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完整版)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完整版)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课程代码: PB990001
开课系(部):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人:
审核人:
制定时间:2020.9.25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学分:4 总学时:39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结构和能力达到下述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掌握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⑵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及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⑶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的使用知识。

⑷掌握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

⑸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
⑴具有熟练使用主流微机操作系统和管理常见应用软件的初步能力。

⑵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格式化、图文表混排和打印的能力。

⑶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的能力。

⑷具有使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浏览器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⑸具有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编辑各种演示文稿的能力。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通过合理组织课程内容,特别通过掌握典型机型和软件,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学习和使用新机型、新软件的能力,逐步形成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继续学习,不断获取计算机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 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素质为目标,课程内容选择日常事务中基于工作过程实用典型案例,以实用任务的形式呈现,以“任务描述→案例→相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步骤→知识拓展→探索与练习”几个环节贯穿每一个任务中,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能力、技能组织教学。

课程突出工作过程的主线地位,以边讲边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可迁移性,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协调发展。

1、以能力为本位,精讲多练,突出能力的培养。

注意教学内容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学习和使用新机型、新软件的能力。

2、教学模式上,注意将课堂教学与上机操作紧密结合,探索“教、学、做”一体化,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时数。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1.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实践环节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2.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试卷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设计。

3.按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的标准给出总评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书
1、《计算机导论》,柳青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
2、《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与习题集(Windows 7+Office 2010)》(第二版),柳青、沈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附注:本模板适用于理论课、实训课及实验课,课程类别一项注明是理论课、实训课,还是实验课。

全部内容使用A4纸打印。

请按照本模板内容填写,不要改变各个标题的字型字号(其中标题字号为黑体小四,正文为宋体五号);内页行间距为18磅;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2.6cm,右2.6c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