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K55+487.7钢筋混凝土箱涵基坑稳定性检算

9-K55+487.7钢筋混凝土箱涵基坑稳定性检算

附件:K55+487.7箱涵内支架、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书1.编制依据(1)铜陵市S321黄浒至白杨坡一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S321黄浒至白杨坡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4)《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6)《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周永兴等编著);(7)建筑施工计算手册;(8)理正深基坑5.3版软件。

2.工程概况K55+487.7新建涵洞设计为1-3.0×3.0m钢筋混凝土箱涵,线路中心处填土高度2.29m,涵洞长度35.87m,涵内流水面设置由左向右0.5%横坡,洞口设计为混凝土翼墙式。

施工期间S321保持畅通,涵洞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施工右幅接长段11.2m箱涵,基坑开挖深度6.4m,基坑壁为老路基边坡,主要为填筑粘土,现场采用放坡法开挖。

第二阶段封闭现状道路,施工现状道路范围内24.67m箱涵,基坑开挖深度6.4m,采用放坡法开挖。

3.地质情况老路基部分地质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路面结构层约76cm(16cm厚沥青混凝土+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20cm原水泥混凝土路面+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石灰改良土,填筑粘土层。

填筑土:褐色,密实,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石。

路基加宽接长部分根据设计地质钻探、现场调查资料,涵洞位置地层分布情况如下:①1层种植土:灰黄色,含大量植物根系,层厚0.4~0.6m;①2层填筑土:灰黄色,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碎石,层厚0.3m;②土:灰色,流塑-软塑,层厚7.2m。

4.箱涵内支架体系检算4.1支架布置形式模板采用12mm竹胶板,肋木采用5×10cm方木,间距25cm一道。

顶板、侧墙支架均采用φ48mm×3.0mm钢管支撑,钢管水平布置间距65cm×120cm和85m×120cm两种布置形式,支架纵向布置间距100cm,竖向设置3道水平连接杆布置间距0.3m+1.2m+1.2m+0.3m,水平连接杆和立杆搭接全部采用十字扣件进行连接加固,顺涵洞方向每隔4.5m设置一处竖向剪刀撑。

箱涵外支撑采用1.5m和2.2m短钢管支撑在基坑开挖边坡上,外支撑顺涵洞间距按照2.0m/道设置。

钢管支架布置图钢管支架自下往上布设为:混凝土底板(设计C30混凝土)+钢管支架(单层)+顶托+纵向方木(10×10cm)+横向方木(5×10cm )+高强竹胶板(12mm厚)。

4.2荷载取值、组合4.2.1荷载类型及取值(1)模板、支架自重:竹胶板自重取0.15kN/m²。

10×5cm方木每米自重8×0.1×0.05×1=0.04KN/m。

统一按照间距20cm考虑,则每m²重量为0.04×5=0.2KN/m²。

10×10cm方木每米自重8×0.1×0.1×1=0.08KN/m。

3m宽度范围内共布置4根,则每㎡总量为0.08×4/3=0.11 KN/m²。

计算支架时,模板及纵横向方木按照均布荷载计算,荷载大小为0.15+0.2+0.1=0.45 kN/m²。

取1kN/m²进行计算。

(2)新浇筑砼、钢筋、预应力筋自重偏于安全考虑,混凝土自重取值26KN/m³。

(3)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荷载①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撑模板的小楞时,均布荷载取2.5kN/m²,另以集中荷载2.5KN进行验算;②计算直接支撑小楞的梁或拱架时,均布荷载可取1.5 kN/m²;③计算支架立柱及支撑拱架的其它结构构件时,均布荷载可取1.0 kN/m²。

(4)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荷载:取2 kN/m2。

4.2.2荷载分项系数计算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构件强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取其标准值乘以下列相应的分项系数:(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2;(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3)计算构件变形(挠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4.2.3荷载组合计算底模板及支架强度时,荷载组合为:(1)+(2)+(3)+(4);验算底模板及支架刚度时,荷载组合为:(1)+(2)。

