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赛的方法与编排
一、淘汰赛的种类与特点
(一)淘汰赛的种类
淘汰赛又称淘汰法。
通过比赛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评出优胜者,称淘汰赛。
淘汰赛进行的方法是将全部参赛者(或队,下同),按编写的顺序进行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负者被淘汰,直至淘汰剩最后一位参赛者,这位参赛者就是这次淘汰赛的冠军。
这种竞赛方法,通常在单项比赛中采用为多。
淘汰赛可分为:单淘汰、双淘汰、交叉淘汰三种。
淘汰赛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一定顺序,让参赛者(队或组)一个接一个地表现其成绩,可以不同时、同地进行,通过及格赛、预赛、复赛、决赛来淘汰差的,比出优胜名次。
这在田径、游泳和举重等项目中采用较普遍。
因为这些项目均属计量性项目;另一种是对抗性项目,如球类、摔跤、拳击、击剑等比赛,必须一对对地按淘汰表的顺序进行比赛,每次胜者进入下一轮,直到最后一对决定冠军,这种方法已形成制度,故有淘汰制之称。
(二)淘汰赛的特点
淘汰赛的特点其一是比赛的容量大。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较少的场地条件下,安排大量的选手进行比赛;其二,比赛具有强烈的对抗性。
比赛双方没有妥协的可能性,非胜即败,败一次将失去进入下一轮比赛的资格。
比赛双方既不受第三者影响,也不会影响其他选手的成绩,能较充分地体现出运动竞赛的竞争特性。
作为一种比赛的方法,淘汰赛也存在着一系列缺陷。
例如,除第一名外,很难合理地排定其他参赛者的名次;强者之间很可能在前几轮就遭遇,一次失败即被淘汰,造成名次排列上不合理现象;参赛者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比赛机会少。
为弥补上述缺陷,可以运用一些对策和措施,使之能部分或基本上克服淘汰赛的不合理现象。
例如,.运用“种子”、分区、抽
签和定位等方法,使强者或同一单位参赛者之间,避免过早相遇;采用补赛法(又称附加赛),以帮助确定第2名以后的名次(图1);或者.增设双淘汰赛。
失败两场方被淘汰。
图1双淘汰名次赛顺序示意图
二、淘汰赛的轮次、场数和号码位置的选择
(一)淘汰赛的轮次与场数计算
1.单淘汰赛轮次和场数计算方法
轮次=参赛者数对2的乘方数
例如,2个参赛者=21=1轮
4个参赛者=22=2轮
8个参赛者=23=3轮
16个参赛者=24=4轮
32个参赛者=25=5轮
64个参赛者=26=6轮
128个参赛者=27=7轮
256个参赛者=28=8轮
单淘汰赛的比赛场数=参赛者(队)数-1。
例如,8个参赛者(队)比赛,需进行3轮、7场比赛,其排列如下(图2):
图2单淘汰顺序示意图
2.双淘汰赛轮次和场数计算方法
胜方轮次与单淘汰赛相同(即参赛者数对2的乘方数);
负方轮次=参赛者数对2的乘方数×2-2;
双淘汰比赛场数=2×参赛者数-3。
何一个位置或循环赛中的任何一组,因为抽签是原则的。
所以,我们既要用“机遇”的办法来适应淘汰赛的强机遇性,确保每个参赛者在机遇面前机会均等,又要用“控制”的办法来保证抽签结果所需要的相对确实性,使淘汰赛更加合理,但是过多的、不必要的控制又会使抽签失去意义。
(1)种子队员合理分开,最后相遇
规则规定:
·排名在前的运动员应被列为种子,以使他们在比赛进行到较后轮次时相遇。
·第1号种子应安排在上半区的顶部,第2号种子应安排在下半区的底部,其余种子应通过抽签进入规定的位置,具体如下:
第3、第4号种子应抽入上半区的底部和下半区的顶部。
第5至第8号种子应抽入单数1/4区的底部和双数1/4区的顶部;第9至第16号种子应抽入单数1/8区的底部和双数1/8区的顶部;第17至第32号种子应抽入单数1/16区的底部和双数1/16区的顶部。
(2)同队队员合理分开,最后相遇
规则规定:
·来自同一协会的报名运动员应尽可能合理分开,使他们在比赛进行到较后轮次时相遇。
·各协会应按技术水平由强至弱排列其报名运动员和双打配对的顺序,并应与种子排名表的顺序一致。
·排列为第1和第2的运动员应被抽入不同的半区,第3和第4号运动员应被抽入没有本协会第1、第2号运动员所在的另外两个1/4区。
·排名第5至第8号的运动员,应尽可能均匀地抽入没有前4号运动员的1/8区。
·排名第9至第16号的运动员应尽可能的抽入没有前8号动员的1/16区,以此类推,直至所有报名的动员都进入适当位置为止。
·由不同协会的运动员组成的男子双打或女子双打配对,应被视为属于在世界排名表上排名较高运动员的协会;如果两名运动员在世界排名表上无名,则被视为属于在相应的洲联合会排名表上排名较高运动员的协会;如果两名运动员均不在上述排名表内,则应被视为属于在世界团体赛排名表中排名较高的协会。
·由不同协会的运动员组成的混合双打配对,应被视为属于男运动员的协会。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