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并购之文化整合失败案例-上汽收购韩国双龙

并购之文化整合失败案例-上汽收购韩国双龙


巨额债券即将到期
员2000人 上汽要求双龙裁员 2000人才予救援
上汽失去双龙过程
a.2007年之后,国际油价走高 ,而SUV耗油量大,双龙在韩 国的销售业绩下滑。
$
b.而且双龙汽车品牌 在我国并不被消费者 认可,在我国也没有 打开销路。
d.最终,在2009 年2月6日,韩国 法院宣布双龙汽 车进入破产重组 程序。上汽集团 失去了对双龙制 权。 LOGO
中长期投资 计划
协同发展 计划
新产品开发计划
整合中的难点:工会——磨合与妥协
$
当上汽股份入主双龙后,双龙汽车的工会便急于发挥自己应有的角色, 利用双龙的技术泄漏给中国等各种理由,表达自己的声音,维持自身的 利益。其所发动的一系列罢工严重的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2004年7月,面对来自中国的资本, 双龙工会掀起罢工风潮,造成的 直接损失超过5000万美元。 2006年7月14日,以担心技 2005年11月,因上汽股份调 术外泄和反对企业结构调整 整双龙管理层,工会不仅罢 为由,双龙数百名工会会员 工,同时要求蒋志伟自动辞 以三步一拜的激进方式游行 职。 抗议,8月11日进入全面总 罢工,该罢工持续到8月30 日。 2005年12月,上汽双龙汽车的管理层未能完 成年终目标,计划停产一个星期,削减库存, 缓解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压力,同时调整产品 结构。但遭到来自工会的威胁,这一计划被 迫流产。
(2)管理上 在上汽成功收购双龙后,为保证双龙汽车的正常 运转,其主要高管仍由先前的代表理事、社长苏镇琯为首的团 队营运。一方面,老的管理层在安抚双龙工会以及并购后的平 稳过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上汽的进一步结 构性调整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计 划
解决管理层冲突之后,上汽双龙才真正得以贯 彻双龙新的价值观——“新MSC(一条心,新起 点,新挑战)”,并将这一理念全面贯彻到所有 运营环节。上汽集团作为控股大股东加强了对 双龙的控制,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了上汽双龙 的整合和与日常运营中。上汽和双龙也经过充 分的酝酿于2006年1月25日在韩国发布了中长期 战略规划。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完成,标志着双 龙已经融入上汽股份的整体规划。
$
上汽集团海外投资: 韩国双龙并购案例分析
陈 洁
目录
1
$
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
2
3
案例启示
一、案例介绍
1.简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
5900亿韩元
$
1
双龙汽车
48.9%股权
2004年10月28日,汉城,部分股权买卖协议。 2 2005年,上汽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 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3
2001年创造出12 6万辆的新车销售佳绩。2004年初,双龙汽车推出了一款四排坐 椅、 11座的 MPV “ Rodous ”,震惊全球车坛
3.案例背景
$
1
现代汽车
起亚汽车 大宇汽车 三星汽车
并 美国通用 购 汽车
法国雷诺 汽车

