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血药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4.(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5.(10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到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 上(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
6.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7.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8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田,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抻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9.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10(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
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 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 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
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向传递的。
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
(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___兴奋,导致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调节方式为_____。
(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
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
长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导致了糖代谢一场。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
推测脑内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缺乏。
12、(12分)⑴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 )等渗KCl 、溶液(B )等渗葡萄糖溶液(C )3个培养皿中。
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填A 、B 、C 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
⑵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填①~⑦编号)。
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填①~⑦编号)。
⑶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B. 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 文库相同C.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14.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 、b 、c 、d 、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 、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 .切断d 、刺激b ,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 .兴奋在结构c 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5、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16.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17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18.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19(12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 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
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1【答案】B2【答案】A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
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4【解析】本题通过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属于送分题。
(1)从图(a)中已有感受器且b有神经节,所以b为传入神经,a是神经中枢,c、d分别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从图(a)中可以看到呼吸肌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脑干是抑制吸气,引起呼气的,若屏住呼吸,既不吸气也不呼气,为主动意识控制行为,故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3)考察突触的基本结构,教材上有类似的图和原句突出结构中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后膜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充当。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树突或胞体)5【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2)内正外负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血浆中蛋白质和液体渗出非特异性6【答案】D【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评析】;对于动作电位的产生,这道题出的难度适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需要阳离子内流才能实现的,因此如果溶液S中阳离子的量少,就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7【解析】感觉神经元有较多的树突有利于其接受信息,运动神经元领先较长的轴突传送信息。
因此A、B正确,神经递质释放手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后很快失去活性,而被分解,因此C项错,核糖体与分泌蛋白质的形成有关。
【答案】C8【答案】D【解析】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