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论文 评价李鸿章

历史论文 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安徽合肥人。

李鸿章本名为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

其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世人多尊称李鸿章为李中堂,也称他为李合肥。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从李鸿章的基本背景来看,他是一个晚清很重要的人。

李鸿章还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这是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三年遵父命,北上入京时所作的《入都》中的一首。

可见李鸿章有报国的志向和出众的才能。

李鸿章发迹之事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十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

上海正面临着太平军的威胁,当曾国藩与李鸿章商议,李鸿章欣然应命,于是开始招募和组建淮军。

此时形势极为严峻。

上海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

李鸿章的淮军抵达上
海时,正直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

李鸿章面临着能否守住上海并徐图发展的重大考验。

李鸿章面对着上海官绅和外国雇佣军的嘲笑,牢记恩师的教诲“以练兵学战为性命根本,吏治洋务皆置后图”,并激励将士,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敌慑之。

”不久,淮军果然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顿时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后来,李鸿章配合曾国藩的湘军攻下了天京。

江苏肃清后,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李鸿章镇压太平军,维护了封建统治,被看作是他人生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污点。

但是,他身为一个清政府的官员,他能怎么办。

太平军虽是为了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他人看来这是正义的农民起义。

但太平天国真的能代表中国的先进领导吗?如果洪秀全真的通知了中国,中国将陷入怎样的境地呢?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的起落。

李鸿章军功显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李鸿章曾说:“练兵
以制器为先。

”同治四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任上。

鉴于原设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

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也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

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

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越大,视野愈开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同治十一年底,他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先以朱其昂为总办,后以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

由此奠定了“官督商办”政策的基调。

其后,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建了装备精良的新式海军,当
时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北洋水师。

但是甲午中日战争把北洋水师推向了灭亡,洋务运动也随之失败。

洋务运动和北洋水师的建立也是李鸿章为了维护个人私利,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的失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作为北洋水师统帅、直隶总督、北洋重臣李鸿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鸿章也是一个全心为国维权的外交家。

有两件好多人不知道的事。

李鸿章不会放弃任何一次能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

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

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

他曾对美国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只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

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中国移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

中国移民在加州等地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

而你们的《格力法》不但不给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不喜欢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

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

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而自豪吗?你们
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也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这不是自由!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

1894年8月27日李鸿章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约瑟弗·G·亚历山大。

当时的《伦敦每日新闻》曾有报道:“他以最强劲的语言声称,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鸦片贸易。

这种贸易是列强通过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中国政府根据条约不得以允许印度鸦片进入大陆。

李总督最后明确宣称:你们也许明白,如果你们停止毒害我的人民,我们就会立即禁止他们获得鸦片。

我(约瑟夫)告诉他,英国议会已经通过投票,将指定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华调查鸦片是否真的像有人指控的那样有害时,他气愤地回答:‘荒谬绝伦!’似乎十分的愤怒和蔑视,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任何人都知道,鸦片是有害的。

’当我起身告辞时,他仍很善意地用热情的语言赞扬了英国公民为使中国摆脱鸦片所表现出来的仁慈。

”这位秘书结束访谈时还发表了一通感慨:中国的政治家们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热爱和平的精神,如果任何制止战争的手段可以找到,他们不可能为了报复而认可战争的持续。

——后鸦片贸易为英国国会议案所禁止。

也许,人们只记得李鸿章签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辛丑条约》。

但是,在同治十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双方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同治十三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

光绪二年,李鸿章为了保护华工,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李鸿章代表中国,共签订过三十多项条约,其中大部分是不平等的。

但是,那能说是李鸿章的错吗?难道,那些条约如果李鸿章不来签上自己的名字,就没有人来签了吗?帝国主义只是想要与中国签订他们想要签的条约,而不会在乎是谁来签。

我们不得不承认,李鸿章为中国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他没有使中国摆脱富强,也为了自己的利益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错误。

李鸿章作的一首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终究还是一个失败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