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断层遮挡型 地层型
加里东末期形成的不整合面、泥盆纪末期形成的不整 合面、早二叠世末期形成的不整合面,在区域上分布很 广
北部坳陷
为一长期演化发展的巨型负向构造单元,除东部缺 失部分古生界外,整个坳陷震旦-第四系发育齐全, 总厚12000~16000米,震旦、寒武-奥陶系最后 9000米。奥陶内石炭、三叠等低幅构造发育。 塔北隆起南部—北部坳陷—中央隆起(北部) ,是造山 作用所引起的褶皱—冲断作用基本未波及的前渊— 前隆地区,这里是以黑油为主的产区,如轮南、桑塔木、 塔河、解放渠东、东河塘、哈得4、塔中40、塔中10、 塔中4 和塔中16 油田。同时还发现少量的凝析油气 田(如吉拉克和塔中6 凝析油气田)
石炭、三叠等低幅构造发育。
三坳四隆的构造格局:7个一级构造单元划分
汇报提纲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盆地含油气远景区
三、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构造背景
塔里木盆地是前震旦系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一个大型 叠合复合沉积盆地。盆地的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震旦纪一早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及坳拉槽发展阶段
中、晚古生代: 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及裂谷盆地发展阶段 中、新生代: 复合前陆盆地及内陆坳陷发展阶段
·构造依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新提出的构造单元界线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大断裂
-6500m等深线 重要层序的尖灭线
断裂的延伸线
构造体系的包络线 坡折带转折端线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泥盆纪 ·早二叠世
·晚二叠世
·三叠纪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石炭纪沉积相图
石炭系与前石炭系地层存在广泛的不整合,可见明显的对下侵蚀、 其上超覆的现象。塔西南地区主要为一套浅海陆棚和开阔台地相 沉积,其他地区为克拉通坳陷。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4、三叠——侏罗系烃源岩:
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在塔西南坳陷也有 分布。库车坳陷为湖相暗色泥岩和沼泽相碳质泥岩和煤, 厚1038.9~1442.3米,其中暗色泥岩厚1000~1300米。 三叠系湖相泥岩有机碳0.43%~6.67%,碳质泥岩有机碳 平均达7.34%,处于成熟阶段,局部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库车坳陷
库车褶皱冲断带,即北塔里木(新生代) 前陆 盆地的楔顶带,除早年发现的两个较小规模 的油田(依奇克立克油田和大宛齐油田) 外, 近年发现的均为气田,如克拉2、克拉3、吐 孜1、大北1 和依南2 气田。2001 年发现的 迪那1、迪那2 和阿克1 气田也都位于南天 山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上;2001 年塔里 木油气勘探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却勒1 井则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带的前缘部位(库车 坳陷和塔北隆起的过渡带上) ,属于黑油和天 然气的共同产区。 1998 年第三次对库车坳陷油气资源评价的 结果表明,其资源量中,天然气占84. 8 % ,石 油占15. 2 % ,油/ 气比约为2∶11 ,明显富气。
塔北隆起
为埋藏在中、新生界之下的残丘古隆起, 中、新生界最大残余厚度6600米,南箱北 超覆,顶部为中、上侏罗直接覆盖在震旦 -寒武系之上,侏罗以上地层发育齐全。
塔北隆起
背斜型
披覆背斜在塔北隆起带分布普遍。以轮南构造带最为 典型。是塔北最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
古潜山型
以雅克拉潜山为代表,位于塔北隆起带中段轮台大断 裂上盘。这类油气藏多呈块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是一种良好的油气聚集类型
侏罗系暗色泥岩平均有机碳1.3%~1.98%,碳质泥岩平均 含量2.36%~5.52%, 已达成熟-高成熟阶段。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主要为中、下侏罗统黑色泥岩, 呈侏罗系分布于侏罗系断陷,沉积中心厚200~300米,有 机碳2.36%~7.48%,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一、地层发育特点
二、生油层
三、储集层
四、盖层
五、圈闭
六、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主要储集层
主要发育5套储集层: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新近纪沉积相图
塔里木统一内陆盆地发展阶段,接受了一套河流和冲积洪积相、 浅湖相的红色粗碎屑沉积。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单元划分
一、重磁勘探资料 二、沉积地层
三、构造依据
·构造依据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和中、 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 地 ,具有古老陆壳基底和多次沉降隆升的 复杂构造演化历史。 塔里木盆地复杂的构造地层决定了它的构造 单元界线类型多种多样。
