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四最后一次课程设计,我们对车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车辆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加工方法和制造工艺进一步完善与开拓,在传统的切削、磨削技术不断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的同时,开拓出新的工艺可能性,达到新的技术水平,并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这些可以锻炼我们实践能力的机会,透过对十字轴的测绘能更好的提高我的动手和绘图能力,和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我综合能力,增强机械零部件形体的空间概念。
而老师这次比较重视工艺方面,我也在这方面得到很大的锻炼,从而让我更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各个流程,确定各工序定位基准,加工余量,工艺卡等,对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有重大的意义。
目录1.十字轴的测绘 (1)1.1.测绘的目的和意义 (1)1.2测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1.3测量工具 (1)1.4测量过程 (1)2十字轴简介 (2)3十字轴三维建模 (2)4工程图的制作 (3)5加工工艺的制定 (4)5.1零件的材料及技术要求的确定 (4)5.2 加工工艺流程的制定 (4)5.3 各个工序定位基准的选择 (4)5.3.1 粗基准的选择 (5)5.3.2精基准的选择 (5)5.4 工序及尺寸公差的确定 (7)5.5 热处理 (8)5.5.1正火 (8)5.5.2渗碳 (8)5.5.3淬火 (8)5.6 机加工设备的选择 (9)5.6.1 机床的选择 (9)5.6.1工艺装备的选择 (9)结语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1.十字轴的测绘1.1.测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十字轴的测绘,掌握一般测绘程序和步骤;近而掌握各类零件草图和工作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掌握尺寸的分类及尺寸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理解零、部件中的公差、配合、粗糙度及其它技术条件的基本鉴别原则;了解零件常用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有效地将制图课、金工、工厂实习等环节接触到的相关知识综合应用,从而提高设计绘图能力。
意义是培养我们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为使我们绘制的图样与生产实际接轨起了过渡作用。
1.2测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现场测绘,根据测绘部件的大小、要求的精确度带好测量工具,小部件、要求高的就游标卡尺、深度尺等等,大部件、要求不高的就带米尺等工具,画个草图,记录测量数据.这些只是测绘的初步工作,在得到这些测量数据后,你还要根据机械设计手册里面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核对,然后再得出正确的数值,因为你实际测得的数据大部分都是零件磨损后的尺寸,不能为准,还是要计算设计才行,切记,否则你画出的零件可能就不符合要求。
最后才是出图加工,精度公差要求要确定好。
注意事项:进行测绘前,必须对该设备的结构性能、动作原理、使用情况等作初步了解;测量零件尺寸时,要正确地选择基准面;测量磨损零件时,对于测量位置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尽可能地选择在未磨损或磨损较少的部位;对零件的磨损原因应加分析,以便在修理时加以改进;测绘零件的某一尺寸时,必须同时也要测量配合零件的相应尺寸,尤其是在只更换一个零件时更应如此;测量孔径时,采用4点测量法,即在零件孔的两端各测量两处;测量轴的外径时,要选择适当部位进行,以便判断零件的形状误差;测量零件的锥度或斜度时,首先要看它是否是标准锥度或斜度。
1.3测量工具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1.4测量过程现场测绘,根据测绘部件的大小、要求的精确度带好测量工具,小部件、要求高的就游标卡尺、深度尺等等,大部件、要求不高的就带米尺等工具,画个草图,记录测量数据.这些只是测绘的初步工作,在得到这些测量数据后,你还要根据机械设计手册里面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核对,然后再得出正确的数值,因为你实际测得的数据大部分都是零件磨损后的尺寸,不能为准,还是要计算设计才行,切记,否则你画出的零件可能就不符合要求。
最后才是出图加工,精度公差要求要确定好。
2十字轴简介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于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车驱动系统的万向传动装置的“关节”部件。
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为汽车上广泛使用的不等速万向节,允许相邻两轴的最大交角为15゜~20゜。
十字轴是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关键件之一。
特别差速器十字轴不仅支承传动零件,还要传递动和动力,它们在工作时受多种应力的作用,因此从选材角度看,材料应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要求有一定的硬度,以提高其抗磨损能力。
为了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要达到高质量,低成本的要求,进而对零部件提高了要求。
十字轴零件小,内部需加工的地方多,设计要求严格,工序达几十多道,它是汽车上的关键零件,起着传递动力的作用,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
所以在加工十字轴时要注意尺寸,精度,结构,锻造,车削等方面都要进行更精密的加工[3十字轴三维建模我是先画中心的部分,然后以中心部分为基准再画四根轴。
中心部分要画一球体,然后进行拉伸得到。
最后画其中的一根轴,进行阵列所得。
图一是从不同角度对十字轴的观察。
图一 差速器十字轴三维图4工程图的制作先画主视图,然后画左视图。
十字轴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一样的,所以画两个视图就可以表达出十字轴的结构。
