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内部评级法

第九章 内部评级法


9.3 四大核心风险参数的估计
1.违约概率(PD):违约概率是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借款人
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 违约概率模型的构建和测算是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同时也 是许多技术问题的焦点。要测算违约概率,就要进一步分 析违约概率的影响因素。通常,影响违约概率的因素主要 有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现金流量和股价等,并且不同 的风险类别,其违约概率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只要决定采 用内部评级法,无论是初级法还是高级法,银行都必须自 己计算各类客户的违约概率。
内部评级基本逻辑结构
非零售内部评级模型
客户评级 债项评级
违约概率 有效期限 违约损失率 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
零售内部评级模型
资产分池
违约风险暴露
内部评级风险计量三大核心
核心之一:非零售二维评级和零售资产分池 • 1.非零售风险暴露二维评级: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
客户评级,以违约概率为参考值,即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 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债项评级,是对债项本身特定风险的计量和 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债项损失的大小,即违约损失率。 – (1)客户评级是针对客户本身可能引起违约的因素进行评级。 客户评级模型一般有打分卡模型和统计模型。
内部评级风险计量三大核心
核心之二:四大风险参数 • 四大风险参数是评级模型的直接输出结果,包括违约概率、 违约损失率、违约敞口以及有效期限。他们是内部评级模 型的产物,也是推导两大风险计量结果的中间参数,是整 个信用风险精确计量过程的关键环节和纽带。 核心之三:两大风险量化结果:EL和UEL • 信用风险的最终量化是基于评级模型及PD,LGD,EDA和M 四大风险参数的估值而实现的。其理论基础是VaR风险计 量原理,即在99.99%的置信度下的信用风险的损失价值和 概率分布,损失价值总量包括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两大 部分。
– 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类别、抵押品种类、清偿优先权、行业和区 域等,借款人的特征也可以包括在债项评级的因素中。 – 债项评级模型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估计客户违约后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 (即违约损失率)
2.零售资产分池
由于零售资产具有众多而分散的特点,因此内部评级法对其采取了分池 计量单笔业务风险参数的方法。 • 分池的基本原理:银行确保在每个资产池中汇集足够多的同质风险暴露, 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统一估计各资产池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 和违约风险暴露。 • 分池过程中至少要分析以下风险变量:1) 借款人风险特征,如借款人类 别、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 职业、客户信用评分、地区等);2) 交易 风险特征,如产品、抵押品、成熟性、担保/ 优先性、账龄等;3) 贷款 的不良行为,如逾期、非逾期等。 •
• 预期损失为事前估计到的违约损失值,等于违约概率、违约损 失率和风险暴露的乘积。 • 非预期损失是超过预期但也并非罕见的损失,是源于信用业务 长期存在的内在波动性所造成的损失。
– 非预期损失包含两方面的成因:一是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风险暴 露三个变量本身的波动;二是违约事件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
9.3 四大核心风险参数的估计
4.有效期限(M):一项金融工具的有效期限取一年和实际期限中 的最大值,但任何资产的有效期限都不得超过5年。除非另行规 定,期限为借款人完成贷款协议规定的所有义务(本金、利息 和费用)所需要的最长剩余时间(以年计,通常为该金融工具 的名义期限);对于分期付款的金融工具,为剩余的最低本金 合同还款额的加权期限,定义为: • 加权期限= tPt / Pt
内部评级的基本原理
内部评级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历史预测未来”,其内在 逻辑可以阐述为: • (1)以历史数据建模:银行以累积的历史数据,通过统计 相关性分析和非统计经验分析确定信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 并通过统计回归、评级分类或者分池分类等具体技术方法 建立内部评级模型与“类别-参数”映射标尺。 • (2)以模型预测未来:银行通过建立的模型计量单个业务 或者业务组合的各项信用风险参数(违约概率、违约损失 率和违约风险暴露等),并按照监管规定的信用风险与各 项风险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计量预期信用风险损失和非预 期信用风险损失,直至根据监管标准比例计量出最低资本 要求。Leabharlann 4.独立的风险评级或评审机制
• 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各项评级都必须经过独立的内部机构进行 评审和确认。风险评级需要银行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组织 体系,以保证内部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5.信息披露要求 • 根据新资本协议,各国监管机构要求银行应向市场提供更多 的信息,以此加强监管的力度和实际效果。银行须提供的资 料包括每个信用级别的敞口分布、违约率分布及违约损失率 分布等,对于银行使用的内部评级法,其工作原理、资料来 源亦须明确地阐述。在此基础上,银行须有明确的报告管理 制度,将评级系统的有关资料、结果、应用情况进系统化处 理,以有效应对监管机构的检验。