4.3竹胶板计算模板背肋间距为25cm,竹胶模板面板宽122cm,其肋(背木)间距为30cm,面板按四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取1m宽度模板模板承受线荷载q=(1.2×(0.29×26+0.15)+1.4×(2.5+1))×1=14.13KN/m参照《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765页,Mmax=0.107ql2=0.107×14.13×0.252=0.094kN.m;竹胶板(12mm厚)截面抵抗矩W=bh2/6=1000×122/6=24000mm3;σ=M/W=3.92Mpa<50Mpa(其中50Mpa为竹胶板最小静曲强度)根据以上计算,底模板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竹胶板弹性模量E=4000Mpa,惯性矩I=bh3/12=1000×123/12=144000mm4;验算刚度时,线荷载q=1.0×(0.29×26+0.15)×1=7.69kN/m考虑竹胶面板的背带为10cm×5cm木方,面板的实际净跨径为200mm。

挠度f=0.632×ql4/(100EI)=0.632×7.69×2004/(100×4000×144000)=0.135mm<[f]=300/400=0.75mm。

模板刚度满足要求。

4.4横桥向方木(5×10cm)计算横向(竹胶板背肋)采用5×10cm方木,方木间距按照25cm,因上部荷载为均布荷载,为简化计算并偏于安全考虑,按照简支梁计算,将上方承受荷载简化为线荷载计算,按照纵向背楞(10×10cm方木)较大间距85cm进行验算:10×5cm方木力学特性如下:[σw]=12Mpa,E=9×103MpaW=50×1002/6=83333mm3I=50×1003/12=4166666mm4q跨度L=850mm,强度验算:线荷载q=(1.2×(0.29×26+0.15)+1.4×(2.5+2))×0.25=3.88KN/mMmax=ql2/8=3.88×0.852/8=0.35kN.mσ=M/W=0.35×106/83333=4.2Mpa<[σw]=12Mpa。

满足要求。

跨度L=850mm,刚度验算:线荷载q=1.0×(0.29×26+0.15)×0.25=1.92KN/m挠度f=5×ql4/(384EI)=5×1.92×8504/(384×9000×4166666)=0.35mm<[f]=600/400=1.5mm。

满足要求。

4.5纵向10×10cm方木计算横向5×10cm方木下为纵向10×10cm方木,10×10cm方木跨度按照钢管纵向布置间距100cm进行检算,取中间钢管顶部方木计算,延米方木承受面积为(0.65/2+0.85/2)×1=0.75m²。

10×10cm方木力学特性如下:[σw]=12Mpa,E=9×103MpaW=100×1002/6=166666mm3I=100×1003/12=8333333mm4q跨度L=1000mm,强度验算:线荷载q=(1.2×(0.29×26+0.15)+1.4×(2.5+2))×0.75=11.65KN/mMmax=ql2/8=11.65×12/8=1.46kN.mσ=M/W=1.46×106/166666=8.76Mpa<[σw]=12Mpa。

满足要求。

跨度L=1000mm,刚度验算:线荷载q=1.0×(0.29×26+0.15)×0.75=5.77KN/m挠度f=5×ql4/(384EI)=5×5.77×10004/(384×9000×8333333)=1.0mm<[f]=600/400=1.5mm。

满足要求。

4.6钢管支架(1)荷载计算单肢立杆轴向力计算公式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按公式5.2.2-1计算:N = [1.2Q1 + 1.4 (Q3+Q4)]×Lx×Ly +1.2 Q2V (5.2.2-1)式中:Lx、Ly——单肢立杆纵向及横向间距(m);V —— Lx 、 Ly段的混凝土体积(m3)。

单肢立杆稳定性按公式5.2.2-2计算:N≤φA f (5.2.2-2)式中:A —立杆横截面积;φ—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按细长比查上述规范附录E;f —钢材强度设计值,参照《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177页;Q1—模板及支撑架自重标准值;Q2—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自重标准值;Q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4—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钢管所受的荷载为顶板混凝土均布荷载,由钢管支架布置知中间两根钢管间距最大,承受荷载最大,因此取中间钢管进行计算:N=[1.2×1+1.4×(1+2)] ×1×0.75+1.2×26×0.29×1×0.75=10.84kN 。

(2)立杆力学特性计算钢管脚手架材料为:φ48mm,δ=3.0mm(Q235) 热轧钢管,其截面特性计算如下:截面抗弯模量: W==-)484248(3243π4490.69mm 3截面惯性矩: I=444mm 58.107776)4248(64=-⨯π截面回转半径: i=95.15)4248(4122=+mm 截面净面积: 90.423)4248(4220=-⨯=πA mm 2Q235钢材抗压强度: 205N/mm 2。

(3)单肢立杆稳定性计算横杆步距1.2m ,立杆计算长度l 0=h+2a ,其中a 为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取0.30m ,l 0=1.2+2×0.30=1.8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