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安全》PPT课件
放散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放散的安全。对不同的管道进行放散时要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放散地点。
市政管的放散地点一般设在管道上的凝液缸、阀门井、放散井等地方。 放散时要远离高压电线、公共建筑、民宅以及行人密集的路口等。
庭院管道的放散点通常设在上升立管阀门下端的放散阀、阀门井、 凝液缸、放散井等处,也可利用地面表箱的放散阀进行放散。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关闭供给源,若关闭困难,而燃烧并不危及周围环境,则可任其燃烧,否则应使用粉沫、泡沫或二氧 化碳灭火剂灭火;对于液体天然气,应喷水保持贮罐的冷却,但禁止水与液化天然气直接接触。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合理通风,禁止泄漏物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 等),以避免发生爆炸。切断气源,喷洒雾状水稀释,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 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天然气安全 使用常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天然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 Natural gas
化学品俗名: 英文名称:
有害物成分
含量
甲烷
>=90%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 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时,可有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尚可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过 程久者,醒后可有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天然气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
天然气维修动火
1、动火的容器和管线的吹扫、清洗,以及前道程序合格后应对与动火部位 相连通的容器和管线进行隔离、封堵或拆除处理;
2、动火前要做动火分析,严防易燃易爆气体泄露,动火现场的可燃气体浓 度处于燃烧或爆炸极限范围外的方可施工动火。动火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动火 前30分钟,分析频率由批准动火人决定,分析人员对分析数据负责;
楼栋内燃气的放散通常利用天面的放散阀,以及下降立管的排液 阀等直接放散。
户内管的燃气比较少,可用软管引至户外直接放散或直接利用燃 具进行燃烧放散。
放散要尽量选择在夜间或来往人员较少的时段。降低燃气放散的 不安全因素。
同时,为安全起见,放散点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及消防器材, 尤其是中压管道的放散,应在放散区域设防护栏,禁止行人围观,避 免发生意外。
接触控制与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沸点(℃): -160 主要成分: 甲烷 闪点(℃): 无资料
毒理学资料
毒性:
属微毒类。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 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
天然气放散
放散方法和地点的选择 天然气放散指在管道投入运行时或置换
改造时利用放散设备排空管内的空气、原 有燃气,防止在管道内形成爆炸性的混合 气体。燃气放散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 放散法,燃烧放散法,此外还有吸收法等。
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482~632 溶解性: 溶于水。
相对密度(水=1):
约0.45 (液化)
爆炸上限%(V/V):
15
爆炸下限%(V/V):
5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作制造炭黑、合成氨、甲醇以及其它有机化合物,亦是优良的燃料。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非动火工作人员不准随便进入施工现场; 4、动火现场15米范围内应做到无易燃物、无积水,有紧急疏散通道,便于
施工人员在危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5、动火现场应按动火措施要求配备和布置消防设备和器材; 6、氧气瓶与乙炔发生器要相距7米以上,乙炔发生器严禁倒置且不准放在室
内走廊或电线下面; 7、动火完成后,监护人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没有火种存在后方可离开。 8、动火施工人员及监护人必须穿戴劳保用品。 9、动火时,必须有生产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场进行监督检查。 10、遇有6级以上大风(含6级)不准动火,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进行围隔作业并
放散所需时间的计算
在整个置换工程中,管网置换与燃具置换需要 紧密配合,而放散时间是管网置换时间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放散时间进行估算有利于置换工作的 合理安排。加快置换速度。燃烧放散时间与燃烧 器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准确的理论计算很难实 现。
放散地点应注意与周围建筑、人群保持一定的距 离。尽量采用管道上设备如凝液缸、放散阀进行 放散。
燃爆危险: 第2.1类 易燃气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脱离有毒环境,至空气新鲜处,给氧,对症治疗。注意防治脑水肿。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 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放散设备的探讨 明火放散的火焰很高,给人造成一种内心的恐惧感,也具有相当
的危险性,故最好选择一种燃烧器或者火炬放散设备来进行燃烧放散。 简单的做法是将放散管的末端锤扁,这样可以加大阻力,减小气
流速度,从而降低放散火焰高度。此时放散火焰高度最高可达4m~ 5m,稳定后约为3m左右。该做法简单,但火焰高,较为危险。 也可自制简易的燃烧器来进行燃烧放散。在DNl5的放散管用大小头 接一个简易燃烧器。这种简易燃烧器是用DN65,长约70cm钢管制成, 上开有20~30个直径约为5~6 mm的小孔。通过简易燃烧器燃烧的 火焰高度大大减小,燃烧也比较均匀,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另外也 可以采用专门的燃烧火炬的设备来进行燃烧放散,但这样放散的投资 将会增加。 放散管应安装阻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