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蔬菜价格调查及差距分析

常见蔬菜价格调查及差距分析

常见蔬菜价格调查对比及差距分析
——以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为例
提要:物品价格因地而异,不同区域物价不同,表现了该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市场上,蔬菜价格表现活跃,波动性大,地区差异大,季节性强,能够典型的反映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蔬菜作为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食品,其价格对人民生活影响巨大。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高位运行,作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权重较大的蔬菜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CPI的稳定运行。

近年来,蔬菜价格调控已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

本文试图分析常见的几种蔬菜价格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探讨蔬菜价格差异形成的方式和路径,以客观对待地区间蔬菜价格差异过大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快速高效发展。

本调查分析以以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为例。

2013年6月16号,我们对林芝地区八一镇农贸市场常见的几种蔬菜价格做了调查,并且比较同期北京各农产品市场的平均价格作了分析。

调查以和蔬菜零售商现场询问、数据对比的形式展开,调查对象包括西红柿、茄子(长)、青尖椒、大白菜、黄瓜、土豆、大蒜、紫洋葱、韭菜、胡白萝卜、豇豆、金针菇等在各地市场常见的几种蔬菜。

现列举几种主要的蔬菜价目如下:(单价:元/斤)
注:八一蔬菜价格源自八一农贸市场实地调查,北京市场均价源自北京各大蔬菜市场价格的平均值。

林芝地区八一镇6月份几种常见蔬菜与北京同期价格比
表一
林芝地区八一镇6月份几种常见蔬菜与北京同期对比:
图一
通过对表一和图一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北京市蔬菜市场和林芝八一蔬菜市场,几种常见蔬菜价格有着明显差异。

山药,大白菜,金针菇,胡萝卜,西红柿,大蒜,黄瓜,土豆在北京市的价格分别为4.4,1.0,3.35,1.0,1.3,1.13,1.6,1.43,而在八一则要卖到7元,1.8元,12元,4元,4元,4元,5元,4元。

除白菜外都在4元以上,北京则集中在1~2元之间,八一平均蔬菜价格几乎是北京同期的3.2倍。

最少的在1.6倍,像尖椒在北京1.43元每斤,而在八一市场要卖到7块钱,几乎是北京的5倍。

调查表明八一的蔬菜价格确实比内地高出许多,这甚至影响到了部分人群的正常生活。

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居民单单蔬菜一项的消费支出就占据了生活开支的相当一部分,一个3口之家每天如果买吃菜,则可能要花费30元,这还不包括肉食品、粮油等。

一位农牧学院的老师,他说还不如去食堂吃。

为什么不同地区,蔬菜价格差异会如此之大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对蔬菜价格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设施蔬菜投入高:设施蔬菜可以延长蔬菜生长期,提高产量及质量等,投入产出比较高,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蔬菜供应的均衡发展。

西藏由于其
特殊的地里环境和高原气候,大部分的蔬菜都不能露地栽培,必须借助一系列的设施,如大棚,连栋温室,高效日光温室。

特别是秋冬春三季,由于气温较低,蔬菜在室外几乎无法生长。

如果种植的是反季节蔬菜(如大棚蔬菜),一般市场供应量不足,价格自然会升高,当然大棚蔬菜的种植成本也比较高。

再加上西藏本身气候条件特殊和地理条件特殊,要求蔬菜种植具有较高的技术,防治病虫害也要花费很大代价,菜农们说,近年来白菜甘蓝根肿病、西瓜疫病严重,有时甚至绝收。

2、产地与销区距离加大: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主产区与主销区距离加大,仓储及运输费用增加。

虽然报道说林芝地区蔬菜生产基本实现自给,但仍有一部分蔬菜需从外地托运。

事实上,我认为西藏区内蔬菜并没有实现真真意义上的自给自足。

一些蔬菜在本地生产,但在西藏由于交通道路不发达(如察隅、墨脱),运输要花费不少代价。

3、蔬菜仓储及运输费用的增加:冷冻、仓储、油价等。

燃油价格近年来一再上涨,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使得蔬菜的中间环节的成本增加,直接反应在蔬菜价格上。

