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1、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
在现今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羡慕西方国家,它们科技水平为什么那么高,生活条件为什么那么好,城市为什么那么美丽,国力为什么那么强盛。
这一切皆源自教育水平。
正是因为有良好教育的国民,他们才能在城市、人文、法制、经济领先全世界,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都有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
德国为什么两次大战都战败又奇迹般的恢复。
正是有了几千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的农村和城市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因为农民知识水平都太低了,他们不知道如何改善生活。
举个例子,你可以参观一个初中毕业水平人的家,和一个大学毕业水平的家,那绝对是有差距的,包括品味,装修等等。
城市为什么那么好,因为有许许多多受过教育的人说,我住的地方应该是这样的,我出行的地方必须有好的马路,我住的小区必须有花园。
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所以他们就去做了。
这样一个漂亮城市就被建设起来了。
因此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2、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而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的社会活动过程。
现代教育有三个本体功能,即育人功能、传递功能、筛选功能。
其中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体现了教育的任务: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生物人想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首先表现为促使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即教育能促进个体观念或社会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人个性化主要表现为教育既有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功能,促进人的个性特征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教育直接影响着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也依赖于教育。
正确而且科学的教育能培养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起着很重要的影响。
有时候,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
教育对人发展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教师基本功,学好教育学,因为我们教育的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培养的是民族的希望。
中学,在人的一生中很关键,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而毁了一个孩子,甚至可能是一群孩子。
3、什么是良心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
良心一词中国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
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良心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范畴,是一定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
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徐金星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责任心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不止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我想问,我们该怎样才对得起家长的这份信任呢?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好书,育好人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用良心去完成的一项任务!有一句话相信每位老师都听过,那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首先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正直的思想,时时处处能做表率。
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教师所特有的品格——师德。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
一方面,我们要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想法和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比如,在活动中大家有没有互相谦让,小组合作是否团结,遇见不懂的是否会查资料解决问题等等,这些细节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解决各种问题,需要的是耐心。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而每个学生的思想都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需要的就是时间和耐心。
做思想工作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犯错的学生,应及时进行教育,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循循善诱地指导他们,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从而让他们从根本上去改正错误。
所以,我深信,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的爱心、细心、耐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的纽带,它可以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主魂。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爱事业,爱学生。
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是师德的魂,师德的源,爱是教育的永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而这份工程需要爱心、责任心、耐心来浇灌!那么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呢?二、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系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则师德为本,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良心,教师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而教师的灵魂职业良心、在于是师德,强烈的危机感在鞭策着我,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已刻不容缓。
1、崇高的师德需要教师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1)学法守法。
认真学习、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各项法律法规。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得有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言行。
坚决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2)学习宣传。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保持一致。
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2、崇高的师德需要教师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把本职工作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1)敬业乐教。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乐教敬业,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2)尽职尽力。
服从组织分配,乐意接受工作安排,安心从教,踏实工作;爱校如家,关心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出色完成本岗位上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
坚持做到教学常规“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臵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
也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3)遵规守纪。
遵守校规校纪,无违规违纪行为。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擅离工作岗位;不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随时随地给学生以良好影响,不随意发牢骚、说怪话;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思想。
3、崇高的师德需要教师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这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
而针对“范跑跑事件”,教育部有关发言人说,你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无耻。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因此,在教学中,在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中,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要努力做到:(1)以生为本。
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客观、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不得歧视后进生和残疾、弱智学生,不得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教师要做到四多四少。
即对孩子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苛刻;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冷淡。
(2)师生和谐。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接受和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讽刺、谩骂、驱赶学生;敢于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
(3)宽严有度。
严格要求学生,不偏爱、溺爱、放纵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善于引导、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爱学生不只停留在表面,孩子生病送医院,天气冷了,救助衣服,这还不够。
应从生活,学习,身体各方面全面关心。
从学生生理,心理重视关心。
学生遇到困难困惑时,教师主动帮助,主动疏导。
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家庭人员,学生的性格、脾气、生活环境。
这样,在教育时,就可根据每位孩子的不同特点,寻找相应的方法,因人而宜,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特别要强调的是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管是顽皮的,还是文静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