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master station of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in district/county power networks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I)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和定义 (4)4总体原则及要求 (5)4.1系统建设基本原则 (5)4.2系统建设模式划分及选择 (5)4.3系统建设功能选择 (5)5系统结构及配置原则 (6)5.1系统结构基本要求 (6)5.2硬件配置原则及要求 (6)5.3软件配置原则及要求 (7)6系统支撑平台 (7)6.1平台总体要求 (8)6.2平台基本功能要求 (8)6.3平台高级功能要求 (16)6.4系统配置及监视 (18)7电网设备及参数管理 (19)8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 (20)8.1前置系统 (20)8.2数据采集及处理 (20)8.3控制和调节 (22)8.4挂牌操作 (23)8.5事故追忆 (23)8.6历史反演★★ (23)8.7拓扑着色 (23)8.8设备监视及运行统计 (23)8.9模拟盘/大屏幕接入 (24)8.10信息分区功能★★ (24)8.11基于系统拓扑的防误功能★★ (24)8.12配电线路故障处理★★★★ (24)9电网安全分析 (25)9.1状态估计★★ (25)9.2调度员潮流★★ (25)9.3短路电流计算★★ (26)9.4静态安全分析★★ (27)10电网经济分析及优化运行 (27)10.1短期负荷预报 (27)10.2自动电压控制★★★ (28)10.3负荷特性统计分析★★ (28)10.4网损分析★★★ (28)11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 (29)11.1总体要求★★★ (29)11.2电力系统模型★★★ (30)11.3DTS启动★★★ (30)11.4学员台★★★ (30)11.5教员台★★★ (30)11.6联合反事故演习★★★ (31)12信息发布 (31)13外部网络通信 (31)13.1与上级调度自动化等系统互联 (32)13.2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接口★★ (32)13.3与继电保护故障及信息系统的接口★★ (32)13.4与营销自动化系统的接口★★ (32)13.5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 (32)13.6与雷电定位系统的接口★★ (32)13.7与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接口★★ (32)13.8与GIS系统接口★★★★ (32)14性能要求 (33)14.1可用性 (33)14.2可靠性 (33)14.3信息处理 (33)14.4实时性 (33)14.5电网分析软件性能指标 (34)14.6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DTS) (34)14.7系统负载率指标 (34)14.8系统存储容量指标 (35)15运行环境要求 (35)15.1通信条件要求 (35)15.2工作条件及环境条件 (35)15.3电源要求 (35)16标志、包装、运输、存贮 (35)附录A (资料性附录)典型配置示意图 (36)A.1集中采集方式地县调统一主站系统典型配置示意图 (36)A.2分布采集方式地县调统一主站系统典型配置示意图 (37)A.3独立建设的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典型配置示意图 (38)A.4独立建设的地调自动化主站系统典型配置示意图 (39)前言为贯彻落实公司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目标,完善调度自动化专业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导南方电网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南方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南方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
本规范由南方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汪际锋、张文峰、赵曼勇、李鹏、杜龙、胡荣、孙浩、张仕鹏、黄邵远、谢善益、徐展强、赵永发、陶文伟、黄红远、邹国惠、张喜平、罗云梅本规范首次发布时间:2009年10月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并入南方电网运行的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构架、配置、功能及性能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并入南方电网运行的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及验收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DL/T 635-1997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功能规范DL 476-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 451-91 循环式远动规约DL 890 / IEC 6197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DL 1080 / IEC 61968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DL 860 / IEC 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0870-6(TASE 2)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DL634.5.101-2002 远动协议南方电网实施细则DL634.5.104-2002 远动协议南方电网实施细则南方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实施规范南方电网EMS电网模型交换技术规范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间断电源配置规范3术语和定义1)事件:事件是指由自动化系统数据库中已定义信息量的特征变化、应用程序的运行及结果、自动化系统设备状况变化或用户操作引发的简要的描述性记录;2)告警:告警是指由用户选择定义、记录电网设备及自动化系统各构成模块(设备)异常状态、必须明确告知调度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重要事件,告警为事件的子集;3)多源数据:多源数据是指通过不同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同一测量对象、同一测量点在同一时间点(段)的数据;4)图模库一体化:图模库一体化是指在自动化系统的绘图工具中,以标准电力设备图元为基础,通过设定或自定义的一次设备间隔模板及拓扑域(即自由组合的带设备属性及拓扑关系的一次设备图元集合)以派生或复制方式快速绘制厂站接线图,在绘制过程中自动实现一次设备的网络建模、入库和拓扑关系自动联接、并进行有效检错的组合功能;5)系统黑启动时间:系统黑启动时间是指自动化系统电源消失、所有设备均处于断电关机的前提下,从系统第一台设备加电开机至系统采集与监控关键功能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
