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ppt课件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政府与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服务机构) –职业卫生服务提供者与用人单位
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行业自律、工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5
职业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 接触粉尘、放射性、有毒有害作业 – 按照职业病名单实施管理
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
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八条 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 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 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 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4 国家监督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监督, 其效力范 围及于主权国家管辖领域之内。
5 国家监督是具有权威性的监督, 它以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为依据, 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所有被监督对象都必须服从。
13

第九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
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
实施。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本法,支持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
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
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
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十一条 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
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六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 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 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11

第七条 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
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
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
职业病防治与传染病防治的区别 –治理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消除传染源(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
职业病防治原理(续)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
– 预防、消除危害源头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
– 工作场所定期职业危害评价 – 健康监护制度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
检举和控告。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
奖励。
14
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
劳动者
政府监管部门 履行保护健康义务 主张健康权利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15
前期预防
立法意图:控制危害产生源头 主要内容
– 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 法第十三条 条例第十一条:《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
– 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 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
8
职业病防治法目录
第一章 总则(1--12条) 第二章 前期预防(13—18条)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9—38条)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9—54条) 第五章 监督检查(55—61条) 第六章 法律责任(62—76条) 第七章 附则(77—79条)
适用于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 织(用人单位)理论上说,不包括没有职业危害的 用人单位
参照执行:其他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参照本法制定办法
6
职业病防治原理
职业病的特点 –可预防而难以治疗:从源头控制 –人为性: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作业行为
疾病控制的公共卫生理论 –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合防治 策略
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 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 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 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3
职业病防治法立法目的
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 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4
职业病防治法立法指导思想
明确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权利义务关系
–职业病防治义务人——用人单位 –健康权益主体——劳动者
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监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建立社会保障
处理好三类法律关系,政事分开、政企分开
第三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 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10

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
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
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 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
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2
立法背景
• 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 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问题突出 •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可持续发展 •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 多种所有制与发展市场经济 • 国企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用工制度改革与流动劳动者的形成 • 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12
国家监督的特征
1 实施国家监督的机关必须法律授权的机关, 其 他非法律授权的机关无权实施国家监督。
2 国家监督是依法实施的监督, 具体实施国家监 督的机关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超越法律赋予的职权 实施监督。
3 国家监督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监督, 依法实施 的监督是由法律保证其必须得到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