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专题课件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专题课件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七、山水田园诗
对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的 评价,就是要抓住山水田园诗 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其 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 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 情或观点态度。
五、咏物抒怀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
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 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 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 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 物类诗歌。
【技法解密】
1.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a、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
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b、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c、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

又称 “诗
小令(58字以内) 字数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余”“
豪放词
长短句”
风格
婉约词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又称词 余。有曲牌和题目。
小令(独立的一支曲子)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曲)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分 类
《夜行船》(秋思)
杂剧《窦娥冤》
按题材的不同,古诗词分为: 咏史怀古诗 惜别送别诗 爱情怨女诗 思乡怀人诗 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 山水田园诗
【技法解密】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a、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 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 的激情。
b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 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进而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 愤怒。
c、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揭示引人深思的哲理。
二 、惜别送别诗
对惜别送别诗思 想内容的评价,通过 分析其中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进而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 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a、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b、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d、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


( 按

音 律

形 式

分 )


(唐)
古体诗(古风)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 人的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词(宋)
小令
散曲

套曲
(元) 杂剧
古 体 诗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包括:《诗经》、《楚辞》、《汉 乐府》(《孔雀东南飞》)、《古诗 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歌” (《长恨歌》)、”歌行”(《燕歌 行》、《琵琶行》)、“曲”(《塞 下曲》)、“吟”(《游子吟》)、 “引”(《李凭箜篌引》)等
3.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 亲人之情。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qì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 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 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 悲壮境界。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 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 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 全包容于其中。
3、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
达对人民的同情。 陇西行(陈 陶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怨恨 和厌战情绪。
征人怨 (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从而 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 起来。
2.思亲念友,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 念。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 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 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 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 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 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 胸襟。
【技法解密】 1.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
a、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 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b、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 进取的思想内容,抒发对边塞将士的赞颂之情及 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c、揭露长期的边塞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 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 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表达对 人民的同情。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 适等的生活。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 多,不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 厌倦吗?
六、边塞征戍诗 对边塞征戍诗的鉴赏,
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 的生活经历,分析其感情基 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度。
2、诗歌例析
A、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适等的生活。 d、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
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举例赏析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 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A、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举例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
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陶渊明《归园田居》
C、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就菊花。
三、爱情怨女诗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a、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 真挚爱情。
b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 夫、家人的思念。
c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 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
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a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 凄凉及思乡之情。
b、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 爱与思念。
c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 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 情。
d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 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2.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 中寄托的情思
如大雁、折柳等; 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 重阳节等。
一、咏史怀古诗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 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 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 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以下几个方 面: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 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d、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 的郁闷之情。
1、抒发对边塞将士的赞颂之情及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
业的豪情: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
乡之情。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
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颔联历 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 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的画面。颈联写刚上 路时见到的景色。尾联写旅途的景色使诗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 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 倾向。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 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 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 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
相关主题