4总体原则及要求4.1系统建设基本原则1)系统设计应以地/县级电网一次系统设计为依据,设计水平年与电网一次系统的水平年相适应;2)系统功能和配置应适度超前,以满足电网规划发展的需要。
系统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8年,未到使用年限的系统可根据电网需求和技术进步需要,进行系统功能的扩充和完善;3)系统的建设应与调度管理体制相适应,符合电网调度、运行的实际需求;4)系统应遵循标准化和平台化原则,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的要求,实现各项应用的一体化设计,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5)系统的安全防护必须满足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按照《南方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实施规范》的要求执行。
4.2系统建设模式划分及选择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建设包括统一建设和独立建设两种模式。
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模式的选择应与当地电网调度管理体制相适应,新建系统宜采用统一建设模式,地、县调已经分别独立建设的系统在具备条件时应逐步改造为统一系统。
1)统一建设模式:地区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与其所辖的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通过网络延伸的方式,使之逻辑上成为一套调度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地、县调数据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共享的统一的主站系统。
此模式的实现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方式:a)数据集中采集方式: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分析应用的设备以及功能实现均在地调侧布置,所有计算机设备由地区局统一维护,县调人员使用地区局的远程工作站实现自动化信息的分区维护和生产调度,不再配置其它计算机设备。
适用于县调厂站数量不多且与地区局具备远动接入能力的情况。
其推荐配置方式见“A.1 集中采集方式地县调统一主站系统典型配置示意图”;b)数据分布采集方式:在部分或各县调均配置独立的前置采集设备(含采集服务器、备用SCADA功能),采集当地所辖电网数据并通过系统主干延伸网络送到地调系统的后台服务器进行统一处理,再由地调提供统一的应用服务,县调利用远程工作站实现生产调度功能。
当县调系统与地调系统的通信中断时,要求利用县调布置的前置采集设备(含采集服务器、备用SCADA功能)仍可实现基本的电网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功能。
在受到通信资源限制,且各县局所辖变电站直接接入地调主站系统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式实现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统一建设。
其推荐配置方式见“A.2 分布采集方式地县调统一主站系统典型配置示意图”。
2)独立建设模式: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分别独立建设,各自独立实现相应功能,通过通道转发方式交互电网实时数据。
各独立建设的地县调系统之间能够实现电网模型、图形以及数据的共享。
独立建设的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与该县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一体化建设,在一体化支撑平台上实现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自动化各种应用功能的有机集成,实现电网模型、电网图形、电网数据及控制的统一设计。
此种建设模式的推荐配置方式见“A.3 独立建设的县调自动化主站系统典型配置示意图”和“A.4 独立建设的地调自动化主站系统典型配置示意图”。
4.3系统建设功能选择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地/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技术和功能要求,这些要求并不是在所有系统中都必须实现的,针对不同的系统需求,对所有功能按照星级方式进行了划分,各地区可按照不同的建设条件和需求,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选择和配置:★系统具备基本的SCADA及设备参数管理功能,能满足电网日常监控的基本需要,是所有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
★★系统具备扩展的SCADA功能和基本的电网安全分析功能。
★★★系统具备完善的SCADA功能,完善的电网安全与经济分析、优化运行以及仿真培训功能。
★★★★系统支持跨专业的应用分析。
★★★★★电网调度多专业综合技术平台,支持灵活的应用扩展。
注:1、系统功能配置中,高等级星级系统应包含低等级星级系统所有功能。
如三星级系统包含所有二星级和一星级功能。
2、若章节标题未标注星级,则其默认为一星级(最低等级)。
3、若未特别标注,则功能条目的星级定义与其所在章节标题的星级定义一致。
如6.2.1.1节中除第3条明确标注为二星级外其余条目均为一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