3.系统的检验、升级与维护 • 一方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的内部评级方法经过 严格的统计检验,不仅要求样本内一致,而且要求样本外 预测精度高。银行应对内部评级系统进行经常的检查和更 新,并进行标准化程序的后评价,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 准确性。其中涉及的技术参数必须经过监管局当局的确认, 同时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 • 另一方面,随着银行自身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信用风险的 范围和特点也在发生变化,内部评级体系必须不断加以改 进和完善,以适应日益提高的风险管理要求。
第九章
内部评级法
9.1 内部评级法简介
• 内部评级(The 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 IRB) 是由银行专门的风险评估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 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 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 大小。 • 巴塞尔协议II中充分肯定了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 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建立和开发 内部评级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显然,内部风险评级 法作为新资本协议的技术核心,代表着全球银行业风险管 理的发展趋势。
其中Pt表示在未来t月内到期的最低本金合同金额。
• 期限被认为是最明显的风险因素,监管当局通常期望银行及时 提供合约中风险敞口的有效期限。
9.3例子:内部评级下非零售风险暴露资本要求的计算
• 资本要求 K=LGD*N{(1-R)-0.5*G(PD)+[R/(1-R)]0.5*G(0.999)-PD} *[1-1.5b(PD)]-1*[1+(M-2.5)*b(PD)] • 风险加权资产RWA=K*12.5*EAD 其中: • 相关系数R • R=0.12*[1-EXP(-50*PD)]/[1-EXP(-50)]+0.24*{1-[1-EXP(-50*PD)]/[1EXP(-50)]} • 期限调整 b=[0.11852-0.05478*ln(PD)]2 • N为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 • G为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 • M为有效期限
• 打分卡的因素需要银行通过因素分析和经验判断进行合理选择,银 行在确定因素权重的基础上评定客户信用等级; • 统计模型则是通过统计回归分析,直接建立关键因素与客户违约概 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 两种模型都必须在违约概率与信用等级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 (2)债项评级针对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进行评级并测算违约损失 率。
• 内部评级法包括初级法(Foundation IRB Approach)和高级法 (Advanced IRB Approach)。 • 内部评级法提出了4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违约敞口 (Exposure Against Default)以及有效期限(Maturity)。 • 初级法的要求比较简单,银行只需计算违约概率,其余要素只要依照 监管机构的参数即可。高级法相对复杂得多,银行需要自行计算上述 4个要素,且受监管机构限制的地方较少。换言之,在高级法下,银 行的自由度增加了,减少了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控手段。因此,巴塞 尔委员会作了对使用高级法的银行有较高的要求外,同时对第二支柱 及第三支柱提出加强规范,亦规定银行在使用高级法前要先得到监管 机构的认可。在推行高级评级法前,银行须参考监管机构的要求标准, 考虑如何符合监管机构的期望,从而有效推行自己的内部评级法。
9.3 四大核心风险参数的估计
2. 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损失率是指一旦债务人违约,
预期损失占风险敞口总额的百分比。 • 违约损失率的测算在初级法和高级法中不同。
– 在初级法中,违约损失率需根据监管当局规定的依据进行测算, 对于无担保和抵押的债项,按照其为优先级贷款和非优先级贷 款分别规定违约损失率为50%和75%;对于有抵押、担保的债 项协议,将债项按抵押品的数量和质量分类,通过计算抵押品 的折扣比例并相应归类得到对应的违约损失率。 – 在高级法中,根据充分的数据以及监管当局确认有效的信息资 源,银行自主地确定各敞口对应的违约损失率,这就要求银行 能根据更广泛的借款人特征来区分违约损失率。
2.数据要求 • 内部评级法建立在精确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因此对数据的 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对于使用内部评级初级法的银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必须用5 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 – 对于使用内部评级高级法的银行,要求必须用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 来估计违约损失率。
•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同时要求银行评级的历史数据必须加以 保留,作为系统完善和检验的基础和依据。
9.3 四大核心风险参数的估计
3. 违约风险暴露(EAD),也叫风险敞口:是指由债务人违约 所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业务余额。 • 风险敞口的确定规则如下:
– 表内业务,风险敞口就等于名义贷款额。在满足标准法规定条件 的前提下,可对同一公司表内的贷款和存款进行轧差,从而使风 险敞口减少(贷款减去存款的余额)。 – 表外业务, 需对两大类业务分别处理,一是用款支出不确定交易, 如信用证、承诺和循环贷款;二是外汇、利率和股权的场外衍生 产品合约。对于具有不同风险特性的交易类别有不同的风险转换 系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