已发现的主要油气田
克拉2气田 迪那2气田
轮南油田
塔中4井油田
以盆地北部和中部为主
汇报提纲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盆地含油气远景区
三、主要勘探目的层系ຫໍສະໝຸດ 要勘探目的层系一、地层发育特点
二、生油层
三、储集层
四、盖层
五、圈闭
六、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地层发育特点
就全盆地而言,从震 旦系至第四系,沉积 地层齐全,最大沉积 厚度超过15000米。 沉积岩层可分为海 相和陆相两大体系。 其中,震旦系至石炭 系主要为海相沉积, 二叠系至第四系主要 为陆相沉积。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和田-拜城剖面位置
·构造依据
由和田-拜城重磁力解释剖面图上可见,盆地地壳厚度在北纬40 度中央轴线一带约为40-43公里,在北侧天山地区为54公里,南 侧昆仑山为60公里以上。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重磁勘探资料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盆地中央地区磁力异常十分明显,表明其基底厚度较大
构造单元划分
一、重磁勘探资料
二、沉积地层
三、构造依据
·沉积地层
·震旦纪 ·寒武纪——中奥陶世
·晚奥陶世
·志留纪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塔中低凸起
剖面A-A`的地震解释图显示塔 中低凸起为一大型复式背斜
塔中地区既有砂 岩储层,也有碳酸盐 岩储层。砂岩储层 主要发育于志留系、 上泥盆统东河塘组 (东河砂岩)和石炭 系;碳酸盐岩储层主 要发育于奥陶系,其 次为寒武系 寒武奥陶储层主 要是礁滩相和古潜 山型
西南坳陷
为典型的中新世-上新世发育的前陆坳陷。主体部位 第三系厚达7000~10000米,向东北方向减薄至2000米, 南部山前带发育多排大型逆冲构造带。 油气显示主要在柯克亚构造(背斜)
·塔里木盆地构造区划图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分为巴楚隆起、塔中低凸起、塔 巴楚隆起为大型活动型古隆起, ·塔里木盆地构造区划图塔中低凸起是印支期形成的残丘 东低凸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 由古生界和上新统组成,北部古 古隆起,由寒武-奥陶和侏罗- 生界大型背斜构造发育,南部发 第四系两个构造层组成,下古生 育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和石炭 界组成古隆起,上覆产状平缓的 系背斜构造。 侏罗系,古生界大型潜山及内幕 背斜发育。
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新生 为埋藏在中、新生界之下的残丘古 界发育齐全,最厚达 12000米,与 为一长期演化发展的巨型负向构造 隆起,中、新生界最大残余厚度 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大型构造发育 单元,除东部缺失部分古生界外, 6600米,南向北超覆,顶部为中、 整个坳陷震旦-第四系发育齐全, 上侏罗直接覆盖在震旦-寒武系之 总厚12000~16000米,震旦、寒 上,侏罗以上地层发育齐全。 武-奥陶系最后9000米。奥陶内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一、地层发育特点
二、生油层
三、储集层
四、盖层
五、圈闭
六、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
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石炭—二叠系烃源岩,
三叠—侏罗系烃源岩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1、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盆地内广布。 东部为欠补偿盆地沉积,为云质泥岩、泥质云 岩及白云岩,厚120~415米,有机碳0.7%~ 5.52%,现今为过成熟阶段。
西部局限台地相,为泥质泥晶云岩、泥晶泥质 灰岩,平均有机碳0.81%~0.91%,最高达2.43%, 有机碳大于1%的生油岩厚100米,处于高-过成 熟阶段。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2、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主要分布在塔中低凸起北斜坡、塔北隆起南斜 坡,浅海台缘斜坡灰泥丘相。 塔中北斜坡为含泥质条带灰岩和泥灰岩,厚 80~120米,有机碳0.5%~5.54%,正处于生油高 峰期。 塔北南斜坡为结核状灰岩,厚5~15米,有机 碳0.2%~0.85%,平均0.42%, 处于生油高峰晚期。
·侏罗纪沉积相图
侏罗纪为前陆盆地河湖相沉积,四周被隆起环绕,形成多山围台 的古地理格局。不过,西部隆起不断向东部扩大,到晚侏罗纪南 部形成贯穿东西的南部隆起区,使凹陷区向东、向西南和东南边 缘迁移。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白垩纪——新近纪沉积相图
早白垩世继承了侏罗世古地理格局,晚白垩世塔里木盆地主体处 于隆起阶段。下白垩统主要为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及滨浅湖相的 沉积,上白垩统发育浅海沉积物。
塔中低凸起
塔中低凸起是一个加 里东2海西期的复式 背斜构造。其南、北 两侧均由断裂界定, 其演化也受断裂控制, 总体呈东高西低,各 断裂构造带向东收敛、 向西撒开,构成一大 型帚状构造. 塔中地区主要有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两套烃 源岩 多套储盖组合,目前已经在石炭系、志留系和奥陶系等 多个层位获得工业油气流,另外,在二叠系(塔中1井)和寒 武系的盐下地层(塔参1井)也见到了油气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