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建构
审计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
2012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审计工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关键一年。
国家审计署提出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要把
“两手抓”作为审计的主要方式,把信息化作为审计的主要手段,切
实抓好各项工作。
建设工程审计是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
对建设单位
投资过程(包括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决算)进
行审计监督,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真实反映造价,以维护国家、业主、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增强管理和廉政建设,提升投资活动
的经济效益。
1.建设工程审计管理目前存有的问题及信息化解决思路
我国建设工程审计工作多为以竣工结算审计为重点的事后审计,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工程审计过程事前、事中控制意识的提升,跟踪审计也逐渐成为审计工作的另一重点,但在建设工程审计管
理的全过程中,仍存有一些问题。
(1)审计过程信息不对称。
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单位、建
设单位和工程各参与方缺乏统一的审计资源信息目录,信息交换体系
还没有形成,信息共享性差,容易导致以一台计算机作为一个审计信
息平台的信息孤岛。
在建设工程审计全过程中,审计信息的不对称严
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在审计单位、建设单位和工程各参与方之
间建立一套审计管理信息平台,是解决审计过程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
审计单位、建设单位和工程各参与方通过使用审计管理信息平台
实时共享审计过程信息、协同工作,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2)审计过程数据来源渠道有限、准确性差。
建设工程审计过程中,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取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审计工作
的决策。
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审计过程
中的凭证、文件多为纸质。
信息的查找渠道曲折且查找过程繁琐,信
息收集的结果较容易失真。
通过建立审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审计过程
电子化,合同、凭证、变更签证、审计报告、文档等均电子化,在实
现审计信息轻松共享的同时也方便了信息的查找和搜索。
(3)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
我国现有的工程造价定额种类繁多,具
有相当水准的专业性,因此,从事建设工程审计的人员很难将所有定
额种类掌握一清,尤其很多造价事务所人员非工程专业出身,缺乏一
定的工程造价知识。
另外,非标项目的定价、材料价格的收集和统一
等难题,一直困扰审计工作人员。
通过在审计管理信息平台中建立一
套工程造价价格信息库,由审计机关统一工程造价定额、非标项目经
验定价、材料价格等一并导入,对业主、工程各参与方和造价事务所
信息开放,解决审计标准不一的现状。
2.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方案
(1)系统功能体系。
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建设单位、审计机构、事务所协同平台,信息平台(如图1)以项目立项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实施审计过程为管理点,实现立项—拆迁评估—概算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实施动态跟踪审计—单项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
算审计的处理流程。
同时,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及性质,采取
不同的工作流机制对业务管理。
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工作流机制的应用,提升审计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有效的促进各方的工作效率。
通过审计工作业务的处理,信息平台还将构建事务所诚信库、审计资
料库、审计文档库等知识库。
(2)核心功能体系。
①项目库。
项目库是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库,对建设工
程立项信息管理,构建工程项目全面信息的管理窗口,结合单位管理
与组织用户管理,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审计对象)、施工单位、其他
相关单位、中介审计机构、审计负责人员等信息,并对实体项目过程
进展情况动态跟踪和汇总。
②过程审计管理体系。
过程审计管理体系对建设工作审计全过程业务流程管理,对概算、结算、决算审计工作实现提交送审材料—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复审—出具审计报告的处理流程;对招投标阶段审计工作实现标底复核—最高限价控制—中标价复核的处理流程;对审计报告实现报告提交—送达—反馈—执行的处理流程;对合同额审计实现会签流程等。
③审计资料库。
审计资料库的构建来源于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业务信息的自动归集和分类,形成具有查找和指导意义的资料库。
包括以立项为主线、以项目为单位,对审计工作(已完/未完)全过程成果及文档进行动态管理、对审计制度性文件进行管理、对审计工程造价定额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统计、对经济指标信息进行管理和归档。
④流程管理体系。
流程管理体系针对各阶段的审计工作,可灵活定义多种审计流程,在实际业务开始时,可选择适用流程;各流程步骤可设置基本模板且可根据实际业务状况进行调整。
审计业务流程的网上处理,各步骤审批意见处理结果、后续工作计划均一目了然,并按国家规定的审计报告格式,自动生成审计报告征询稿和正式审计报告以及过程中其他相关文件、报告,在线打印,节约了大量编制审计报告的时间,将审计报告编制人员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脱出来。
⑤信用评价库。
“信用评价库”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建立与之相关的各单位管理功能,实现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中介审计机构的个人及单位诚信管理。
一方面根据核减率实现对施工单位承担审计费用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对单位及个人的准入提供依据。
3.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条件
(1)网络条件。
为了提升协同工作能力,也为了解决因为地域和人员分布所带来的管理困难,在网络的架构方式上既要满足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人员的使用,又要满足远程管理人员以及移动人员的使用。
系统用户按接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人员,采用局域网连接方式接入使用;另一类为远程管理人员和移动人
员等,以远程登陆的方式接入使用。
远程登陆既可以通过Internet远程访问或者VPN(虚拟专用网)方式实现。
(2)硬件、软件条件。
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内存512M、IE6浏览器以上。
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内存4G、IE6浏览器以上。
(3)操作用户素质要求。
审计工作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用户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极为重要,操作人员应具备基础的电脑常用软件操作能力,能管理好自己的口令和密码,能掌握输入信息、上传文件、信息检索等基本操作。
4.结束语
通过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搭建,以及审计过程中各项业务的流程设置,加快日常审计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建设进程,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处理的方式,舍弃了过去大量使用纸质报告的时代,继而以网上处理和电子报表、表格的形式传递信息,打印最终报告成稿,节约了大量纸张,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
建设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对历史项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为决策者再处理类似项目提供了大量的项目经验;对参与单位的信用评价的资料归档为新项目的委托提供信用资料,有效保证了审计项目的高效完成;对审计过程中价格信息、经济指标等行业信息的积累为各审计工作者提供全面的资料,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完成效率。
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在构建完成和初步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使用情况和每年审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功能,以适应我国建设工程的审计工作,为国家审计事业贡献辅助力量。
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