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筝韵琴意》毕业设计音乐会策划书【作者】李新莹【关键词】【指导老师】徐欣【专业】音乐表演【正文】《筝韵?琴意》毕业设计音乐会策划书时间:2010年5月18日晚7点30地点: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校区)音乐厅主题:《筝韵?琴意》主办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协办单位:万佳广告目的意义:借鉴科学的技巧,独特的风格完美的融合古筝与钢琴这两种乐器,使其表达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具韵味。
而大胆地尝试和创新具有科学的古筝技法,并通过演奏会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这种做法,也体现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观点。
主题创意阐述:?1、借鉴(借鉴中国的古典乐器演奏技巧和古典艺术作品)2、传承(中国古典民族乐器艺术和作品)3、发展(民族器乐于西洋乐器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之路)晚会流程:?1、策划与设计者代表周逢源说明本次毕业设计音乐会的主题与意义2、主持人宣布音乐会开始?3、石慧、周逢源、李新莹分别演奏曲目4、点题《筝韵?琴意》5、主持人宣布整场晚会结束?6、邀请嘉宾上台合影留念音乐会组织机构?①音乐会总策划人:徐欣、陈海珍②设计者与策划人:李新莹,周逢源,石慧③场务总监:张盟④管理帐目:李新莹⑤礼仪组:陈永⑥舞台策划组:陈海珍⑥舞台监督:范曼漪、饶琪、易姿汛⑦宣传组:李新莹⑧后勤保障组:史玉峰、易姿汛、饶琪各任务组主要工作安排?(1)晚会总策划人与设计者:负责确定晚会邀请的嘉宾并且及时送出请柬。
负责会议安排并协调各任务组工作。
负责把所有嘉宾安排就座,成为音乐会的主角色并尽可能邀请嘉宾代表对音乐会的举办给予评价。
(2)场务总监:负责整场音乐会的监督与实施工作。
?(3)账目管理:负责所购物品的登记和入账。
(4)礼仪组:负责安排礼仪队人员工作,做好整场音乐会的服务工作;负责音乐会前后组织同学和观众进出。
(5)舞台策划组:场地布置本着简洁、大方、高雅、新颖之原则,包括幕布等材料的选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保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
(6)舞台监督:负责整场音乐会的摧台服务等工作。
(7)舞美设计:负责音乐会海报、展板、节目单的设计与策划。
(8)宣传组:利用各种方式做好整台音乐会前的内外宣传工作。
①具体负责节目单、展板、海报的制作及宣传工作。
②负责安排媒体照相与录像等留念工作;负责音乐会全纪录并做好晚会总结。
(9)后勤保障组: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高水平、高质量,圆满地做好音乐会的后勤保障工作。
?①负责购买音乐会所需物品,购买物品时要索要发票,回来登记报账。
?②负责音乐会当日准备好会场所需物品(水等),并接待好特邀嘉宾。
准备好垃圾袋(箱),监督维护场内卫生,音乐会结束后,负责清扫全场。
?③协助其它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各阶段任务及工作分配?(1)毕业设计策划及准备期(2010年3月10日―2010年4月25日)本阶段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策划书、作品处理及编排、主持人确定及确定赞助商。
?(2)音乐会协调及进展期(2010年4月25日―5月5日):?本阶段主要完成节目编排、中期宣传、礼仪队确定、舞台灯光音响确定、物品购买。
?①节目编排:作品处理及排练。
②中期宣传:由宣传组负责。
该阶段展开海报及展板宣传。
?③舞台确定:由舞台策划组负责。
请结合舞台要求确定。
?④??物品购买及礼仪队确定:由礼仪组和后勤保障部负责。
?(3)音乐会倒计时期(5月5日―5月17日)?本阶段主要完成音乐会全过程确定(包括节目单确定)、第一次彩排、末期宣传、领导邀请、场地确定、媒体报道确定。
?①末期宣传:宣传组负责。
节目单的发放,海报及展板宣传。
?②领导邀请、场地确定及媒体报道确定:由总负责人和礼仪组负责。
?预采购物品及预计费用?用???途?????????金额(单位:元)?????备注?海报、横幅?????? 210??节目单?????????? 110气球???????????? 30??礼炮???????????? 24背景装饰物?????? 184包装纸?????????? 10主题字????????? 140双面胶????????? 15电池?????? ??? 25水????????????? 40毕业汇报音乐会串词石慧第一首作品:《钢水奔流》是由上海电影乐团集体创作于七十年代。
全曲由一个短小的引子与相互关联的段落组成,结构严谨,不枝不蔓,在演奏上运用了快速弹奏三和弦、扫弦、三连音等技法,表现了乐曲粗狂豪迈的气魄和交响性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作品:王建民创作的《幻想曲》是一首非传统五声音阶音位排列的作品。
作品运用现代创作思维,在演奏上运用了拍弦、敲击琴板等非常规弹奏方法,丰富和增强了乐曲的感染力,极大地拓宽了古筝的表现手法。
周逢源第一首作品:《长<a name=baidusnap0></a>相思</B>》是作曲家王建明根据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同名诗《长相思</B>》的意境所作。
旋律将我国古代歌曲的某些音调与陕西民歌的某些旋法相结合创作而成,演奏上运用左手快速琶音与右手快速音阶相结合的方式,使乐曲的调式调性在横向起伏、迂回展开中得以变化。
第二首作品:《临安遗恨》由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创作而成,而后被作曲家何占豪改编为古筝曲。
此曲在演奏上运用了扫抹、双摇、扫摇等技法,以淳厚的曲调,既展现了英雄豪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
李新莹第一首作品:此曲为黎英海先生于1975年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后定名为《春江花月夜》)改编的,保留了琵琶古曲的原结构样式,技法上大量运用复倚音、琶音、分解和弦等一系列模仿琵琶和古筝奏法,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清丽淡雅迷人风景画。
第二首作品:?《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