双 龙
2
3
3.案例背景
$
双龙汽车鼎盛时期曾占韩国汽车市场份额近10%。 进入新世纪以来,却一直处于危机状态。
双龙申请进入企业回生程序
$
2005年1月上汽收购双龙股份时股价为 上汽姿态 四大原因让双龙陷困境 每股1万韩元总价值为5900亿韩元,而 现在的股价仅为不足900韩元,仅股价 救不救双龙,上汽两难 下跌一项使上汽蒙受5000亿韩元的损失。 09年1月5日晚间,双龙汽车宣布, 09/1/8 ,双龙汽车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该 金融危机导致股价暴跌 上汽称为挽救双龙 大股东上汽已紧急调拨 4500万美元 08年1 至11月销量较上年同期下 公司按照韩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向韩国当地法 正在做最后努力 注入双龙。这是 2008年12月爆发双 降27%,至87125 辆,因高耗油 龙经营危机以来,上汽首次向双龙 型SUV和大型轿车需求疲软。 院申请进入企业回生程序, 1月9日,双龙汽 双龙汽车公司宣布,已无力 注入现金施救。 双龙销量大幅下滑 车向法院提交了相关申请。上汽集团表示, 支付原定于09年1月24日发放 上汽4500万美元救 双龙汽车向韩国当地法院提出回生申请是为 的韩国工厂全体员工的月薪。 助双龙 上汽集团提出可以为双龙公司 无力支付员工工资 了重整企业,也是上汽在尽最后努力挽救这 双龙拥有价值 1500亿韩元的可转 提供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 债2009个企业。 年4月将到期。 条件是双龙公司从生产一线裁
3.并购后的整合与管理
$
2005年1月27日上汽集团股份终于完成了收购双龙的全部交割 工作,成为双龙的第一大股东。并购完成,上汽集团股份随后 启动了收购后的“百日整合”计划。
2005/11-2006/06 2006/07-2006/08 并购后的的整合和管理 双龙工人罢工 双方陷入信任未危急中 具有国际化管理经验的墨 斐的和上汽一道终于化解 了危机 双方充分利用营销网络发 展自我 矛盾潜伏,暂时妥协 双方矛盾激化 上汽双龙两败俱伤
03年9月28日,上汽决定正 式参与收购双龙汽车公司
$
12月11日,递交投标书
05年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 东,股份 51.33%
04年3月12日,蓝星集团撤 出
10月28日,签订正式的买 卖合同,以五亿美元购 48.92%股份
7月28日,正式签署收购备 忘录
2.并购动因
上汽集团方面: 获得核心技术,增加自主研发能力
3
$
被并购方:韩国双龙汽车公司
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以韩国高端 汽车生产商著称。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54 年的河东涣汽车制造厂。
1988年,双龙汽车推出SUV型汽车,在韩国消费者中引进了极大的震动 1991年,与奔驰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取得动力系统、生产组装技术百分之百 的转移,在短时间内便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汽车制造企业。 1997年发表的极致造车工艺的高级房车代表作CHAIRMAN,成为韩国史上最畅 销的高级房车。 1999年,率先投身于柴油发动机研发,自主研发新一代的柴油引擎技术,具有世界 级水平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在后来的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奠定了世界级的领先地位。
$
上汽股价图(单位:元)
从上汽股份的走势在来看,并购对上汽的影响还是正面的, 虽然双龙屡次罢工,并连续三年亏损,但这些负面新闻并 未导致上汽股份的大幅下跌,而上汽成功解决7.14罢工, 上汽股份一路大涨,由此来看,此次并购在初期对于上汽 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
其实上汽早在 2002年就收购了双龙的一条 中国企业并购的对象多为经营陷入困境的国外 上汽并购双龙,本以为可以借此迅速提升技术,利 企业,需要更强的管理和整合能力。并购首先 生产线,但两年之后仍没有看清楚双龙的 用双龙的品牌和研发实力,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 要解决企业文化差距和相互认同的障碍,双龙 真实价值,这就很难用准备不足作为失败 生产的步伐。实际上,双龙并非是值得上汽如此期 尽管是韩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同属于亚洲文化 的理由了。 待的强势品牌,上汽过高估计了收购后的收益,比
圈,但双龙和上汽之间的认同感仍然不高。并 如,双龙汽车只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厂商,虽然拥有 购后的双方确实存在何方企业文化为主的选择 自己的研发队伍,在技术和研发上比中国企业要好, 但缺少市场。另一方面低估了收购后整合的难度, 比如,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来自中国并购方心 理上的优越感,韩国工会的强势力量等。
上图是上汽和双龙从2003年到2008年的销量图。双龙的销量一 直徘徊不前,而且2008年由于罢工及市场等原因,更是达到了 9.22万辆的新低。上汽虽然每年销量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其增 长速度趋缓。
$
双龙汽车股价图(单位:韩元)
2004年10月28日上汽以每股1万韩元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并购双方都表 示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并购后双龙股价持续下跌。进入2005年后第一季度双 龙的上佳表现让投资者刮目相看,股价开始不断上涨。但由于各种原因双龙 股价在2006年开始下跌,到“玉碎罢工”左右,股价跌倒低谷。罢工的顺利 解决虽然使股价开始上涨,但在其后的半年内,股价一直徘徊不前,未出现 大的增长。虽然2007年上半年双龙实现盈利,但双龙的股价距上海收购出价 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c.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双龙的现金流几近枯 竭。为此,上汽与双龙管理层决定实行“精兵简政”政 策,缩减公司结构,由9个减到4个本部,同时裁减员工、 收缩战线。但是,遭到了双龙工会的强烈反对。以至于 后来双龙工会成员以外泄核心技术为由,扣留中方管理 人员,并在驻韩国大使馆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活动。
4.整合结果分析
$
双龙销售收入与利润图(单位:亿美元)
上图上汽和双龙并购后,双龙的盈利情况。双龙被收购后,只有2007年实现了 0.13亿美元的微利,2005、2006、2008三年的亏损达到了4.01亿美元,双龙不仅 没有成为上汽“现金牛”,其自身的运营都会有一定的困难。
$
上汽和双龙销售量(单位:万辆)
5.上汽如何失去对双龙的控制权
$
2008年12月双龙爆发经营危机,资金缺口巨大。上汽提出的重 组谈判遭到了工会的拒绝。此时,面对现金流短缺、工会反抗 、市场需求下滑和管理失控等问题,上汽不得不同意双龙申请 从销量下滑、经营困难,到破产危机,再到申请法院托管,下一步双龙可能就 破产保护。 2009年1月9日。双龙汽车公司正式向韩国法院申请 是破产。 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4年前,一个价值5亿美元的企业,4年后可能 破产回生程序。据了解,韩国的“回生”程序类似于西方的申 分文不值,上汽用40亿买了个教训。教训告诉我们,并购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请破产保护。换句话说,如果双龙的棘手问题依然得不到各方 协商后妥善解决。公司将由此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上汽也为此 交出昂贵学费。至此,轰动一时的上汽收购双龙也以失败画上 了句号。
发动机和变速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