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_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学生姓名林**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行政管理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年月日目录一、引言.................................................................................................................................... - 2 -二、网络文化的理论阐述........................................................................................................ - 2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 - 2 -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 2 - 三、网络文化的影响................................................................................................................ - 3 -(一)积极影响................................................................................................................ - 3 - (二)消极影响................................................................................................................ - 3 - 四、对比国内外的网络文化管理模式.................................................................................... - 4 -(一)国内网络文化管理................................................................................................ - 4 - (二)国外网络文化管理................................................................................................ - 4 - 五、完善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 - 5 -(一)我国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5 - (二)网络文化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6 - (三)完善我国网络文化的对策.................................................................................... - 6 - 六、结论.................................................................................................................................... - 7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到来了,传统的文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这庞大的信息量,这必然促进文化的网络化。

随着网络文化的深入人心,网络文化的管理问题也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阐述网络文化的含义,同时就关于网络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网络时代的文化,并通过与国外网络文化管理的对比,总结我国在网络文化管理上面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化;管理一、引言任何文化都是为了适应时代产生并逐渐发展的,它既要传承社会历史文化,又要在新的阶段有所创新。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形成了一个网络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日益更新的高科技不断发展强大,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主流文化加速融合,密不可分,渐渐成为网络时代文化的主体,使得网络时代的文化呈现出新的特性。

[1]胡锦涛总书记也曾强调,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2]可见,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已经突显其至关重要的意义。

网络文化管理就是对这些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物质基础上,通过发送和接收信息,以加强联系为手段,从而影响人类思维方式和生活的一种文化的管理。

二、网络文化的理论阐述(一)网络文化的含义传统的文化表达形式如报纸、电视、期刊、广播等文化形式,都带有其本身特色的形式,网络文化相较于传统文化,它突显了现代全新的一种文化表达形态。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3]网络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网络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动力与文化支柱,也可以说是人们内在的一种文化需要与文化精神,即人们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的“文化本性”;二是网络上所产生的各种新的文化现象,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例如被称为网络流行语的网络原创新词以及最近被大众广泛使用的微信,还有去年兴起的网络红包等等;三是网络中所蕴含的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形态的变革以及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等。

综上所述,本文中的网络文化主要是指基于网络信息传播技术,通过一定的网络行为而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及在网络环境中人们的认知、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等。

[4](二)网络文化的特征任何文化都具有其特征。

网络文化也不例外,它的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性:在网络世界中,没有实质性的约束,许多论坛或者交友网站等都向有兴趣的人开放,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任何信息,同时与世界各国的网民进行交流以及共享资源。

任何观点、思想、民族文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2)匿名性:网络交往表现为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交换,相互交往的人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在网上交流,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相貌、年龄、地位等在物理空间里所不能隐藏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完全摆脱了在真实社会中受到的各种约束、规范和心理压力,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表现自我,所表现的东西往往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些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是个人感情的真实流露。

[5]3)虚拟性:网络交往表现为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交换,因此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具有鲜明的隐匿性。

4)交互性: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使得网民不仅是网络文化的消费者,也是网络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实现互动。

5)平等性: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相比,基于个人电脑的网络更富有民主性。

网络是一个无中心的、充分民主和平等的虚拟社会。

三、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是一个多面体,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群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待网络文化也会持有不同的见解,网络文化具有传播知识、信息服务等功能,但同样具有商业、泛娱乐、意识渗透等功能倾向,其双刃剑属性已被学界所普遍认同,在此,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加以综述。

[6](一)积极影响1)学界普遍认为,网络为弘扬、建设及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新阵地,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价值的形成和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林壹指出,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个性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7]。

2)蔡水珍,刘华宝认为,网络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手段,网络文化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的鲜明特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虚拟时空”[8]。

在这个“虚拟时空”中,人们可以摆脱在真实社会中受到各种约束、规范和心理压力,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表现自我。

3)苏振芳认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弱化了各人对社团的依赖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方式,使老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新知识的方向价值导向成为可能,凸显出人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自主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形式[9]。

(二)消极影响网络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信息污染、安全危机、政治渗透等。

从信息污染方面来讲,互联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它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由于缺乏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随意地发布信息。

因此一些冗余信息、污秽信息、虚假信息、失真信息、过时信息和错误信息亦可借助网络而广为流传,这样一来加重了检索信息的难度,严重地污染了信息源,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同时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所以,网络文化的信息污染对民族文化的危害不能低估。

[10]就安全危机方面上来说,网络文化在一个全球开放性的平台中,这意味着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具有全球色彩。

黑客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利用网络技术传播各种带有网络病毒的文件,发送垃圾邮件,并且恶意攻击各种门户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