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申报范本:4594-小学生微电影创意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4594-小学生微电影创意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小学生微电影创意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1.1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但从现实的写作教学上看,很多孩子不喜欢写作,害怕写作,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贫瘠、干涩,就是与年龄不相符的“假大空”,泛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

究其原因:1.教材地位。

在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材里,习作处于依附地位,既没有独立的教材,没有独立的单元,也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而且内容比较单一——通常只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就话题做些简要提示,或提出一些笼统的要求,话题也往往只关切身边的人、事、物、景,学生长期写同类的题材,写作兴趣逐渐丧失。

2.教师层面。

由于教材中没有习作过程的设计,教师普遍面临知识与知识教学的双重困境,即普遍缺乏用来指导学生的有效知识。

加之教师不能结合课标的学段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上粗放单调,仅仅是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内容可写。

但具体怎么写,缺乏写作技法的指导,教师、学生始终阙如。

3.学生层面。

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孩子畏惧习作,之所以“无米下炊”,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人、事、物熟视无睹,即使有意观察,也是过眼云烟,提笔之时一片茫然。

加之教师所拥有的指导知识浮泛笼统,缺少科学、系统的策略指导,学生提到作文望“文”生畏。

4.社会层面。

我们现处于多媒体信息时代,很多孩子很难静心下来阅读,而是沉浸在网络世界里“乐不思蜀”。

反观我市,由于环境、教师、家长素质等种种原因,特别是一个班一百来人的超大班额,学校一直实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们依然采用一课一教的单篇精读教学。

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习作教学仍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鉴于上述现象,我校拟定课题《小学生微电影创意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试图立足于身边的、本校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

力图在阅读教学中梳理各类文体的“写作支架”——写作的精准知识精准知识,再借助微电影这一形式创设情境,将阅读教学中精准知识在电影情境教学中与相关的主题写作有效衔接。

即依托电影为教学情境,用教材课文搭建习作教学的支架,各学段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一课一教、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中让学生应有的习作能力落地开花。

1.2课题界定1.创意写作“创意写作”这个概念,是个舶来品。

193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创立了创意写作艺术硕士学位(简称MFA),标志着创意写作学科的正式诞生,此后半个多世纪,创意写作学科在英语国家普及,研究也随之兴起。

作为一门学科,创意写作主要是通过写作技巧的教导与反复的写作实践,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独立完成创造性的写作任务。

2.写作的创意教学小学课堂所探索的创意写作,即以追求写作的创造性、新颖性为目的。

不以追求写作的创造性、新颖性为主要目的,而以追求教学的创造性、新颖性为主要目的。

教师通过对写作的素材、文体、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试图改变传统的“写一篇文章”式的沉闷低效的写作,改变写作课上教师不作为的现状,把写作教学引向真实的生活,希望写作教学与数字时代翻天覆地的写作方式、写作形态、写作功能接轨。

3.微电影创意写作“微电影创意习作”是将精选的微电影、影视片断剪辑成微视频引入课堂,通过“视频情境”,创设拟真的交际语境,赋予写作以真实而具体的目的与对象,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了学生对写作的强烈动机。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通过多式播放、“读”写结合等方式指导学生习作,掌握写作方法,突破习作难点,拓宽习作“材源”,达到再现生活场景、激活情感思维、诱发言说欲望、迁移写作技巧的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美国许多大学的创意写作课,基本上都是“作家培养作家”的模式,即教师一般都是作家,而学生则是那些梦想成为作家的人。

这类教学的目的,则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去完成一个写作项目或作品,所写的作品,也不限于小说或剧本,还包括有创意的自传、文案策划、纪念册制作等。

2.国内(1)2011年前,关于创意写作的研究与教学鲜有人关注,每年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也寥寥无几。

(2)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引进了创意写作丛书,之后,高校和中小学陆续开展创意写作的教学探索。

(3)在“读秀”的检索显示,近五年关于创意写作的期刊论文数量分别是2012(16篇)、2013(13篇)、2014(38篇)、2015(55篇)、2016(85篇),说明创意写作在最近三年越来越受关注,小语界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创意写作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中。

(4)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自2004年执教《亚马逊河探险记》,巧妙地把微电影引入写作课堂,为创意写作课堂注入了时代的活水,为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提供无穷灵感,在小语届引起不小轰动。

