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演示课件
其主要特点是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 偶。 在声韵上,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跟着范读朗读课文, 体味诵读节奏 。
诵读实践:学生A组齐读第1段, 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 六字句/七字句。
仔细体味文体特征。
《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以原题为 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
翼轸(yì )( zhěn ) 瓯越( ōu ) 懿范( yì ) 骖騑( cān)( fēi ) 凫渚( fú )( zhǔ ) 川泽纡( yū ) 遄飞( chuán) 睇眄( dì )( miǎn ) 天高地迥( jiǒng ) 叨陪鲤对( tāo )
襟三江 ( jīn ) 棨戟( qǐ )( jǐ ) 襜帷 (chān ) 鹤汀( tīng ) 披绣闼( tà ) 孤鹜(wù ) 睢园 ( suī ) 捧袂( mèi) 命运多舛(chuǎn) 盛筵( yán )
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 “雅望”“懿范”“胜友”“高 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 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 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洪 府
地:分、接;襟、带;控、连 物:龙光;雾列 人:陈孺;星驰
过渡:台隍;宾主 过渡:台隍;宾主
盛 宴
主宾:阎公、宇文、胜友高朋 自谦:家君、童子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 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又叫“序言”“前言”“引 言”,是放在诗文著作之前的 文章。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 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等。如 《兰亭集序》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 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 许之辞 ,如 《送东阳马 生序》 。
骈
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 骈俪文。骈文本义即对偶文。
3、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 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 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 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 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 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 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2、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作者运用典 故的用意是什么。 示例:
•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 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 (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 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 知己难遇
示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参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动,色彩飞扬。
理由1 : 落霞本无生命,当其自近而远飘向天边时,使人产生“飞”的 错觉, 无生命的落霞与有生命的孤“鹜”齐飞,有活泼的情态意趣,这样构 成了动态美。
理由2 : 落霞,孤鹜,一红,一白,相映生辉,加之衬以蓝天、 碧水,于是明丽耀目,这就有了流动的色彩美。 理由3 :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鹜的背景是水面,余晖渐消的“长 天”与孤鹜渐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难辨何者为天,何 者为水,浑然一色,这就有了整体美。
想当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登上滕王阁,挥笔疾 书,写就天下奇文《滕王阁序》。
滕 王 王 阁 勃 序
课件制作:胡安运
高二语文组
2011年9月10日
滕 王 阁 序王
勃
1、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 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 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 结合的写法。 4、背诵、默写全文。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 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 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 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 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 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 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 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 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黄 鹤 楼
• • • •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范 仲 淹 《 岳 阳 楼 记 》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岳阳楼
欲白 穷日 千依 里山 目尽王 ,,之 涣 更黄 上河 一入 层海 楼流 。。
登 鹳 雀 楼
文章段 落 第1段
文章框 架
第一部 分
内容概要
备注
扣“洪府”,述宾主之美。
第2、3 第二部 段 分 第4、5 第三部 段 分 第6、7 第四部 段 分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 扣“盛饯”,写宴会之盛, 抒人生感慨。
角度:近景、 远景 怀才不遇,不 甘沉沦
扣“别”,自叙遭际,叹 知己难遇。
快速阅读,搜寻、总汇出自本 文的成语。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
• • •
滕 岳 黄 鹳 王 阳 鹤 雀 阁(江西南昌) 楼(湖南岳阳) 楼(湖北武汉) 楼(山西永济 )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岳 阳 楼
滕 王 阁
黄 鹤 楼
鹳 雀 楼
烟日芳晴白黄此昔 波暮草川云鹤地人 江乡萋历千一空已崔黄 上关萋历载去余乘颢鹤 使何鹦汉空不黄黄 楼 人处鹉阳悠复鹤鹤 愁是洲树悠返楼去 。,。,。,。,
提示:思考渲染什么气氛,及与文章题目的关系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 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 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 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 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齐读第二部分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 的意境描述出来。
方法提示:用散文的语言,描绘景色,注意 原文关键句。
1. 积累文言词语 2.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 背诵精彩语段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与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 杰”。 魏晋 南北朝 骈文,是 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 俪文。 时期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 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 有三方面的特点,即 骈偶和“四六” 、平仄相对、用典和藻饰。
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写景的? 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水尽潭清
秋色
光凝山紫
俨骖騑, 访风景 临长洲, 得旧馆 三 秋 登 阁
赴阁登阁ຫໍສະໝຸດ 层峦 ; 飞阁 汀渚 ; 殿宫
2、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 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一反传统中“悲秋” (如 “万里悲秋常作客”)的习惯 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 的情致。
典故的作用 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 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增强了文章 表达效果。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品读鉴赏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语 言方面因素,特别是文情并茂因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 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联想到普希金的诗句
本文是一篇用骈体写的赠序,作者用富 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 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 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 的思想感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 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襟三江而带五湖 ( 以……为衣襟、以……为带 意动用法 )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 ) 宾主尽东南之美 ( 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俊杰,形容词作名词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于,是 动词 )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 依附 动词 ) 川泽纡其骇瞩 ( 使……惊骇 使动用法 ) 屈贾宜于长沙 ( 使……委屈 使动用法 ) 窜梁鸿于海曲 ( 使……流窜 使动用法 ) 等终军之弱冠 ( 等同 )
• 1、完成本课的《同步学案》。 • 2、王勃写《滕王阁序》时正是怀才不遇之际,他 在文中也寄寓了这种感慨,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 消沉。文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 已逝,桑榆非晚”等句子均表达出了王勃不因处 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信念,我们也许曾经或正在 遭遇人生的困顿,年轻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写 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有排比或对偶性 的句子。或模仿P33 《同步学案》美文品读中 《写给王勃弟弟》的写法,写一篇与王勃对话的 文章。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 紫。
• 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 写出色彩变化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 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 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 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运用夸张突出楼之高,水之深。 “翠”突出了层峦颜色鲜艳悦 目。“飞”字化静为动描绘出 阁道如鸟之欲飞。
参考提示:人杰地灵 胜友如云 高 朋满座 腾蛟起凤 钟鸣鼎食 天高地迥 萍水相逢 老当益 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齐读第一部分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 么特点?
历史久远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界域辽阔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 前文的哪个词语? 提示:用了哪些溢美之词?突出人物 的什么特点?
童子何知 ( 宾语前置 )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 ( 定语后置 )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状语后置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 判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