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划定相关问题探讨
2013年09月17日14:35 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年第6期作者:任东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摘要: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河川径流资料还原和区域地表水资源量计算的新方法。
区域现状水平年的选定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对水资源管理计量体系薄弱地区提供的基础数据,在采用前要进行调查分析。
关键词:径流资料还原,地表水资源量,现状水平年基础数据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施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
本文就县级行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划定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探讨,旨在为各地划定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时参考。
1 区域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
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划定是以当地水资源量为基础的,只有在准确的水资源数量基础上确定的总量控制指标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划定区域用水控制总量时,先要对目的区域的水资源量作出评价。
评价的步骤首先是对收集到的当地河川径流资料进行还原计算,然后用还原后的系列资料计算当地水资源量。
1.1 河川径流资料的还原
由于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技术人员在使用河川径流资料时要对其进行还原计算,要将径流还原到天然状态。
还原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利用降水径流关系还原;二是利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还原。
对人类活动影响前降水径流相关关系稳定的区域,使用径流系数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料进行还原。
对降水径流相关关系紊乱的区域,点绘降水累积值与径流累积值关系曲线,对曲线上的弯曲部分进行修正,使曲线变成直线,用以还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料。
由于过度放牧、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梯田建设等)、修路、采矿、人工集雨、地下水超采等人类活动改变了下垫面条件,破坏了流域原有的产汇流条件,河道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小。
上述两种方法是以流域产汇流条件未变化为前提的,显然,还原后的数据会偏大。
河川径流资料的还原应采用下面的方法:
还原后的径流量=控制断面实测径流量+蓄水工程蓄水量+各行业(城乡人畜、农业、工业、生态等)耗水量+跨流域调出水量。
1.2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对地表水的评价,传统上采用当地河川径流的多年平均值作为评价区域的现状地表水资源量。
但是,在河川径流持续减少地区,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水资源量明显偏大。
以祖厉河流域为例。
祖厉河贯穿甘肃省会宁县全境,是会宁县境内的主要河流。
由于降水量的持续减少,从20世纪50年代(有实测径流资料时)开始,祖厉河径流量的变化过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见图1)。
图中水平虚线为多年均值线,弧线为径流趋势线。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0年开始至2010年,祖厉河年径流量低于多年平均值,如果以多年平均值作为当地水资源量,那数据明显偏大,至少在2000至2010年的连续11年中,当地没有这么多水资源。
再以散渡河流域为例,散渡河是甘肃省通渭县的主要河流,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其径流量的变化过程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见图2)。
图中水平虚线为多年均值线,弧线为径流趋势线。
自1991~2002年连续12年、2004~2010年连续7年,径流量小于多年平均值,说明多年均值并不能代表上述时段当地的水资源量。
鉴于以上情形,在河川径流持续减少地区,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用近几年河川径流量的平均值(会宁县可以祖厉河2000~2010年年径流平均值)或以最近一年年径流量(通渭县可用散渡河2010年年径流量)作为区域地表水资源量进行评价。
2 现状水平年的确定
用水总量控制是在节约高效利用水的前提下,采取以供定需政策,对人类用水总量的控制。
总的原则是生活用水定额适当增加,工业用水定额下降30%以上,农业用水定额结合区域气候条件,以能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为条件。
区域用水总量是区域生活、农业、工业等各行业用水量的总和。
划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过程是先对区域内各行业的现状用水水平作出评价,然后在各行业现状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上述控制原则,对各行业用水量进行增减,从而确定控制总量。
这里提到的现状用水水平,就是指现状水平年的用水情况。
传统上,一般以能够统计到完整基础资料(区域各行业用水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水文资料等)的最近年份作为现状水平年。
但是,在西北干旱地区,传统的做法不再适合。
我们仍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近几年来,通渭县旱情严重,蓄水工程蓄水不足。
为了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工农业用水被一再压缩。
2010年,全县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仅48.0m3,万元GDP用水量为45.4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0.1m3。
如果以2010年为现状水平年,根据上述控制原则,通渭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在20.1m3的基础上再下调30%,这将严重影响通渭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当地“十二五”规划中新建中药饮片(中成药)、小杂粮方便食品、沙棘饮料和地毯等生产线的计划难以实现。
与甘肃省2015年年底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20m3、69m3以内的目标相比,通渭县2010年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常小,这并不是当地用水效率高、效益好,而是干旱缺水使涉水工、农业压缩规模所致。
由此可见,2010年不适合作为通渭县用水总量划定现状水平年,现状水平年不应选择在枯水年份。
3 基础数据的采用
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各行业用水量、农林牧渔业及生态用水面积、各行业废污水排放量等基础数据是划定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关键资料。
由于计量体系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行政区(县区)不能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甚至有些县区提供的数据相互矛盾。
在控制指标的划定工作中,一定要对地方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判别,尽可能采用较为真实的数据。
某县2010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为393万m3,工业用水总量为184万m3,而在当年该县的水利年报中,全县废污水排放总量为577万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302万m3,工业企业排污275万m3。
对照前后数据,可以肯定年报数据失实,不能使用。
后经实地调查、核算,2010年该县废污水排放总量为250万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101万m3,工业企业排污149万m3。
尽管调查数据也可能存在误差,但至少比年报数据准确。
4 结语
划定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
(1)对于河川径流资料系列的还原方法、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科学的方法,要以获取真实、客观数据为原则。
河川径流资料的还原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径流还原量=控制断面实测径流量+蓄水工程蓄水量+各行业耗水量+跨流域调出水量。
(2)不宜选用水量特枯或特丰年份作现状水平年,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以当年各行业用水水平能代表当地多数年份用水情况的年份为现状水平年。
(3)有些县区水资源监测、取水、用水和废污水排放的计量体系还十分薄弱,相关统计数据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在应用时要多加分析。
另外,水资源管理缺乏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总量控制考核制度将难以有效执行,这一点应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
作者简介:任东(1969年—),男,高级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任东.祖厉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0 (1):29-31.
2 康国玺.抢抓战略机遇努力推动甘肃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J].中国水利,2011 (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