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络畅通起来丁氏经络养身功特别说明:丁氏疗法的核心是先养后调,所以养身功的习练也是以补养开路,在身体许可的前提下进行!1,主要特点:穴位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
从中医的角度看,关节上的穴位最多,最密集,也是受外泄侵袭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驱除病邪的出口;通过对穴位的梳理,能增强人体反应能力,抵抗外侵,驱除病患;从解剖学看,关节处是神经、血管、骨膜、脂肪垫等“零件”最密集的地方;所以,经络的瘀堵主要存在于关节和肌肉(毛细血管);因此,我总结的经络养身功的重点,就是对关节和肌肉的梳理。
2,主要功法:以拍、搓、揉、捏为主,以按、压、点、划为辅;以灵活为主,自由结合为主,针对个体需求,选择相对应的功法习练。
3,梳理目标:以活络为主,以通经为辅,就是我强调的“络活而经通”;以区域为主,以病点为主,就是以症状为目标点进行梳理,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阿是疗法”。
4,习练对象:主要针对长期静坐不动,从事电脑、文案、学生、老年人等活动锻炼少的人群。
5,习练要求:以静为主,以动为辅,节奏不像广播体操一样,而是慢一半,像“慢四步”;可站可坐,年轻人以站为主,年龄体弱以坐为主;时间可多可少,可集中可分散,每天抽出零碎时间也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6,习练目的:调理慢性功能性疾病,多病,久病的朋友,还要结合我介绍的其它办法综合调理;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不能求快,长期坚持。
第一部分:健头功1,搓脸功:也叫干洗脸,就像平时洗脸一样在脸面部位搓揉。
眼睛疾患,重点搓揉眼睛周围;鼻炎重点搓揉鼻子两侧部位;牙疼、牙肿等牙不好,还可配合“磕牙功”、“磨牙功”,固牙利齿;这些功法主要改善面部血液循环,长期坚持,可使面部皮肤细腻,美容祛斑祛痘,还可重点防治感冒、面麻及五官疾患等。
2,揉耳功:食指和中指从下方叉于耳朵部位,上下搓揉,也可夹住耳朵反复搓揉。
大母指按压下巴部位,自耳后到下巴反复搓揉,感冒时能触摸出淋巴节肿大,配合拔罐或贴灸,既可预防经常感冒、发炎,感冒也能快速痊愈。
中指重点搓揉耳门下方部位,这里可触感到动脉搏动,对耳疾有特效;加上“挖耳功”效果更好,把中指插进耳朵眼,再快速抽出,循环往复;还可以加上一个配合功法“鸣天鼓”,用手心下部压住耳朵,四指抱于后脑勺,食指、中指反复敲击“中府穴”部位,耳朵会发出“咚咚”鼓声;这些功尬不仅对耳疾有疗效,还可防治牙疼,扁桃体发炎,发烧、三叉神经疼等。
3,梳头功:五指张开,母指对于“风池穴”部位、小指对应“太阳穴”,其余三指均匀叉开,用指肚反复按压;然后五指尖上下搓揉,交会于头顶;最后延“百会穴”向后脑散开疏下,直到后发际;对头发细、掉头发,斑秃,白发,头皮屑等,有明显效果。
综合这些健头功法,重点改善头脑的血液循环。
时间以自己而定,平时看电脑、看书等疲劳时,搓揉后马上精神焕发;长期坚持做,对中风,癫痫、失眠、视力、听力、记忆等头脑疾患都有显著效果。
第二部分:健颈功1,转头功:第一步,向前低头至最大幅度,再缓慢后仰至最大幅度;后仰时可以四指交叉抱住脖子,然后头使劲向后仰;第二步,向左偏头至最大幅度,再缓慢向右摆至最大幅度;第三步,头前低自左向后转,从右转回;再从右向后转,从左转回。
配合揉肩功:双手可交叉抱肩,左手伸开搭于右肩,右手伸开搭于左肩,食指压住“百劳穴”部位;然后向外逐点按揉至“肩髃穴”,再从肩髃穴按揉回来。
2,拨颈功:四指交叉抱于后脑勺,大母指从“风池穴”起延脖子两侧向“百劳穴”搓揉,然后两母指肚夹于颈椎(中间肌肉部位)向回捋至后发际;然后再从后发际向“双百劳”搓揉,从脖子两侧捋回来;发现结节、僵硬、粘连、肿大等情况,重点以拨、揉、搓为主,直到症状消除;这样做,对缓解头痛、头晕效果最快,对降血压更有明显效果,每天早晨起床后马上做十分钟,血压能下降十个点左右。
