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目前社区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愿望

我国目前社区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愿望

我国目前社区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展望
随着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单位制”已经被打破,社会保障的载体则从单位过渡到了一个个微型的社区。

近15年来,经过民政部的大力倡导,以及各地方的积极实践,“社区服务”已被证明为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保障方式。

在我国,“社区服务”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适应了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的需要,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安置下岗职工、稳定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我国社区服务所取得的成果
1 、许多社区已经从起步阶段的提供单项服务扩展成了最近几年的提供系列化服务。

从服务对象看,有老年人服务、小学生服务、优抚对象服务、残疾人服务等;从服务的内容看,有精神卫生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家政服务、生活救济服务等;从服务形式上看,有邻里互助、协同包户服务、热线电话服务等。

2、兴建了一大批社区服务网点和社区服务设施。

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在城区、街道、居委会三个层面分别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各种专项的社区服务设施。

3、社区服务队伍的来源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多,专业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社区服务大军。

据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现有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已达到357..8万,社区志愿者组织约75000个,社区人数更是达到了1600多万人。

4、我国在社区服务建设中,已经探索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之路。

十多年来,社区服务资金并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强调社区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而是强调面向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服务和面向全体居民的便利便民服务相结合,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和辖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

二、我国社区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1、对社区服务的理解肤浅,以至于观念滞后。

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只认为居委会只是“收户口本,抓计划生育,管卫生治安”的工具,因此,参与度不高,整体合力不强。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民政部门同志受旧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对社区服务认识的滞后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

思想滞后造成了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力度不大,政策措施等方面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社区服务体制不全,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从社区服务的实践来看,各地政府十分重视,各种服务也开展得比较顺利,不过仍有不少地方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还缺乏宏观的把握,尚未将社区服务完全纳入到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3、社区服务的经费不足。

我国社区的经费是由政府资助、居委会自筹,当地社会福利募捐自留福利基金和社区服务的有偿服务收入。

当从实践情况来看,中央和地方对社区服务的收入微乎其微,政府对福利保障和福利服务的资源分配不足。

4、社区资源整合不利。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实行,社区内单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服务资源,主要用于自己单位内部使用。

虽然随着管理体制的转移,一部分资源和职能已经归属社会,但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决定这种归属是一种不完全的归属。

5、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社区服务吸引了大批失业人员以及家庭妇女、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离退休人员,这是积极的一面;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了社区服务项目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6、社区服务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服务项目欠缺。

我国目前的社区服务只要集中在社区保洁、社区绿化、老年人照顾、贫困家庭资助、职业介绍、计划生育辅导等方面。

至于社区居民急需的专业服务,如问题青少年的行为矫治与辅导、暴利家庭与单亲家庭的辅导和治疗、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等知识含量高的专业化服务,则至今没有或很少开展起来。

7、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缺乏强烈的参与意识。

我国群众的自治度、参与度都比较低,仅仅是在社区行政组织的动员号召下,或被动或自愿地提供一些社区服务资源,而不是主动关心、积极参与。

三、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展望
1、广泛的开展社会动员。

社区服务要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不仅要使各级政府领导参与组织工作,而且要发动社区各企事业单位部门自觉参与社区服务事业,建立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业发展机制。

同时,社区要加大理论探讨和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建立起具有社会效益的社区服务体向政府为主。

2、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

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由政府包办多方参与的市场化经营方向转变。

根据国内外先进城区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的重新规划各地的社区服务工作,不断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努力增加社区服务网点,增设便利便民的服务项目。

3、加强政府扶持和资金筹集。

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广泛的吸收社会资金和引进国外资金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业,各级民政部门要通过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增加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其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得到提高。

4、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管理。

要提高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关键是要培养接纳一些专业社区工作人员。

充分挖掘社区人力资源,处理好社区服务的专职服务人员中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社区服务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的比例关系,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上岗培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

5、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我国发展社区服务业,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保持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也要注意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续大力倡导和发挥家庭保障作用,要巩固和强化家庭养老和家庭照料功能。

6、建立充满活力的服务业运行机制。

加强行业管理,抓紧制定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各项法规,促进社区服务业走向法治化,产业化的道路,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国社区服务在面临社会转型的挑战下,将朝着制度创新上发展,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方式,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全面构造和谐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