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09级护理管理学专升本班级护理管理班(5班)医院药品价格调查摘要药品价格虚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政府推出一系列降低药品价格、整顿和规范医药市场的政策措施,均收效不大。
本文认为导致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主要有:新药泛滥,仿制药重复建设严重,药品价格失调,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不合理地位,药品招标的低效性等。
医药市场的混乱程度已经不是市场自身可以调节的了,政府在整顿医药行业的工作中,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认为,要想真正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体制的改革将是第一步:重新定义新药,限制仿制药的重复建设,规定医药行业的利润率,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改变医院在医院的畸形地位。
关键词:药品价格医院法制化1.前言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人类存在与发展有意义重大,保障药品的合理使用与正常贸易,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在我国,药品价格过高已经众所周知,产生严重不好的社会影响。
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先后19次政策性调低药品价格,可是不仅没有效地抑制药品价格,药品价格仍然一路上扬。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药品价格越调越高?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问题的本质往往在高于问题本身的层面上。
”可见,只是政策性地调低药品价格是不可能有效抑制药品价格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体制。
唯有体制的改革,对整个医药行业进行有效整顿,才可能会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问题。
一直以来,国内对药品价格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即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而主要侧重点是市场调节。
笔者认为,我国医药行业的混乱现象已非市场自身可调节。
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必定要有严刑峻法与强而有力的执行作后盾,没有监管,再美好的制度都是一场空。
所以,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在药品价格管理的问题上起主导作用,通过抬高新药准入门槛、限制仿制药重复建设、规定医药行业的利润率、打击医药行业的非法竞争和改变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霸王地位,将药品价格管理引上正轨。
2.我国药品市场概况与药品价格概况2.1 药品市场概况我国药品市场的情况,用“混乱”、“无序”这样的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2.1.1 医药企业的概况据SFDA公布的数据,截止至2009年2月,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702家,而与此同时,占有全球医药品销量45%的美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50家,全球最大的药品仿制国印度的药品生产企业也不过1000多家。
截止到2009年2月,我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6000多家,而在美国,药品批发商仅有70家,药品销售额占全球12%的日本,药品分销公司也只有147家。
企业多而小,盲目重复建设,缺乏创新能力,市场紊乱,恶性竞争,这就是中国医药市场的概况。
2.1.2 医药市场竞争激烈无序我国有6702家药品生产企业,132878家药品经营企业,光看这些数字,就可想象我们医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可情况不仅仅如此,这些医药企业生产经营的却是大体同类的产品。
在我国,同一种产品可以有成百上千的企业在生产。
笔者随便选了几个药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一查,竟得出如何吓人的结果。
详见表1。
在一个不以创新制胜的药品生产环境中,存在如此多的同类产品,且政府管理不严格,产生无序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价格战与违规操作也就浮上水面。
网站( 20092.1.3 医院在医药市场中的位置医院从医药企业购进药品,然后将它们卖给患者,从商业的角度讲,医院承担的是一个中间商的位置。
可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药品销售与使用中,患者没有选择药品的能力,自然也就对药品的购买行为失去决策权,而真正拥有药品使用决策权的就是医院。
于是就出了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医药既是药品销售者,又是药品的消费者(即使不是最终消费者)。
换言之,进入医院的药品,只要医院愿意,就肯定会有销路,如果不愿意,就肯定不会有销路。
医院决定一切。
这绝对是种畸形的经济现象。
2.2 我国药品价格现状笔者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附近进行的一项100人的调查中,对民众对目前医疗制度的满意程度,医疗费用、医疗费用高的原因以及药价下降多少合适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表2 对目前医疗制度的满意程度表3 医疗费用表4 医疗费用高的原因表5 药价下降多少合适3.我国药品价格的管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现行的药品定价方法包括政府定价与市场调节定价两种方式。
列入医疗保险目录范围与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由政府定价,其它药品价格开放,由企业自行定价。
3.1 政府定价存在的问题政府定价的药品按照社会平均成本加成定价,对于供过于求的药品,要按先进成本进行定价。
3.1.1 政府定价药品成本申报不实由于药品生产不论是在原材料还是在研究开发上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差异性,物价部门要判断其成本费用具有相当的难度。
价格管理部门未能建议起能真正反映药品成本与价格的监测体系,往往根据企业报送的成本资料再加上规定的差率制定药品的价格,无法使药价达到公平合理,制药企业虚报成本,造成一些药品价格虚高。
2004年的审计报告表明:随机抽查5家药厂的46种药品,有34种制造成本申报不实,平均虚报1倍多。