3,伸缩脖:配合“耸肩功”,伸脖子时,肩尽量向下“塌”,头尽量向上抬,能抬多高就多高,最好能向上挺一会儿;缩脖子时,肩尽量向上“耸”,最好能缩住脖子停一会儿。
颈椎病是现代常见病,但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却仅限于颈肩部位的病患;其实,颈椎病不仅对头脑病患有重要影响;而且和全身很多病患都有牵连;经常坚持做健颈功,不仅解除颈肩不适,还能解决像美尼尔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脑萎缩、痴呆、癫痫等头脑疾病,而且也是开启全身病患调理的大门。
第三部分,上肢功1,拍手功:就是我们平时鼓掌那样手心对着拍,这个功很简单,但作用却不小;对手、胳膊、臂麻、凉、疼、酸等,都有明显效果;血糖高的人,特别是左右胳膊相差很大的人(肩周炎一个胳膊疼得厉害),拍手时右手稍微用力大点,每天坚持300下,1—2个月内血糖明显下降;五指连心,有功夫的朋友还可以习练“弹指功”—手指握于手心依次弹出或大母指依次压住其它手指弹出,“插指功”—双手手指相互交叉夹住再用力拔出,“压手指”—手指对手指双手撑开用力对压,“掐甲功”—用大母指分别掐压另一手指的各个指甲根部;这些功法,不仅对上肢经络的疏通有很好的疗效,对心脏病、类风湿病的调理也有配合作用。
2,旋腕功:五指自然伸开,手腕自由旋转,正旋一圈,再倒旋一圈,圈数灵活掌握;对手麻、手凉、曲伸不力、中风后遗症有明显效果,对关节炎、类风湿、腱鞘炎、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辅助疗效。
3,展肘功:手微攥拳,双胳膊平行贴于上肢,曲肘至双拳贴近双肩,然后再将胳膊伸直平挺;主要目的是活动肘关节,对胳膊血液循环障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上“叩臂功”—手指微握叩拍另一胳膊小臂(手三里)部位,颈椎病这里有痛感;痛感越重说明瘀堵越严重,经常叩拍不仅对颈椎有好处,对头痛、网球肘也有辅助作用。
4,抡臂功:不是真正抡臂,只是模仿抡臂动作,缓慢地向前“抡”一圈再倒回来即可;不仅对肩周炎、胳膊不能上抬、胳膊后背吃力(疼痛)有明显效果,而且对高血压,特别是对双胳膊血糖不一样的糖尿病,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加上“捋肌功”效果更好,就是用大母指与食指叉开夹住胳膊(以心包经为主),从手腕到上臂以捋、捏为主要手法;特别是肱二肌出,多有颗粒结节,要长期坚持捋、捏;这样做,同时疏通胳膊上的三条阴经,再兼顾拿捏上臂的三焦经(有僵硬结节),对于平时心情不好、爱生气、爱发火的人也有辅助疗效。
第四部分,健胸功1,扩胸功:双手平于胸前手心朝下,双手自然松开相交于胸前,然后缓慢向后摆到最大限度,能停顿一小会儿最好;节奏可快也可慢,年轻体壮适合快,年老体弱事宜慢;加强肺、心的收缩能力,促进心、肺的吐故纳新;不仅对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且对心脏病(特别是肺源性心脏病)都有独特效果。
2,搓胸功:就像洗澡一样,自然伸开左手,手掌低部由心口窝(膻中穴)向右胸外上旋搓揉至右臂;再用右手掌搓揉左前胸,交叉反复,对发现的痛点要重点梳理,一揉为主(也可以改用手指肚揉);不仅对肺、心病症的各种不适症效果好,对妇科状乳腺各种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3,挤腋功:把左手攥拳(拳心向里)夹于右腋窝里,右胳膊用力挤压;完后,再把右手攥拳夹于左腋窝下,用左胳膊用力挤压;这里有两个胆经的重要穴位:极泉穴、渊液穴,不仅胆病在此处优痛点,有疗效;我在《糖尿病考》里讲过,凡是糖尿病,此处多长有“肉猴”,属于瘀毒外拱而成,因此梳理这里对糖尿病又重要的意义;另外,如果把拳头伸出臂外,再用力向回抽,在后胸部位的肌肉有明显痛感,这是冠心病的一个反射区,配合刮痧加温灸,对心脏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4,搓包功:在渊液穴下三寸,有一个“大包穴”,是脾经的终点穴。
