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法学作业电子版

宪法学作业电子版

学号:SM14216083 宪法学作业专业:公共管理硕士班级: 14级秋季月度集中班学生姓名:张颖日期: 2014年11月一、简述宪法最高法律效力的体现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

这就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与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法律为子法。

第二,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二、简述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改的主要内容1.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第一个宪法修正案。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1)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2)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第二个宪法修正案。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

(2)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加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4)将宪法有关条文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5)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6)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3.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第三个宪法修正案。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

(2)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增加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5)增加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4.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第四个宪法修正案。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2)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5)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6)完善土地征用制度;(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9)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10)完善紧急状态制度;(11)在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中增加“进行国事活动”;(12)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3)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

三、简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一)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主要区别在于:1.国家权力的实际行使主体是国家机关,而公民权利的主体是公民个人。

2.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和主权性,对方必须服从;而公民权利则是一种可能性或资格。

(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占公民中的绝大多数。

2.公民权利中的民主权利,尤其是参与政治的权利,实际上包含着国家权力的因素。

3.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上规定的各种自由和权利,能否得到兑现,也要依靠国家权力来保障。

4.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国家权力的存在和运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5.公民权利和自由是第一位的,国家权力的行使必然会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使构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限制和剥夺,但限制和剥夺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

6.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公民权利是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权利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恩赐,而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公民权利以利益为基础,自由为前提,主张为取向。

国家权力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国家强制力为支撑,国家权威为追求。

因而国家权力的存在和行使,应当以公民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和归宿。

四、简述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1.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物质保障,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以及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物质帮助权。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劳动就业和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以及为保护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休息和休养的权利。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在退休后,有获得生活保障的权利;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后,有权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

2.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障,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享受其他权利和自由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

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任何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五、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根本标志。

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工人阶级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由它的阶级本质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工人阶级是近代机器工业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工人阶级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并以此为基础团结一切爱国者振兴中华。

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表明,无产阶级在推翻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必须同广大农民群众结成坚强的联盟,农民阶级也只有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能获得彻底解放。

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革命成败和国家前途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依靠和农民阶级结成的阶级联盟,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我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农联盟也是坚持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力量。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可以将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所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共同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依靠力量。

我国《宪法》序言规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不论从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技术要素来看,还是从劳动者要素、管理水平要素看,知识分子都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起决定性作用,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亦是建设我国政治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

正因为如此,我国《宪法》第23条规定:“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六、简述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两种形式。

个体经济是指由城乡个体劳动者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品,以自己从事劳动生产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

所谓私营经济,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形式。

“三资”企业是依照我国法律在我国投资,与我国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经济合作的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一)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相对困难的几年里,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由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强劲稳定的发展动力。

(二)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较为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在过去几年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而正是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

以后,非公有制经济仍将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三)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

尽管国有经济目前在整体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税收来源,但非公有制经济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增量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四)非公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我们尽管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平等竞争、厉行法治等基本规则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七、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

思想道德建设内容:1.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普及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