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的范文下面是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临床医学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效果【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改善情况。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营养护理加以干预,两小组采取相同的?o理时间,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上臂肌围(AMC)。
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护理前,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
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胃癌是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相似,因此早期诊断率较低,一般发现时均为中期或晚期[1]。
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暖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2]。
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对于己选择手术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其身体处于初步恢复时期,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术后护理,以避免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3,4]。
本文针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评估指标,总结并归纳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改善情况。
现将详细信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我院被诊断为胃癌且已经手术治疗者;(2)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3)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有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2)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性疾病者;(3)临床信息不全者;(4)有代谢性疾病者;(5)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
将78例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护理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56-82岁,平均(67.71±1.56)岁;病程1-7年,平均(4.02±0.68)年;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54-83岁,平均(67.67±1.60)岁;病程1-6年,平均(3.98±0.72)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营养护理加以干预,包括:(1)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胃癌术后患者,于术前将空肠营养导管插入胃肠第一孔中;术中将胃导管回收至胃腔,将空肠导管从胃导管中抽出,置于肠肠吻合端下方25cm处;术后每4h给予1次肠内营养,6次/d,2h/次,125ml/h,共给予1500ml;(2)早期肠外营养:将静脉营养混合液经由2深静脉导管均匀施加,N量浓度为0.1-0.25g/(kg?d)。
两小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上臂肌围(AMC)。
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
1.3 观察指标根据本院所制满意度评分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1)非常满意:80-100分;(2)比较满意:70-80分;(3)一般:60-70分;(4)不满意:0-60分。
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将78例胃癌术后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采用(x±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满意率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前后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比较护理前,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见表1。
2.2 两组满意率的比较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见表2。
3 讨论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多项临床研究也发现,胃癌的发生于地域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基因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某些癌前病变有关。
晚期胃癌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依据临床体格检查、病史调查、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气钡双重造影或内镜发现占位性病变,可对胃癌进行诊断,但最终的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结果。
对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临床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高要求,早期营养护理可对患者进行早期营养补给,优势明显。
此项试验中,护理前,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
根据上述材料,表明在胃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早期营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与周海燕[7,8]等人的研究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提升患者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浅谈叙事疗法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1 概念1.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指在护理时间中,护士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榛?础,按一定的程序,运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消除或缓解病人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
1.2 叙事疗法叙事疗法就是指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的一种,由于其独特的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和问题,帮助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2]。
1.3 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叙事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自己选择性地讲出自己的生命片段故事,以此为主轴,再透过与治疗者的对话,逐渐修正、重写,丰富故事内容。
故事叙说中,我们重新体验、解构、建构,通过不同的词汇语言,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3]。
叙说好的故事不仅可以使人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还可以使扭曲的精神恢复正常,而且可以从中寻找自信和良好的认同;隐喻故事令人愉悦、感动,通过隐喻故事,我们可以为烦恼的现实状况重新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勇敢正视我们的过去,并且找到一个继续积极努力、正向发展未来的深层动机和强大动力。
1.4 外化技术――将人与问题分开问题外化是指通过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反映其态度。
外化问题时,人们带入咨询时的问题被当成一种为来访者带来影响的外界存在,而不是一个人内在个性或人格特质。
治疗师把问题视为对来访者的攻击、束缚,对其生活的入侵、叨叨不休的影响,或伤害他的企图。
通过隐喻外化问题是叙事治疗的特点:人们需要回应的是问题情境,而非问题本身;因此,人们可以将问题排除在生活之外,或者以某种方式控制问题的影响。
外化是“去病理化”,并通过语言的拣选为人们带来希望和鼓励[4]。
1.5 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己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经验有好有坏。
好的经验大多是成功的经验,形成正向积极的自我认同,坏的经验大多是挫折的经验,形成负面消极的自我认同。
叙事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法,是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
叙事心理治疗的策略,有点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在黑色的区域里隐藏着一个白点,这个白点不仔细看还看不到。
其实白点和黑面是共生的。
如果在人的内心,当白点由点被扩大到一个面的程度,整个情形就会由量变到质变。
找到白点之后,如何让白点扩大呢?叙事心理辅导采用的是“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
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产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视而不见。
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2 叙事疗法在常见情绪、行为问题中的应用2.1 焦虑焦虑是指病人面临不够明确的、模糊的或即将出现的威胁或危险时,所感到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5]。
因此护理焦虑的病人时,在尊重病人的基础上,应用故事叙说将病人模糊不明确的的焦虑情绪淡化,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疾病,重新找到面对烦恼的现实状况的方法。
情绪是潜意识的代言人,找到情绪背后的潜意识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我为一位子宫肌瘤手术前失眠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发现病人由于担心自己切除子宫影响自己的女性特征而焦虑失眠,通过科普宣教,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的疾病,焦虑消失,恢复正常睡眠。
2.2 恐惧恐惧是指病人面临某种具体而明确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6]。
应用外化技术护理恐惧的病人,帮助病人将恐惧与自己分开,通过将恐惧隐喻,比如请病人将恐惧隐喻为他自己害怕的蛇,引导病人叙说碰到蛇时会出现的情感体验,寻找战胜蛇的方法,以及被蛇咬伤后的救护措施,使病人摆脱恐惧或可以积极有效的面对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