(黄豪.审计报告深度撞击中国医改.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20:22-26)药品成本虚高,药品价格自然虚高。
3.1.2 企业逃避政府定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对“新药”的定义为:新药,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或制成复方制剂的,亦按新药管理。
随着政府陆续降低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的价格,药品生产企业就通过改变药品的剂型、规格、给药途径,将旧药做成新药,从而规避政府定价。
如头孢噻肟钠的常用规格是1.0g、0.5g,企业却又开发生产3.0g、2.0g、0.75g的规格;又如,国家降低了某药品小针剂的价格,厂家便纷纷转产该药的大输液。
企业改换规格或剂型后,通到SFDA审批成新药,报物价部门获得单独定价,价格上涨几十倍。
从1998年起,国家发改委一共对药品进行了19次降价,可是药品价格不仅没有下跌,反而上涨,原因便在这里。
3.2 市场调节定价存在的问题市场调节定价药品是由企业自行定价,目前没有任何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去干预。
企业自行定价的药品主要是专利药。
政府给予企业自行定价的权利,是考虑到药品创新研发过程中的高投入与高风险,希望药品生产企业在专利保护期内垄断市场以弥补开发费用并获得利润,以便再进行投资创新,实现医药生产的良性循环。
然而,我国新药研究创新能力差,新药研究绝大部分是仿制国外专利药品,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97%都是仿制药。
这类仿制性的新药研究成本低风险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自行定价的要求。
然而恰恰是这些低投入的药品以不合理的高价进入市场,抬高药品价格。
另外,我国新药申报的门槛太低。
许多所谓“新药”,其实就是改变了规格、剂型或给药途径的旧药。
新药能由企业自行定价。
2004年,SFDA共受理新药申请10009项,而同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生产国,药品销售额超过世界药品份额40%的美国仅受理的148件。
我国“新药”泛滥的程度可想而知。
如此多的所谓“新药”在市场上流通,如此多的药品价格完全不受监控,药品价格怎么可能不高呢?4.我国药品营销存在的问题4.1 药品物流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
医药企业信息化水平落后,大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
据行业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的该项指标仅为2.6%。
4.2 药品销售终端的问题在我国,药品的销售终端主要是医院和社会药店,其中医药的销售量占总量的80%,而社会药房的销售量占20%。
中国药品市场有两种十分怪异的现象:第一,药品严重供过于求的结果不是价格下降而是价格上涨;第二,在药效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价格越高销量越好,价格低的逐渐从市场上消失。
4.2.1 医院在药品价格虚高中起的作用在我国,由于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与补贴不足,2003年,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拨款只够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开支的20%,其余的80%要靠医院自行解决。
而在医院的挂号费、检查费等都由国家严格监管,因此,通过药房向患者卖药并获得利润就成了医药的主要经济来源。
“以药养医”的现象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部分医院的药剂科甚至要与院方签订创收责任书,且创收指标年年递增。
由于患者对药品的质量、安全性、适应症及用法等都不甚明了甚至一无所知,其药品使用的选择权在医生手里,考虑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患者不可能因为药价高而拒绝使用医生处方的药品。
理论上,医生应该给患者使用最合适最经济的药品以最大程度以保障患者的权益,但是,由于医院要依靠药品的利润来维持其经营与赢利,医药这一基本的使命变得没有可能,因为最合适最经济的药品不足以产生维持医院经营与赢利的利润。
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医院不会采购政府定价的廉价药品,而会转向有更大的利润操作空间的由企业自行定价的高价药品。
医院从药品经营企业进药的让利比例为药品价格的18%,从药品生产企业进药的让利比例为25%,个别品种高达40%,而且,这都只是账面上的让利。
这就是说,采购的药品总价值越高,医院获得的经济利益就越大。
如此一来,医院采购高价格药品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采购的是高价格药品,销售的自然也是高价格药品。
需要决定供给,作为占全国药品销量80%的医院需要高价药品,医药企业当然得想方设法提供高价药品以达到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目的。
在中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异常剧烈,有那么多的公司在生产同一功效的药品,一种药品同时有那么多家公司在生产,详见表6。
医药行业的竞争可想而知。
而这些公司的竞争法宝,竟然就是高让利。
让利越多,其进入医院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那些价格低廉的药品只能慢慢退出市场。
为了给医药更大的让利,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价格,走高价路线。
药品进入了医院市场,并不能就保证药品的销量,因为在同一家医院里,同一种疗效的药品也有多种不同的品牌,各个品牌的医药企业都在争取医生手里的处方。
竞争是激烈的,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带金销售也就应时而生。
医药企业给予的回扣越大,其得到处方的可能性就越大。
高回扣,成了医药企业竞争的另一个重要武器。
而带金销售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全部都要算到药价上去。
4.2.2 药品招标无益于降低药价政府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来规范药品价格,其目的是通过企业间的竞争有效降低药品虚高定价,让利于民。
药品招标,使药品平均价格略有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规范了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
可是,于是药品招标涉及多环节多部门的利益,各环节在熟悉了招标和评标体系后,招标涉及的利益群体产生利益联盟,共同应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致使药品价格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