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相关概念及申请

专利相关概念及申请

专利相关概念及申请第一单元、概念一、知识产权的含义:知识产权又称为智慧财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即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即:(1)一切因智力劳动所产生的权利;(2)智力劳动成果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3)创作性成果权利和识别性标记权利;(4)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范围1.知识产权的范围——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发展兼顾各方利益、便于使用的国际知识产权(IP)制度,以奖励创造,促进创新,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维护公共利益。

(1)著作权及邻接权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属于无形财产权。

邻接权,意思是与著作权邻近的权利。

在我国著作权法中,这种权利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邻接权通常是指表演者、录音制作者(也称唱片制作者)和广播电视组织(也称广播组织)对其表演活动、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一种类似著作权的权利。

(2)专利权专利权是发明创造人对其依法授予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所享有的权利。

(3)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商标权商标权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是指商标注册人取得的在指定商品上独占地、排他地使用商标的权利。

如:霞飞的驰名商标、惠普的商标。

(4)科学发现(5)防止不正当竞争2.知识产权的范围——TRIPS协议TRIPs,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全称是《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知识产权协议》。

它是1993年12月5日通过,1994年4月15日正式签署,1995年起生效的,可以说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国际公约。

(1)著作权及邻接权(2)专利权(3)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如(4)商标权(5)地理标志权,如威海大花生地理标志商标:(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公开信息(8)植物新品种3.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2)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3)制止不正当竞争三、专利权的特点1.客体无形专利权是无形的,不少人往往把专利权的这一特点视为其保护对象--专利权保护的技术,其实无形性是专利权本身。

相对应的,如对商标来讲,其对象是图案,显然不是无形的。

2.独占性所谓独占性亦称垄断性或专有性。

专利权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发明人或申请人的申请,认为其发明成果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条件,而授予申请人或其合法受让人的一种专有权。

它专属权利人所有,专利权人对其权利的客体(即发明创造)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3.地域性所谓地域性,就是对专利权的空间限制。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授予和保护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或地区的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其专利权是不被确认与保护的。

如果专利权人希望在其他国家享有专利权,那么,必须依照其他国家的法律另行提出专利申请。

除非加入国际条约及双边协定另有规定之外,任何国家都不承认其他国家或者国际性知识产权机构所授予的专利权。

4.时间性所谓专利权的时间性,即指专利权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也就是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

各国的专利法对于专利权的有效保护期均有各自的规定,而且计算保护期限的起始时间也各不相同。

我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四、我国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专利法的制订与实施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2.专利法的第一次修改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次修改的主要内容(1)扩大专利保护的技术范围,对药品、食品、调味品和化学物质提供专利保护(2)增加进口权,并将对制造方法的保护扩大到包括由该方法所直接获得的产品(3)延长专利权的保护期(4)将授权前的异议程序改为授权之后的撤销程序(5)完善给予实施专利的强制许可的条件。

3.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2000年8月25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1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次修改的主要内容(1)取消撤销程序;(2)取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终审权;(3)增加许诺销售的权利;(4)增加临时措施;(5)明确规定侵权赔偿额的计算方式。

四、与专利有关的国际公约1.巴黎公约(1)国民待遇原则;(2)优先权原则;(3)专利独立原则;(4)国际展览会的临时保护;(5强制许可制度我国于1984年3月19日加入2.专利合作条约国际阶段:(1)受理:申请的语言和受理局(2)国际检索:国际检索单位(CN/US/A T/AU/JP/KR/SE/RU/EP/ES/加拿大)(3)国际公布:语言(英/法/德/日/西/俄/中)(4)国际初步审查:国际初审单位(同上)(5)国家阶段:进入期限(自2002年4月1日起统一为30个月)(我国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加入3.TRIPS协议(1)国民待遇原则(2)最惠国待遇原则(3)最低保护标准:专利的保护对象(第27条);专利权人的权利(第28条);专利保护期(第33条);外观设计的保护条件(第25条);外观设计所有人的权利(第26条);外观设计的保护期(第26条)(4)对协议许可中限制竞争的行为的控制(第40条)(5)知识产权执法:损害赔偿(第45条)-----足以补偿;费用(律师费);临时措施(第50条)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3.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67年签订,1970年生效我国于1980年6月3日加入知识产权的范围4.布达佩斯条约1977年签订,1980年生效我国于1995年7月1日加入国际保藏单位、国际保藏的效力五、专利权的主体1.含义:有权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并享有专利权的民事主体2.按照国籍划分:(1)中国人(内地居民和港澳台居民);(2)外国人3.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1)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发明人所在单位(法6)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其中,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分解如下: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本单位任务包含:本职工作、履行本职工作以外的单位交付的任务、退休、退职或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此种情况,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单位。

另外,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分解如下:物质技术条件: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此种情况,申请专利的权利的归属:无合同约定——享有单位;有合同约定——从其约定;2001年7月1日以前订立合同约定归属的从其约定。

(2)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法6)职务发明创造情况以外的发明创造均属于非职务发明创造。

合作或者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法8)专利申请的权利归属:有协议,依协议办;无协议的,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发明创造的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转让获得申请权或者专利权(法10、细则14、94号公告)申请日前转让申请专利的权利——普通技术转让,无需到专利局登记;转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登记和公告、向外国人转让需经批准。

4.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1)署名权——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法17)(2)属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享有申请专利的权利(3)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有获得奖励和奖酬的权利(法16条、细则74-77条)奖励---授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授予专利权授予后,享有专利权的单位应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颁发奖金,具体数额由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四条规定:“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2000 元,一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500 元。

”报酬本单位实施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五条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在专利权有效期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 2 %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0.2 %, 作为报酬支付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

”许可他人实施的,使用费纳税后10%。

5.港、澳、台同胞(审查指南P1-15)自然人申请要通过国内专利代理机构办理;法人申请要委托指定的涉外代理机构办理;法人与自然人共同申请的,按法人办;与内地单位或个人共同申请的,按第一署名人办。

6.外国人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其他外国组织申请专利时,必须委托涉外代理机构办理。

(法19)经常居所——有居留权;营业所——经登记能够开展经营性业务,不是“联络处”;所属国——包括“国籍国”和“居住国”;无国籍人视同外国人。

六、专利权的客体1.什么是专利保护的客体?专利保护的客体是指专利保护的对象,也就是说,可以取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给以专利保护的客体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这三者统称为"发明创造"。

不过,在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随让是以专利保护,但不应认为是《巴黎公约》上所说的"专利"。

各国对专利保护的客体的规定不尽相同。

2.发明创造的种类:(1)发明: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其特点是:首先,发明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案。

是利用自然规律解决生产、科研、实验中各种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一般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

其次,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型。

产品发明包括所有由人创造出来的物品,方法发明包括所有利用自然规律通过发明创造产生的方法。

方法发明又可以分成制造方法和操作使用方法两种类型。

另外,专利法保护的发明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或方法的改进。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实用新型: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专利法》所称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不能是一种方法,也不能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第二,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用性较强。

哪些发明创造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形状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

对产品形状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对产品的三维形态的空间外形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凸轮形状、刀具形状作出的改进;也可以是对产品的二维形态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型材的断面形状的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