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植物的资料
七年四班王亚超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
其属于热带食
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
猪笼草拥有一个
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
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
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
笼草。
在中国海南,其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
猪笼草因原生地土壤贫瘠,而通过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所以其为食虫植物中的一员。
据英国《太阳报》17日报道,日前科学家们通过
对120多种猪笼草历时三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巨
型肉食猪笼草。
这种草长着拖鞋一样的嘴巴,能够把老
鼠等啮齿类动物诱入口中,然后分泌出像酸一样的酶,
把老鼠分解得毫发不留。
分布范围
猪笼草是存在于旧大陆热带地区的藤本植物。
猪笼草以其原生地海拔的不同。
以海拔1200 m为标准,分为低地猪笼草和高地猪笼草。
低地地区的气候全年常炎热潮湿,因此低地猪笼草对温差没
有过多的要求;而高地地区的气候全年则为白天温暖,
晚上凉爽,因此它们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温差较大的
环境。
蓝姆猪笼草(N. lamii)是原生地海拔最高的
猪笼草,其生长的地区海拔超过3520 m。
生活习性
大多数猪笼草生活的环境其湿度和温度都较高,并具有明亮的散射光。
一般为森林或灌木林的边缘或空地
上。
少数物种,如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其较
喜生长于茂密阴暗的森林中。
大部分物种适应了生长于
类似草原物种的草类种群中。
猪笼草生长在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通常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
但也有例外,如马来王猪笼草(N. rajah)能在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中健康成长,白环猪笼草(N. albomarginata)可以在沙滩的高潮线附近生长。
部分猪笼草还会成为岩生植物生长于岩壁上。
同时,如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甚至可以不接触土壤,而作为附生植物附生于树木上。
捕虫笼的两种形态
除了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之外,大部分
猪笼草会产生两种形态的捕虫笼。
这种差异有时会非常
的巨大,如莱佛士猪笼草(N. rafflesiana)的上位笼
和下位笼。
靠近地表的节间距未增大的茎会产生下位笼
(lower pitcher),而上部节间距已增大的茎会产生上位笼(upper pitcher)。
下位笼外形较胖、较圆且较
大。
上位笼则较长、较细、偏向于漏斗状。
大部分猪笼
草的上位笼的颜色都比其下位笼来得浅,且花纹少。
下
位笼和上位笼的显著差异是为了吸引和捕食不同类型的
昆虫而准备的。
如果有些笼子的形态处于下位笼和上位
笼的中间型,则称之为“中位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