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适宜的爱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适宜的爱
一定要轻物质、重精神; 无物质奖励,只有精神奖励。
先物质加精神,后取消物 质,只有精神奖励;
2.怎样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或称正性强化法,强调行为 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 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 为。 每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 ,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 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 为出现的频率,故又称奖励强化法。
2.勇于对孩子说“不”。
这样做,不可以!
3. “重用”孩子。
4. 坏脾气、不合群要注意。
5. 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
(1)增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孩子是无辜的。
(2)加强交流沟通,留些时间与孩子交往。
《爸爸妈妈,你们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3)改进教育方法,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2.吃一堑长一智……谈孩子归因能力的成长
面对成功:
归 因
外归因
谦虚、戒骄戒躁
内归因
外归因
提高自信心 树立成就感
面对失败:
归 因
逃避责任
睡不着觉怪床歪!
内归因
自我反思成长
找问题的原因、 想法解决问题、 追求新的成功。
3. 奖惩适度,满足适度的需要, 让幼儿树立健康的学习动机。
1.家长如何奖励孩子?
如何“浇水”、“施肥”,甚至享受多少 “阳光”就十分重要!
这绝不是 我们的初衷!
这才是我们的期待!
1.重视孩子6岁前的时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3—6岁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养成主动性和独立性 。”
请大家牢记: “5岁以前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人! 而不是一个会72般变化(能力和人格)的“孙悟空”!
让孩子真正成为更高水平意义上的“主人翁” ――能够不断学习,更好承担责任,在有 困难和压力的条件下不断保持积极愉快的生存 发展的状态。
让我们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让家成为孩子前进的加油站!
一、一定要重视3—6岁儿童的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心理卫生大 会提出:“在不妨碍 他人的前提下,最大 程度地保持内心的平 静和快乐”就是心理 健康。”
希望每一位孩子有一个快乐 难忘的童年! 祝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 成长! 祝各位家长生活愉快! 身心健康!幸福常在!
谢谢大家的聆听!
三、给家长的十个建议
1.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2. 无论是何时、何事,家长都不要贿赂孩子。
3.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1)教会孩子学会三句话: ①算了”! ②“不要紧!” ③“会过去的!”
2.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 、老师等等。
体液学说
四种不同类型 (1)多血质:孙悟空、王熙凤、曹操 (2)胆汁质:张飞、李逵 (3)黏液质:林冲、沙和尚、袭人、元春 (4)抑郁质:林黛玉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决定一个人的 成就的高低,但有效率之说。 气质影响性格 形成的难易。
气质对心理健 康有一定的影响。
性 格
•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 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 理特征,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5.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 给孩子足够的面子。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要就事论事,夸赞孩子取得的、具体 的成绩,不要泛泛而谈。
9.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10. 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
首先,做孩子终身学习的榜样。
其次,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 体现出来的素质。
•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 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 、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 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人格包括两部分:气质与性格。
气质:是表现 在心理活动的 强度、速度、 灵活性与指向 性、等方面的 一种稳定的心 理特征。
应该“适当不满足”孩子生理需要的原则一样, 父母也应该以“以三分为度”理智地“克扣”有 关的供给。
延迟满足 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 目前的、较小的满足。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 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 效应或称糖果效应。
技巧一: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技巧二: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技巧三:采用代币法来延迟满足。
①消费性强化物。 ②活动性强化物。 ③操作性强化物。 ④拥有性强化物。 ⑤社会性强化物。
操作要领: 在进行正强化矫正时,家长要选择孩子喜欢 、需求的强化物。“奖赏”时要立即兑现,要说明 出现了哪一种“行为”后得到的奖励。强化物的数 量不宜多。当达到期望的行为时,应逐步取消物质 奖励,以赞扬、微笑代替。
(4)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二、科学保教,给孩子适宜的爱!
1.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谈幼儿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成长。
“超量恢复”理论
抵抗疾病侵扰的能力是在消耗自身抵抗力与疾病作斗争的过 程中成长起来的。
人们常说:一定要满足孩子对爱的需要、对赞扬的需要、对 游戏的需要、对自尊的需要、对自由的需要……。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给孩子适宜的爱
市二幼 宋伟威 2015年6月12日
请思考:
•
1.幸福是可以由父母向孩子赠与 或奉献的吗? • 2.孩子将来的幸福是靠牺牲父母 以及孩子现在的幸福来换取的吗? • 3.你认为的幸福是孩子真正需要 的吗?
有一种寒冷,叫做我妈觉得我冷!
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它是靠个人在一生中 不断努力争取而不断收获而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