4、蔬菜种植成本的增加:如种子、化肥、基础设施、人工等。

在西藏,像化肥种子农药等都是从内地运来,售价相对内地高出许多,据调查,在内地一桶地膜售70~80元,在这里要售170元。

5、气候因素:频发的极端气候对蔬菜生产、仓储、运输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6、零售:传统的地摊销售转变为蔬菜零售市场集中管理,导致零售摊点数量减少,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商贩成本上升,价格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一些商贩,利用林芝地区消费高、蔬菜调运难、货量少的特点,哄抬物价,其他物价纷纷上涨,形成了“你高我涨,你长我抬”的局面,导致这里的物价长期居高不下。

7、需求变化:林芝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均蔬菜消费量也快速增加,本地生产的蔬菜由于设施栽培面积的限制,供不应求,价格攀升,从外地调运,则价格更高。

再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菜的需求量增多, 在蔬菜包装等环节费用增加,价格上升。

8、路交通情况较差,对蔬菜的采收、运输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此现象在西藏表现尤为突出。

9、种植模式:西藏农作物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小农户的形式为主,小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得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下降,导致产量不稳定,引起价格波动。

10、产销脱节。

蔬菜收购价和零售价之间出现极不正常的价差,是种销脱节造成的。

目前的蔬菜销售模式是田地收购,蔬菜市场集中批发,农贸市场零售。

而价差则出现在从蔬菜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之间的环节。

更多的市民还是习惯到农贸市场买菜,因此贯通田间和农贸市场之间的渠道才是最关键的。

11、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近几年在我国持续存在,导致物价上升。

总体上影响林芝地区蔬菜价格偏高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影响蔬菜生产到供给中间环节的因素,二是直接对供给量和需求量产生影响继而改变蔬菜价格的因素。

其实两类的影响因素不能完全的区分开来,这些因素对蔬菜价格的影响不会单独的作用于蔬菜的供求或是中间环节上,比如在当期运输成本的增加可能发生在蔬菜种植以后,这时的运输成本的增加就是作用于蔬菜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蔬菜价格,但是在下期由于农户对运输成本保持了继续上涨或是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的预期,就会减少蔬菜的种植,以减少损失,这样运输成本的增加就直接使得供应量下降。

除了这些因素以外,在一些县乡的蔬菜销售区域中,人的主观因素也会对蔬菜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样的影响都是微观的,集中在很小的层面上。

比如一天的蔬菜价格,菜农直接有生产到销售的蔬菜早上的价格明显高于下午,因为一般的农户销售蔬菜都是小规模种植作为种粮收入之外的一些补贴,这样的一群人缺少保存蔬菜的设备和技术,同时不以种植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不愿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蔬菜的销售上。

但是菜贩的蔬菜价格波动就不是很明显,但有时也会受到农户收菜的冲击。

综上所述,西藏有独特的区域位置,加上物价上涨的普遍因素,造成西藏各种资源域外流通量小,物价普遍高,消费水平也高,蔬菜价格遵循其规律,自然而然也高出内地许多。

蔬菜价格和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偏高,对于无收入和少收入人群,他们在日常生活支出中占得比例会很大,而在其他如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支出就会减少,生活负担增重,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内贫富差距也将进一
步扩大,这对于西藏的发展不利,对西藏人民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利。

针对蔬菜已基本达到自给但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消费的实际,我们建议林芝地区将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优质蔬菜的种植比例,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扩大引进和推广蔬菜新、特、优品种,不断满足市场供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扶持蔬菜生产、销售、经营的专业组织,实现农牧民增收;稳定和调整市场价格,加强价格监督,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和流通,缩小与内地的差距,稳降物价。

政府层面,最近,我们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政府近日决定,将加快完善农牧区流通体系,继续实施“新网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支持建设和改造大型鲜活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联系,提高市场服务水平。

支持县级农贸市场建设和地区级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完善交易设施,改造交易环境,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农贸市场为基础,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降低流通成本,减少农产品损耗,拓宽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政府还将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

这将对降低蔬菜价格、保证西藏民生也发挥重要作用。

调查人:郭小贤 2013年6月16日
农村社会学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常见蔬菜价格调查对比及差距分析
姓名:郭小贤
学号:2011111233
班级:农村区域发展2011级本科班
时间:2013年6月1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