留存,可以有效地杜绝个别学生抄数据、抄报告的现象。
对实验报告的批改统一要求,统一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主要考虑数据处理正确性、图形绘制、思考题回答正确性。
研究创新性物理实验项目和部分提高性物理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将实验报告用论文形式表现,其成绩评定一般根据实验准备(资料查找、方法选定、方案设计、设备选择)、实验过程和结果处理综合评定,特别注重其新颖设计思想和创新方法的体现。
3 结语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和直接的作用,它可以发现新事实,物理实验结果可以为物理规律的建立提供依据。
我们需要在教材的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考核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立足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多元化、多角度地改进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 任广斌,路玉滨,张学敏.浅谈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今日科苑,2010(16):188.[2] 金桂,黄小益,蒋纯志,等.理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