图二是十字轴的二维图。
图2 差速器十字轴5加工工艺的制定5.1零件的材料及技术要求的确定零件材料的选择应该立足于国内,尽量选择我国资源丰富的材料,尽量不要选择贵重金属材料,差速器十字轴的材料选择,根据零件要求要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一般常选用20CrMnTi等低碳合金结构(渗碳材料),经渗碳淬火后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而轴心部分保持相当的强度和韧性,并且要求的力学性能高,质量在25Kg以内,需要大批量生产,因此选择锻模的制造形式。
技术要求:1.极限与配合:该零件配合是孔轴配合,为G8/g8;2.表面粗糙度,各表面粗糙度见图2;5.2 加工工艺流程的制定落料——锻模——正火——车基准孔和四轴颈端面——打定位孔—粗、精车外圆——车M、N面—M、N面去锐棱——渗碳——淬火——整形或修正定位孔——粗磨轴颈——半精磨轴颈——精磨轴颈——检验——入库。
5.3 各个工序定位基准的选择5.3.1 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将影响的加工面和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或影响到加工余量的分配,并且第一道加工工序首先要遇到基准选择问题,因此正确选择粗基准对保证产品质量将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如果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
(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为粗基准。
(3)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选择粗基准时,必须考虑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及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的问题。
为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要求选用的粗基准尽可能平整、光洁和有足够大的尺寸,不允许有锻造飞边、铸造浇、冒口或其它缺陷。
(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如果能使用精基准定位,则粗基准一般不应被重复使用。
这是因为若毛坯的定位面很粗糙,在两次装夹中重复使用同一基准,就会造成相当大的定位误差。
上述选择粗基准的四条原则,每一原则都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可以兼顾这四条原则,而夹具装夹则不能同时兼顾,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
根据以上原则,在本课题,即十字轴设计的过程中,选择了毛坯的四个轴颈为粗基准,因为在工序的最初阶段不对轴颈进行加工,并且轴颈方便夹装,又能使加工表面A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并且可保证加工A的位置精度。
5.3.2精基准的选择选择精基准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技术设计要求的实现以及装夹准确、可靠、方便。
为此,一般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
这称之为基准重合原则。
(2)统一基准原则当工件以某一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的加工大多数其他表面,则应尽早地把这个基准面加工出来,并达到一定精度,以后工序均以它为精基准加工其他表面。
这称之为统一基准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某些位置度要求很高的表面,常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办法来达到位置度要求。
这称之为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旨在减小表面粗糙度,减小加工余量和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工序,常以加工面本身为基准进行加工,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5)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应保证定位准确、可靠,夹紧机构简单,操作方便,这称为便于装夹原则。
在上述五条原则中,前四条都有它们各自的应用条件,唯有最后一条,即便于装夹原则是始终不能违反的。
在考虑工件如何定位的同时必须认真分析工件夹紧,遵守机构的设计原则精基准选择镗孔,该孔是工艺基准孔,在零件设计过程中多个表面都可以用他作基准,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另外,选择精基准时也应考虑要便于工件加工,并能使夹具结构简单。
根据以上原则车Ø131+0.500mm四轴颈端面时,以Ø27+0.20mm及A面作精基准定位上夹具;钻四轴端中心孔B3,以Ø27+0.20mm及A面作精基准定位,上四等分夹具;车同一轴线两端Ø22.50-0.15mm外圆和车另一轴线两端外Ø22.50-0.15mm外圆,以Ø22.50-0.15mm外圆轴线为精基准;以Ø27+0.200mm孔及Ø22.50-0.15mm轴为精基准车削M面,然后车削N面;粗磨同一轴线两端Ø22.30.02+-mm 外圆,再粗磨另一轴线两端Ø22.3mm 0.02+-mm 外圆,以Ø22.5mm 0.02+-mm 外圆轴线为精基准;半精磨磨同一轴线两端Ø0.0260.00722+-mm 外圆,以Ø22.3mm 0.02+-mm 轴线为精基准; 精磨磨同一轴线两端Ø0.0260.00722+-mm 外圆,以Ø0.0260.00722+-mm 外圆轴线为精基准[13]。
5.4 工序及尺寸公差的确定工序1根据下料要求锯料工序2对原料锻模基本形成十字轴,然后再对毛胚正火处理工序3在车床上,以毛胚四轴颈为粗基准,上V 形槽定位车夹具;采用φ27专用镗刀镗孔Ø27+0.20 0mm 工艺基准孔并倒角2mm ×45°,粗糙度为Ra12.5;采用左侧车刀车A 面,加工余量为0.24mm ,粗糙度为Ra12.5.工序4在车床上,以Ø27+0.20 0mm 及A 面作定位上夹具;采用左侧车刀和右侧刀车Ø131+0.50 0mm 四轴颈端面,公差为IT10,加工余量为0.24mm ,粗糙度为Ra12.5.工序5在车床上以Ø27+0.20 0mm 及A 面作定位,上四等分夹具;采用专用镗刀镗四轴端定位孔B3,公差为IT10,粗糙度为Ra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