大包穴很重要,浑身尽痛、全身关节松弛无力、血瘀等,皆取大包治疗;再加上糖尿病本身就与脾胃(胰腺)的吸收消化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梳理这里对糖尿病有独特的意义;双手自然伸开,手掌下起于两肋下,由后向前上转圈搓揉一周,再反向转回;对岔气、爱生闷气,不爱打咯(或打咯不停)等,也有明显效果。
第五部分,滚背功背部功法,很多都是介绍撞背功,利用撞墙或者撞树,这对墙体和树木都会造成损害。
为什么我不提倡撞背功呢?也有更重要的一面:撞墙、撞树比较硬,并且有震荡,用力不当对身体会造成撞伤;特别是夏天衣服穿得少,对身体会造成摩伤、擦伤、划伤;特别是老年人,心脏承受不了;我向大家推荐的滚球功,就是借助一个小皮球(双手抱拳这么大小),不仅有缓冲作用,而且挤压时产生的弹力对背部的梳理作用恰到好处;具体做法,就是坐在沙发上。
上身后仰把球“夹”在后背与沙发之间,然后对准相应部位后用力向后压。
背部的调理,对80%的慢性功能性病变有独特的疗效,下面介绍长见病症的滚背功。
滚压重要经络:督脉:从下向上滚压,起于骶椎(长强),止于大椎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膀胱经:从下向上滚压,起止点平行于督脉;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滚压重要部位:以穴位为中心,旋转挤压。
长强穴(骶椎区域):长:循环无端,长大,旺盛;强:健行不息,强壮,充实。
主治:阳痿、泄泻,便血,痔疾,脱肛,便秘,腰脊痛,痫证。
八髎穴: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命门穴(肾区):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脊中穴(胃脾区):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主治: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糖尿病,失眠等。
筋缩穴(肝胆区):止痉熄风,健脾调中。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目昏;胁肋疼痛,忘、失眠。
神道穴(心区):养心安神,熄风止痉,清热通络。
主治: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神经官能症等。
身柱穴(肺区):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
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
大椎穴(区域):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热病,疟疾,骨蒸盗汗;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癫痫,咳喘。
第六部分,根元功主要是指肚腹地带,为什么把这里称为根元呢?从人类生命角度讲,这里是“发源地”,养育子女,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是生命之源;从人体能量角度讲,这里是“加工厂”,吸取精华,排泄糟粕,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这里既是保障生命质量的起点,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根元;可以这么认为,这里既是人体保健站,又是能源供应站;这里功能最复杂,工序最多,对于疾病来讲,这里出现的问题也最多,所以这里是养身的重中之重。
这里有两个人体最重要的穴位:神阙穴和命门穴,它们分别居于人体的前后正中部位;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所以,人们通过对神阙穴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