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课题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0×3=(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2)教学过程同上。
5.总结规律。
2×3= 20×3= 200×3=(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1)出示例2情景图。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9×6≈(3)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5)完成“试一试”。
(6)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31.出示情境图(例3)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
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1)圈一圈,再比较: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
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
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汇报: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
那么把红花圈成了几个2(4个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板书课题)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指名回答,8÷2=4(3)小结:“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
”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五、全课总结今天怎么学习了(),你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4、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操作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题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三、巩固练习四、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课题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5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口算:60×4 400×2 80×6 700×3 200×7(二)竖式笔算:二、进入新课(一)教学例题1.教师出示例题图:(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
今天我们就以为例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并板书:(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8)反馈练习:2.教学试一试(1)教师出示试一试。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
(3)反馈练习3.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4.反馈练习: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二、巩固练习三、全课小结。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学内容: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新课(一)教学例题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
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三、巩固练习四、总结延伸: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第2课时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