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大数据地表示和分析报告

八大数据地表示和分析报告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课时:总6课时分第1课时主备人:管晓梅集体备课组:五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服饰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1. 谈话引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做统计图,那么程序是怎样的?统计图可以怎样分类?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2.同学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好,老师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

(出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

)问:我们班谁打篮球打的最好?问该生,你看到了什么?你对篮球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3.那既然这名同学喜欢打篮球,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你投篮的时候单手投篮还是双手投篮投得远呢?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用哪只手投篮比较远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

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单手的同学请举左手;支持双手的同学请举右手。

(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 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

所以老师在课前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的投篮的情况。

5.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每个同学投篮距离的情况。

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6.出示7名同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学生号码、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同学们试着从83页的练一练两道小题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并完成书中给出的题目。

二、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投篮距离统计图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复式条形统计图课时:总6课时分第2课时主备人:管晓梅集体备课组:五年级备课组【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练习4-6题【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正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及未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我国中小学生和家长患近视的年龄情况,能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吗?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回顾制作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谈话: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应注意那些问题?学生交流(整理数据,写明标题,时间,用不同的颜色)(2)(课件出示)2003年我国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贸易情况统计表。

①我国对外出口额最多的是哪个国家,进口额最多的是哪个国家?②我国与哪个国家的贸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1)独立解答。

谈话:怎样才能让大家清楚地找到答案呢?先在先在小组里说说。

(2)班内交流.。

谈话: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才能让大家看起来更清楚?(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便于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比较)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 )课本122页自主练习第5题。

a.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b.班内交流:哪个月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哪个月的电子邮件最多?c.谈话: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2)课本123页自主练习第6题。

a.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b.集体交流:A停车场共停车多少辆?(让学生明白在统计图中也能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便让学生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c.谈话: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既可提出根据统计图直接回答的问题,也可提出用计算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前面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逐一解决。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谈话:课前老师让咱们同学调查本校低年级和高年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情况,为了便于比较分析低、高年级学生喜欢科普读物的情况,我们最好把它制作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而要制作成统计图,我看有些同学收集的数据杂乱,应该首先(整理成统计表,注意作好数据的整理核对)。

(2)学生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制作成统计图。

(3)交流展示制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4)小组讨论交流低、高年级学生喜欢科普读物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5)班内集体交流:分析调查结果,你还发现了什么?(实践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培养运用统计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统计观念。

)(6)谈话:把调查结果与自己的读书情况进行对比,调整不合理的读书倾向.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时:总6课时分第3课时主备人:管晓梅集体备课组:五年级备课组【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两地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

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

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三、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

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四、习题巩固。

1.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

2.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教学反思】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时:总6课时分第4课时主备人:管晓梅集体备课组:五年级备课组【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数学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习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数学信息。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会了看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得很多数学信息。

那么,复式折线统计图到底怎么绘制的呢?想不想学一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新本领。

二、探究新知1.出示统计表月份 1 2 3 4 5 6甲市 7 8 11 13 10 9乙市 10 8 6 9 10 12这是甲、乙两城市2012年上半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单位:℃)说说从统计表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先要用两种不同的图例表示两个量,写在统计图的右上方。

我们可以用实线表示甲市,虚线表示乙市。

(2)读图,看清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横轴表示月份,纵轴一格表示2℃。

(3)描点、连线根据甲市和乙市的数据,在图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分别用实线和虚线将这些点进行连接。

3.生独立绘制,课件反馈。

现在你们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直观的信息呢?生汇报。

根据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1)两市月平均气温最大相差___5___℃。

_2和5_____月份两城市月平均气温相同,有____2__个月乙市平均气温高于甲市,其余__2___个月乙市平均气温低于甲市。

(2)分别说一说两城市平均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甲市的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4月一直在升高,4月到6月下降;乙市的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3月一直在下降,3月到6月一直在升高。

(3)从总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从整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市是先上升后下降,乙市是先下降后上升。

三、练习巩固1.第2题(1)绘制统计图:先明确用什么颜色代表男生,什么颜色代表女生,画好图例。

再根据统计表数据进行统计图的绘制。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说一说。

(3)学生根据数据进行预测:从2007到2012年男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呈上升趋势,从2007到2012年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大体是呈上升趋势,但在2009到2010年间稍有下降。

2.第3题阅读材料和统计图,独立思考,组织交流,说说山猫和雪足兔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