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


C. 铁矿得到普遍开发 D. 冶炼技术显著提高
1读 2抓 3迁 4判
据考古发现,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
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
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C )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千
中国
传统生产工具为主,使用人力 或畜力,长时间无创新,适用 农耕经济。
差异 影响
西方 采用机器生产,发展迅速, 适应于工业。
得分宝典 19世纪前后东西方生产工具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
中国
(1)生产工具无质的飞跃,适用 于农耕经济,促进了农耕经济高度 发展; (2)生产工具不先进,中国依然 处于封建社会; (3)落后于世界潮流,导致中国 近代落后挨打局面。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读 2抓 3迁 4判
1问 2读 3抓 4析
史料一
中国历史上,铁农具发生过三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改革在战国秦汉 之际,由于生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和生铁柔化技术的发明,韧性铸铁 农具逐渐被推广使用,成为促使农业生产出现第一个高峰的重要因 素。第二次改革在唐宋之际,由于“炒钢”技术的发展和“灌钢” 冶炼法的进步,逐渐推广使用钢刃熟铁农具。第三次改革发生在明 清之际,由于“生铁淋口”技术的发明,“擦生”铁农具得到推广 使用。“生铁淋口”方法比较简便,造价又便宜,因而能够被推广 使用。
1问 2读 3抓 4析
史料二
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的产生 标志着石器时代的彻底终结。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 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 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 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 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 远古走来。丛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农业生产, 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直到现在,铁农具仍然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 要的位置,我们相信,铁农具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仍会起主导的作 用,只不过铁农具的形态和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 用途越来越广泛了。
——摘编自曾雄生《中西农业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之比较》
请回答 根据史料一,概述我国历史上铁农具三次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分析 其原因。
参考答案
特点: • 第一次是推广使用韧性铸铁农具; • 第二次是推广使用钢刃熟铁农具; • 第三次是推广使用“擦生”铁农具。
原因: • 第一次是由于生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和生铁柔化技术的发明; • 第二次是由于“炒钢”技术的发展和“灌钢”冶炼法的进步; • 第三次是由于“生铁淋口”技术的采用。
制作大型金属器具
坩锅 融化金属原料 范 使液态金属成型
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家庭式劳作
形成条件
1. 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2. 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表现
中国战国时期
农业家庭式劳作
学霸笔记
战国时期诸侯国鼓励男耕女织的原因: 战国时期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影响农业生产 甚至危及政权统治。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 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田税征收,巩固自身 统治,诸侯国鼓励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种相似的生产模式取决于( A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土地所有权的形式
C.政治制度的相似性 D.庄园主统治的需要
1读 2抓 3迁 4判


纺织工具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陶瓷工具


冶炼工具





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
方 式
农业家庭式劳作
到的作用

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庄园式劳作

19世纪前后东西方生产工具存在
得分宝典 传统农业工具的演进及评价
在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具的质料、形制和使用的动力

不断进步,经历了刀耕、锄耕和犁耕三个不同阶段。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得分宝典 传统农业工具的演进及评价
传统农业工具是从事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农业生产力
1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传统农业工具不断适应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要求,体现了古代 2


业革命开始,蒸汽时代开始到来,机器制造代替了手工生产。而中国这时仍
广

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时代,生产工具也缺乏创新,仍以人力、畜力为主。从
此,东西方的差异也在此刻开始不断扩大,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所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19世纪前后东西方生产工具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
得分宝典 19世纪前后东西方生产工具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
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古希腊罗马
氏族部落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日渐普遍。
得分宝典 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家庭式劳作下的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促
1
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提高社会生产力。
2
农业家庭式劳作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促进了“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石器农具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耕作工具的分类
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世 界 之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中 国 ②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学 霸 笔 记
耕作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 平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精耕细作农 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差异 影响
西方
(1)采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 效率,生产力大大提高,成为先进 的工业国; (2)对外殖民扩张,形成了以欧 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 进资本主义政治完善、启蒙思想传 播。
匣钵将火焰与坯件隔离,减少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专家劳法盛指出:越窑因在制瓷时使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劳作
的差异及其影响
再见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耕作工具
耕作工具的演变








石器农具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耕作工具的分类
特 点
质地坚硬,比竹、骨、木器更为坚硬。
①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制 作 ② 新石器时代:在打制的基础上增加磨制;需要专人制作。
石器农具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耕作工具的分类
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农具数量有限。
学霸笔记
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发展的特点: 1. 纺织工具由手工搓合到纺车等纺织工具的出现。
纺 车 2. 经营模式由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到农民家庭。
3.发展趋势是中国最早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纺车 织布机
汉代普遍使用纺车,并开始使用提花机。 元代以后,织布机成为农耕家庭必备的生产工具。
陶瓷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
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C )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1读 2抓 3迁 4判
唐朝后期的田庄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都是封建制度下的生产模式,是当时有限选择下收益最大化的选
择——少数资源集中者集中劳动力在个人土地上集中劳作来获得稳健收益、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这
畜牧业工具
畜牧业工具
圈厩
弓箭和渔网
马槽
饲养禽畜
捕捉动物
喂马
秒杀易错大招
易错
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所以青铜农具 被广泛应用。
大招
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但是由于青铜农 具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 和石锄、石犁,仍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秒杀易错大招
易错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并得 到广泛使用。
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地提高,成为全
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D )
A.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 唐代越窑制瓷水平为中国历代最高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1读 2抓 3迁 4判
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
人民的智慧。
灌溉工具
灌溉工具
原始社会末期 能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古埃及 中国
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东汉末年
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了改进。
唐朝
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学霸笔记
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 条件,人们发明灌溉工具,适时浇灌,使农 作物生长逐渐摆脱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请回答 根据史料二,指出铁农具的使用对传统农业的作用。
参考答案
作用: 有利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奠定了封建国家强盛的基础。
农业工具的变化
耕作工具
石器农具 青铜农具 铁器农具
灌溉工具
翻车 筒车
畜牧业工具
圈厩 弓箭 渔网 马槽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劳作
手工业家庭 手工业作坊
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
学霸笔记
特点: 1.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 2. 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请高老师阅读下方文字,以用于后期动画制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