接下来几年,《月神》《神奇飞书》等一系列微电影创意写作课例应运而生。

2018年5月,张祖庆老师《光影中的创意写作——46节电影作文课》出版发行。

(5)安徽省太湖县新城小学王华星老师和他的团队自2016年着手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微视频习作的课程价值与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并如期开题,以王华星名师工作室成员为研究主体的“微视频习作”专题科研正式启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微电影创意习作”是将精选的微电影、影视片断剪辑成微视频引入课堂,通过“视频情境”,创设拟真的交际语境,赋予写作以真实而具体的目的与对象,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了学生对写作的强烈动机。

同时,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通过多式播放、“读”写结合等方式指导学生习作,掌握写作方法,突破习作难点,拓宽习作“材源”,达到再现生活场景、激活情感思维、诱发言说欲望、迁移写作技巧的目的。

用有声有色有趣的“微视频”来促进写作,契合儿童的天性,能在帮助儿童思维发展的同时促进其语言发展,而且能拓展他们的精神疆域,提升他们的精神品味。

2.1课题理论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

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叶黎明教授强调“写作支架是整合、嵌入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显性的学习支持系统,是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的‘脚手架’,有提示、建议、触发、指导写作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

”王荣生教授提到“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将知识问题在课程具体形态层面‘主题化’”。

微电影之于儿童创意写作,有如下几点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价值:第一、电影艺术的直观性符合儿童的内在成长规律。

第二、电影题材的丰富性能够拓展儿童写作素材的广度。

第三、电影表现技法与文学语言手法的相似性,能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

第四、微电影本身的无限创意,能进一步激活儿童的创意思维。

第五、电影促进儿童精神的成长,又反哺着儿童写作。

2.2研究目标1.确立开放的课程目标,分段达成,适量存储微电影视频,建立微电影习作教学素材库,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

2.梳理、提炼、整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学段显性、精要、好懂、管用的精要写作知识,搭建写作支架。

3.探索“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的课程价值与操作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4.构建教材单元习作与自主开发习作相互补的“微电影创意习作”课程,综合运用提升教师的作文指导水平,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2.3研究内容1.依据开放的“微电影创意习作”的课程目标,分段达成,通过精选的微电影片断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印证“微电影创意习作”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2.探索“微电影创意习作”课程的操作方法和流程,构建具有我校特点的“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模式,建立语文学科系列配套的“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资源库,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

3.在“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构建“教材单元习作”与“自主开发习作”相互补的“微电影创意写作”校本课程,提升教师综合运用“微电影”指导作文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2.4研究假设依据开放的“微电影创意习作”的课程目标,探索“微电影创意习作”课程的操作方法和流程,构建具有我校特点的分层互动的“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模式,建立语文学科系列配套的“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资源库,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2.5创新之处在阅读教学中梳理各类文体的“写作支架”——写作的精准知识,再借助微电影这一形式创设情境,将阅读教学中精准知识在电影情境教学中与相关的主题写作有效衔接。

各学段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一课一教、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中让学生应有的习作能力落地开花。

3.1研究思路第一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对教师访谈、深入课堂听课等方法,了解教师对习作教学的认识现状,撰写此项课题开展的实施方案。

第二步,引导教师系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有关习作的教育理论著作,了解写作教学的精神内涵。

第三步,引领教师实施研究,结合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文内容,梳理、提炼、整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学段的精要写作知识,即写作支架。

构建教材单元习作与自主开发习作相互补的“微电影创意习作”的教学模式。

3.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3.3技术路线1.特聘课题指导顾问:×××(××省××市××区××××学院副院长,著名特级教师)×××(湖北省××市××××中心,特级教师)×××(湖北××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2.熟练操作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

完善硬件设施,做到功能齐全。

微电影的视频剪辑、运用、课程的整合。

3.4实施步骤本课题预期三年完成,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

考虑到时间短,任务重,为了确保按时完成预定任务,我认真规划,精心安排,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课题的实施。

1.准备阶段(2018.5.15一2018.6.30)查阅相关文献,做好调查,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和开题工作。

2.实施阶段(2018.7.1一2020.4.30)组织实施项目培训学习、课堂教学实施、实践活动开展。

3.总结鉴定阶段(2020.5.1—2020.6.30)整理各种文字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资源等,上报研究与实验成果进行汇编,邀请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课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