这部乐曲结构精炼,演奏上采用大量的八度振音及三对二的不规则对位方式使乐曲的形式不断的变化,但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音乐会作品分析毕业设计创意阐述:?3、借鉴(借鉴中国的古典乐器演奏技巧和古典艺术作品)4、传承(中国古典民族乐器艺术和作品)3、发展(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遗产,采集和改编大量优秀的民间曲目,创作发展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艺术)借鉴:《长相思</B>》王建民曲。
开始引子部分节奏自由,情绪饱满,力度变化比较大。
第一段速度很慢,左手轻轻的柱外刮奏犹如轻轻吹过的秋风,特别能引起愁思。
接下去的一段左手泛音与右手旋律的卡农,似乎是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
第二段的情绪有些变化,显得比较激动。
后面的基本采取了转调、加花等变奏形式,并且充分采用钢琴的织体效果,使音乐显得厚实又不失古筝的特点。
?《夕阳箫鼓》最早是一首琵琶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其音乐内容由白居易著名长诗《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孕育而来。
1923年,上海业余音乐团体“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先生将古曲改编为丝竹乐合奏,取名《春江花月夜》,1925年被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
这首音乐作品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它的曲调典雅优美,抒情感人,深情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时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抒发了对大好山河的赞美、欣赏之情。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黎英海先生根据同名琵琶曲改编的一首成功之作,在追求民族风格和模仿民族乐器音响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手法丰富,演奏效果极为突出,是广受听众欢迎的演春天曲目之一。
卞萌在《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一书中谈到:“钢琴曲《夕阳箫鼓》,以它浓郁的民族风韵、清新淡雅的格调、田园诗股的意境及独特的音响,表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继承:《钢水奔流》由上海电影乐团集体创作于七十年代。
乐曲以奔腾的清江流水和放排工的豪迈气概为主题,在气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引子之后,第一段主题采用鄂西民歌为素材反复变奏,旋律抒情悠扬,抒发了放排工沿江顺流而下时幸福、自豪的愉悦心情;第二段曲调深沉伤感,是放排工对昔日劳作在清江上放排的父兄苦难生活的回忆;最后一段是主题的再现和变奏,描绘了他们欢乐的劳动场面和在惊涛骇浪中闯险滩战激流的情景。
《幻想曲》作曲家王健民在1989年创作的古筝独奏曲这首乐曲。
它是以“幻想”标题,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
例如“如歌的慢板”段,我们右手的摇指宜采用距岳山稍远的位置,发出较柔和的音色,似有朦胧感;左手不宜用假甲触弦,用手指直接触弦弹出浑厚的、近似铜锣的音响效果,与右手飘逸的旋律形成对比。
第二大段是“活泼的快板”,它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少数民族群众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在表现此段音乐时,要运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使用多种触弦方法,模拟音乐中出现的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把它的特点――音色的多样和节奏的鲜明充分展示开来。
这一大段的另一特点是调性的变化,D宫--D羽--B宫--D宫的调性布局使得音乐丰富多彩。
它通过改变传统定弦而预设出来,在此并不需移动琴码来调整音高。
演奏此处时应对几次转调时弦位的变化而造成的弦距改变有准确的了解,并进行调整。
?最后一段“激动的广板”是在前面音乐多次的酝酿、叠加后爆发出的全曲最高潮,是一曲对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颂歌。
演奏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用双手,更要用全身的动作去展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应感到你的演奏就像是大乐队全奏时的音响效果。
发展: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约完成于1845――1850年,这部乐曲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Tempogiusto(适当的、恰当的速度),降D大调进行曲体裁,由刚劲有力的低音作为引子,拉开整首曲子的序幕,第五小节中,右手的加入使得整个旋律更加的坚定、饱满,庄严稳重。
?第二部分是升C大调,是一段吉普赛舞曲风格,速度要求是Presto 急板,旋律热情、明快,并且大量采用了切分节奏和跳音,使得整个旋律听起来都让人充满了活力。
?第三部分为Andante(行板),降b小调,这一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在旋律进行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表情术语和自由延长记号,使旋律表现出类似咏叹调的形式,弹奏形式比较散漫却不松散,要求几乎是即兴的弹奏。
???乐曲的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降B大调,采用了Allegro(快板),带有恰尔什舞曲后半部分“弗里斯”的热情、豪放、粗犷。
右手的急速八度震音不断的将主题进行变奏,并且力度和速度逐级增加,一直将演奏的气氛一直推至顶点结束。
?《临安遗恨》何占豪曲。
乐曲共分为七段。
在钢琴悲壮的前奏之后.古筝一进入即采用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相结合,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基调。
在一段长摇技法奏出的哀伤的旋律之后,是连续十几小节相同节奏型的旋律,由慢逐次渐快,由弱逐渐加强,使我们仿佛看到身处牢狱之中的岳飞肩扛枷锁、脚戴铁镣.仍然忧国优民、坐卧不安的焦虑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