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生物试题1、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能进行运动C.生物能进行呼吸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与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B.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C.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人为的,完全可以避免D.实验中要如实地、及时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3、对于探究实验中的假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假设是一种随意的猜想 B.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C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D.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4、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A,b B, d C.q D.p5、下列有关生物生存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阳光、空气、土壤等是环境中的全部因素B.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可以直接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因素C.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构成的因素D.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和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6、童年时,我们经常唱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主要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A.温度B.水分C.阳光D.空气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了生物间的A.互助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8、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蚯蚓的排泄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A.生物依赖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9、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10、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A.棵地B.草坪C.灌木丛D.任意一组11、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D.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12、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们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黄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
这主要是因为A.南极缺少必要的生活垃极处理设施B.南极生态系统中缺少生产者C.南极生态系统中缺少消费者D.南极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13、素有“地球的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1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15、小麦在子粒形成期间如果遇到连续的阴天,就会造成减产,这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A,水 B.光照 C.温度 D.空气16,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B.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C.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本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1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只为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C.用来构建植物体D.为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8、将四株大小差不多的同一种植物的幼苗,分别培养在下列液体中,生长情况最好的是A.蒸馏水B.无土栽培培养液C.土壤浸出液D.自来水19、土壤中的水分到达叶肉细胞所经过的途径是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内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20,为了使孩子健康地成长,一位母亲为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膳食要求,期中不科学的是A.少吃油炸的食物B.多吃蔬菜和水果C.每天早上喝一袋牛奶D.多吃精制面粉和大米21、平日我们所吃的米、蔬菜、肉类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①蛋白质②糖类③脂肪④水⑤维生素⑥无机盐A.①②③B.①②③④C. .①③④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22、下列营养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A.脂肪、糖类、维生素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C.糖类、脂肪、蛋白质D.糖类、蛋白质、水23、下列物质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是A,葡萄糖 B.脂肪 C.无机盐 D.氨基酸24、既能消化淀粉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A.唾液和胃液B.唾液和肠液C.肠液和胆汁D.肠液和胰液25、右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胃,它能分泌胃液B.②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C.③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蛋白质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26、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田鼠→蛇一鹰B.植物→田鼠一蛇→鹰C.阳光→草→兔→狐D.鹰→蛇→田鼠→植物27、以下关于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绿色植物流向植食性动物B.从太阳流向绿色植物C.从肉食性动物流向植食性动物D.从肉食性动物流向绿色植物28、如图所示,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D.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29、下列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增强植物呼吸作用的是A.收获的粮食晒干后贮藏B.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C.农业生产中及时疏松土壤D.向贮存水果的仓库中充加二氧化碳30.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的意义在于A.呼出二氧化碳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分解有机物D.消耗氧31、关于人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要吸入二氧化碳B.人吸入氧气,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C.都要吸入氧气D.人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气32、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鼻 B.肺 C喉 D.气管33、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A.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肺的扩张D.肺的回缩34、气体在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交换依赖于A.气体的扩散作用B.呼吸运动C.呼吸作用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5,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二、判断题(正确的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处涂“A",错误的涂“B”,每题1分,共10分)3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等必要的生存条件37、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都是通过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目镜和物镜及其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图,请据图判断38-40题38、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选取图中④所示镜头对准通光孔。
39、在观察洋葱师片叶表皮细胞装片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应选取的镜头组合是①③,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40、已观察到物像,若想从④换成③,应先使镜筒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③如图为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生态系统调查后,绘制的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41.中所示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42、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不仅害虫的数量会增多,其它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最终会破坏生态平衡。
43、若在该农田喷洒农药,残留的农药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图中昆虫、田鼠和猫头鹰体内积累农药最多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判断44-45题44、图中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①表示的是叶绿体,b表示的是有机物和水。
45、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白天光照强,A作用强;夜晚气温低,B作用弱,有利于有杋物的积累三、分析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处。
)46、(5分)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廉术:取两块同等大小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 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
请帮他分析原因并回答问题(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可能是▲A.清水;清水B.清水;盐10%小C.10%盐水;盐10%水D.10%盐水;清水(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
以上C、D两幅图能说明B图中现象的是▲(3)根是陆生格物吸水的士要器官,在根尖结构图》,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 A(填序号)(4)为了提高产量,农民伯伯需要给农作物施肥,施肥的目的是为了给农作物补充▲如次施肥过度就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_▲浓度过大,导致根大量失水47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
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l℃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
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质量(克) 20 A 20 ①水(毫升) 50 50 50 50温度上升(℃) 2.2 1.4 3 1.3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表格中A应该为▲克(2)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同等质量下,花生仁、黄豆、核桃仁3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大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一些需要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如图表示大米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3)图中代表淀粉被消化的曲线是▲:图中C]▲能对Y曲线表示的营养物质进行初步消化(4)图中D所含有的消化液能够把W最终消化成▲48.(5分)右图为是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式图。
请观察并根据实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装置中,玻璃钟罩代表▲(2用手向上顶橡皮膜(如图甲),模拟的是▲(填“吸气”或“呼气”)状态;在实际呼吸的过程中,人体在该状态时呼吸肌处于▲状态(3)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从而完成▲气体与▲气体的交换49、(5分)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时进行如下操作:在广口瓶内盛放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再在瓶内的烧杯内盛放半杯清水,插上一株新鲜的绿色植物然后塞上瓶塞,并用凡士林密封,请据图回答问题:(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本实验需在▲环境下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2)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A、B瓶,出现变化的是▲瓶现象是▲,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