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解读04城市径流总量控制规划指标研究
解读04城市径流总量控制规划指标研究
1
规划控制指标作为土地出让的约束条件,而在具体的规划编制过程中,在不具备 广泛使用模型工具的情况下, 如何合理地将控制指标分解到各类用地中是首先要 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径流总量控制规划指标及其相关内容。 1 场地径流控制模式 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落实途径包括雨水的下渗减排和直接集蓄利用, 主要技 术措施有渗透技术和储存技术,设施以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生态设施为主,包 括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狭义) 、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等源头分散式的小型 设施,及相对末端集中式的大型设施,如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及大 型(多功能)调蓄设施等。 径流控制模式包括场地内(on-site)控制和场地外(off-site)控制,场地内 控制一般指在本地块内实现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场地外控制一般指对于径流总量 大、绿地及其他调蓄空间不足的地块,统筹周边地块或开发空间内的调蓄空间共 同承担其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如利用城市公共绿地消纳来自周边道路和地块内的 [1] 径流雨水 。两种控制模式如图 1 所示,两者的主要区别如表 1 所示。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解读
城市径流总量控制规划指标研究1
王文亮 1,2,李俊奇 2,3,车伍 3,赵杨 2,4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节 能减排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44;3.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 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4.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 水系统构建(试行) 》中,提出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并给出了具体的
1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320-002)
Explanation of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Technical Guidelin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udy on planning target for urban rainfall runoff volume capture
WANG Wen-liang1,2,LI Jun-qi2,3,CHE Wu3,ZHAO Yang2,4 (1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 Environ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2.Beijing Coope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on Architectural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3.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tormwater System and Water Environment<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4.Beijing Yuren Rainec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2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hinese urban planning system, urban rainfall runoff volume capture control target for planning and quantify decomposition method were proposed. By the case, control target for planning was assigned to each plot using this method.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using SWMM model, a typical continuou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reached the rainfall runoff volume capture control target proposed in the master plan, it can be used to guide our implementation of annual rainfall volume captur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rainfall runoff volume capture; control target; decomposition method; model validation
径流控 制模式 场地内 控制
图 1 径流控制模式示意 Fig.1 Runoff control mode 表 1 径流控制模式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runoff control mode 径流总量目标 主要设施 对用地布局的 对雨水管渠或竖向的 主要实现形式 类型 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 分散式的小 型设施 相对集中的 大型设施 相对集中的 大型设施 不透水汇水面周边需设置 可用于消纳雨水的绿地 场地内设置相对集中的可 用于消纳雨水的绿地 具备可消纳周边地块径流 雨水的用地 便于雨水设施的溢流管线 接入小区雨水管渠 小区雨水管渠或地表径流 通道应能接入雨水设施 周边地块的径流雨水应能 接入其他地块或开放空间 内的雨水设施
摘要: 基于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体系,提出了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及其量化分解 方法,并通过案例,利用 SWMM 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典型年的连续模拟 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规划区域内各地块进行控制指标分解,很好地达到了城 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可用于指导我国实施径流总量控制。 关键词:城市规划;径流总量控制;控制指标;分解方法;模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