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次调查通过对小学任课教师教学环节的个案追踪,分别从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流程、教学类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课堂互动质量六个个方面,分析出教师教学策略的特点及变化,希望能从这次调查中找到小学教学中明显存在的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现在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较为合理的小学教师教学策略,为课程今后的开展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与启示。
二、调查时间
2014年3月15日至2014年4月15日
三、调查对象
兴国镇第四小学高年级学生
四、调查方法
通过听课、与任课教师座谈,与小学生访谈等形式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显示不出主体性
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负责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教学内容,而不是将教学内容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这是一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容易使课堂变得沉闷,缺乏活跃性,学生学习变的很被动,显示不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法缺乏整体性
教学内容太注重教学成绩,而忽略对教学的整体性安排,有些教学内容只是针对考试进行讲述,不能够系统、全面的给予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就变成了只能考高分的机器,把握不了学习的整体性,在以后的自主性学习中将面临巨大的障碍。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调查中,显示了一些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老套,不能有效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是简单的利用一下现代教育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价值,使其单单的变成了一种辅助教学用具,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不能根据教学要求做出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小学教学,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弱,如果讲课内容过于抽象,但是教师又不能很好的讲问题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学生的学习也就会显得比较吃力,这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五)课堂互动比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基础,是他们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们应该正确引导他们,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节奏,课堂与家庭同样重要,但是,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堂互动活动较少,不能有效的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六、调查建议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整体来说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产生学习需要,而不是以往的那种机械式的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把枯燥的数学变成使用性,愉悦性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新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也可以主动联系显示生活,从实际中取材,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来,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不断增加,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运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会产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力,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这是生活实践
中“需要”的学习,对学生更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形式比较单一和缺乏整体意识,他们容易把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满足于掌握某种计算方法,会做某类练习题,却不善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
因此,综合应用能力较差。
这也是以往基础教育当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脉络。
掌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一旦形成知识体系,既能帮助记忆,又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结构的重组又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对学生来说将受用终身。
(三)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实现多元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向着多元化发展,不单单是以往的那种教师在讲,学生去听的这种单一模式,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如:笔者在教学“轴对称”和“旋转”时,以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均给学生生动、形象、直观的感觉,学生会画“轴对称”和“旋转”图形。
故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对上好数学课起到了良好的收效。
(四)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基础教育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普遍较弱,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在讲述的同时,辅助以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这样就可以减轻同学们的心理压力,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布恩那个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教师不是单纯的介绍理论概念,而是通过案例的学习穿插介绍知识点,这样与案例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的课堂学习
(五)提高课堂教学交互质量
适当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活动,努力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反馈频率,保证课堂教学互动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的主人翁是教师和学生,但是学生更是这之中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就要改变过去的陈旧思想,要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伙去进行有方向的引导,要改变老师怎么想,学生就怎么被动的去接受这一僵化局面要突出学生我难过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同时,教师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的人,而应该将学知识与学生活结合起来,师生关系应该更加和谐,平等,老师既是学生知识的领路人,也是学生生活中的好伙伴。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种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大胆创新,找到最适合自己,也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