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尔格呼吸机培训分享PPT课件

德尔格呼吸机培训分享PPT课件

德尔格学院
呼吸机操作培训分享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
1
呼吸机历史:
• 一百多年前出现“铁肺”,负压通气的典 范。
.
2
• 1952年脊髓灰质炎流行
– Blegdam Hospital • 31名呼吸肌麻痹患者 • 27名相继死亡
– 麻醉科医生Bjan Ibsen气管插管,开启正 压通气时代。
.
3
• 75名病人手法通气 • 24小时内
• 肺活量(VC):最大吸气与最大呼气之间 的差值,正常3.5-5.5L。
• 肺总量(TLC):肺内最大含气量,正常约 6L。
• 闭合气量(CV):呼气时当小气道(支气 管)关闭时肺内的气体容量。
.
23
呼吸机技术
①通气类别及模式的确定:如CV或AV IPPV或CPAP等。 ②通气压力设定:成人一般15-20cmH2O (1.5-2.0kPa); >30cmH2O时 心搏出量 下降,>40cmH2O可造成肺气压伤。 ③通气容量设定:成人8-10ml/kg(体重)
• 呼气相是被动过程,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 力使肺泡内呈正压。
.
8
• B-A=跨肺压 • C-B=跨壁压 • C-A=跨胸压
.
9
自主呼吸和人工呼吸的差别
• 自主呼吸:吸气时肺泡内负压变大,气体 进入肺泡;呼气时胸膜内仍为负压,促进 血液回心。
• 人工呼吸:为正压通气,减少了静脉血的 回流量。
• 两者的呼气完全由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导 致的被动过程。
完全性肺衰竭--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 升高。
.
17
肺泡动脉血氧的梯度
• A-aDO2=肺泡-动脉血氧的梯度 =PAO2-PaO2
PAO2=PIO2-PaCO2/RQ
.
18
通气血流比例及相关的概念
• 正常人体近似比例为0.8 • 死腔样通气 • 肺内分流 •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
19
氧解离曲线
– 动员250名医学生用手捏气囊 – 260名护士参加床边护理 – 消耗250筒氧气 – 27名工人更换氧气筒 – 死亡率从87%降低到40%以下
.
4
呼吸系统解剖:
.
5
•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树 • 支气管细分为23级,23级即是肺泡。
直到16级的细支气管均无气体交换作用, 仅用于运输气体。
.
10
呼吸力学
1.气道阻力(R):是一个管道内气体开始流 动到结束之间的压力差(∆P)和单位时间 内气体流量(=流速flow)的比值。
R=∆P/f =(气道峰压-平台压)/流速
.
11
• 气道阻力增加的原因: *过量的分泌物,分泌物的滞留 *粘膜的肿胀(哮喘、气管炎、肺水肿) *支气管痉挛 *肺气肿 *异物 *肿瘤狭窄
.
12
2. 顺应性:它是每单元肺内容量的改变对肺 泡内压改变之间的关系。
C=∆V ml / ∆P cmH2O Cstat =呼出潮气量/(平台压-PEEP) Cdyn =呼出潮气量/(峰压-PEEP)
.
13
• 静态顺应性测定只能在深度镇静或者肌松 条件下才能达到。
• 动态顺应性一般比静态顺应性小10-20%(i 因气流不仅要克服弹性阻力而且要克服粘 滞阻力)
目前尚无临床使用机械通气适应证 的公认标准。随着应用目的的不同而 异。下列指标,可做为临床应用机械 通气时参考。
.
26
1.呼吸频率:>35/min;<10/min
潮气量:<5-6ml/kg(体重)
2.肺泡-动脉血氧压差 [P(A-a)O2] 增大 吸氧浓度0.21时,
[P(A-a)O2] >6.67kPa (50mmHg);
潮气量按9-10L/min 通气量设定。
.
24
④呼吸频率与吸、呼气时间比的设置。
呼吸频率(R):一般为12-20次/分,
吸:呼之比值: 1:1.5或1:2。
要求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如吸气
时间过长呼气时间过短,可导致气体
不能全部呼出(呼气未尽),形成内源
性呼气未压增高,则对循环的影响增
大。
.
25
机械通气的的适应证
.
20
动脉氧含量(CaO2)
• CaO2 =(1.34 x Hb x SaO2) +(0.003 x
PaO2)
• 动脉氧含量公式可以看出对于氧含量影响最大的因
素:血色素和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的影响微乎其 微。
.
21
静态肺容量(体重70kg)
• 潮气量(VT):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 的容量 ,正常约0.5-0.6L。
•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弥散距离”平均 为1um。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磷脂
.
6
呼吸道生理
• 外呼吸:包括通气和气体交换。 • 内呼吸:营养物的氧化依靠氧的燃烧,生
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
7
呼吸的机制
• 呼吸力学的理论基础:P(压力)X V(容 积)=K(常数)
• 吸气相由于膈肌及肋间外肌收缩,使肺泡 呈负压,气体顺压力梯度进入肺泡。
吸氧浓度1.0 时,
[P(A-a)O2] >40kPa (300mmHg) 3.PaCO2 :>6.67kPa (50mmHg)
.
27
4.吸气最大压力 <2.00kPa (20.0cm H2O)
5.生理无效腔/潮气量 >60% 6.肺内分流量(Qs/Qr) >15%
(正常值<5%)
.
28
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证
• 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后,能进一步 吸入的气体量,正常约2.5L。
• 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后,能进一 步呼出的气体量,正常约1.5L。
• 残气量(RV):最大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 气体,正常约1.5-2L
.
22
• 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末残留在 肺内的气体容量,正常3-3.5L。
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时,下列 情况可认为属相对禁忌证:
1.严重肺气肿,有肺大疱或气 道梗阻者.
.
29
2.失血性休克血容量严重不足未 补充血容量之前.
3.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严重心源性 休克或心律紊乱者.
4. DIC 有出血倾向、大咯血呼吸 道积血时.
.
30
呼吸机常用通气模式
• 机械通气时各种通气参数的设定及调控组 合的组合方式称为模式(model)。 如压力支持通气、容量支持通气等。
• 总体顺应性:1/总体=1/C肺+1/C胸廓
.
14
• 顺应性下降的原因: *呼吸窘迫 *肺炎 *肺水肿 *肺不张 *吸引 *气胸 *膈肌抬高
.
15
时间常数
.
16
气体交换的生理
• 肺部气体交换三因素 通气、弥散、血流灌注
• 气体交换障碍的检查 部分肺衰竭--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正 常或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