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改小策略
敦化市第三中学时海英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传统式教育已彰显出它的弊端:老师备课、讲课、批作业,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这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全部。
老师作为教学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现成的理论知识,而大纲中要求培养的技能、态度、价值观等都无法获得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需要进行改革,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从2011年起,我们学校的领导就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首先在6个实验班采取“两个同步”的教改模式。
在初步探索中有了一定的收效。
自2012年9月起,教改工作在全校铺开。
我们八年级语文组也在语文课的教学上进行了改革和尝试:积极倡导学案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使学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孩子们真正感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两个同步”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教师课前的备课”同步,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
这其实就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助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教学策略,以“还学生以自主,还教育以本色”为理念,以“精讲高效、精练互助”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
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
在学校总的教改方向的指引下,我们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精诚团结,互助合作,在不断的总结和提炼中,构建了语文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策略。
现总结如下:
一、语文新授课五步教学法。
教学流程:
自学感知 ---自主研读---合作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升(一)、自学感知。
老师出示预习学案,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学生先独自完成学案内容,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重
点是1、2号(学师)给3、4号(学徒)检查,指出错误地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梳理文章的结构以及说说初读感
受。
先小组内发言,之后派代表发言。
小组之间可修正补充,
老师最后总结。
(二)、自主研读。
1、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2、布置自主研读内容及需要完成的题目。
(包括读课文;划出疑
难点;需要思考的问题;划出文中精美的段落和句子,赏析美点、妙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等。
)
(三)合作释疑。
1、小组内成员之间交流,主要是组长检查成员的自学情况,
不足之处由其它同学补充。
并将仍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记录下来,老师巡视,掌握各组学习进展情况。
2、全班交流,解决质疑。
主要采取“生问生答”的形式,小组中
3、4号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说,3、4号解决不了的,再由(学师)2号或者1号来说。
学生自己能解答的问题,尽量让他们相互解答,老师只作必要的提示或补充。
(四)巩固拓展。
1、对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抽查,重点了解外学徒掌握情况。
并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2、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出示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并交流阅读心得,以加深对课内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
(2)、老师出示与课文有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谈感受,然后全班共同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五)总结提升。
1、小组内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在此基础上,老师归纳知识体系,并强调重点。
2、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几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之后老师点拔提升。
3、布置下节课的预习提纲。
二、语文单元复习课五步教学法。
教学流程:
巩固基础----深化理解---互助释疑---拓展提升-----归纳总结
(一)、巩固基础。
出示基础训练的学案,先独立完成,之后互相批改,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最后找一个小组陈述结果,师就个别问题进行强调。
(二)、深化理解。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总结课文中重要知识点,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老师补充遗漏点。
(2)、就重点课文和重点语段进行深化阅读,从“字”“词”“句”“篇”等方面进行梳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培养“温故知新”的能力,进而实现通过复习,达到深化理解的目标。
此环节先由小组合作体会,之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展示,老师适时点拨。
(三)、互助释疑。
1、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有疑惑的地方标注出来。
2、将存在的问题拿出来,采取“生问生答”的方式,把提问权和解答权都交给学生,老师只对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学生确实回答不了的问题,老师再加以解答。
(四)、拓展提升。
1、老师根据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出示拓展性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
2、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老师进行点拨提升,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强调。
(五)、总结归纳。
1、先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复习心得。
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老师评价本节课各小组学习的情况,并当堂评出最佳学习小组。
以上是我们在学习其它学校的优秀教研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最终形成的比较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策略。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教学方式也不是僵化而不变的。
我们的教学流程虽然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定的,但它也有鲜活、能动、不断发展的特征。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文本的不同特点,我们的课堂流程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进行灵活地调整和处理。
总之,我们的着眼点是:学生哪些学会了,哪些没学会,该怎样采取有效方式让学生学会。
只有本着这一点,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扎实灵活而又有魅力。
以上是我们语文教改的阶段性小成果,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会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深入探索,不断总结,使三中的语文教改之花,更茁壮,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